羅運忠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尚嵇中學 貴州 遵義 563135)
演奏樂器是人們表現(xiàn)音樂的重要手段?!读x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豎笛樂器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3-6年級“聽、唱、動、奏”學法中‘奏’和7-9年級學生“表現(xiàn)與實踐”學習活動中所使用的學具之一,對其學習運用,每學期均有具體演奏要求。加之豎笛樂器音色優(yōu)美,表現(xiàn)豐富,經(jīng)濟實惠、練習方便,深受廣大中小學生喜愛。雖然該樂器15世紀起源于意大利,16至18世紀盛行于歐洲各國,使它在很早的時候就成為比較流行的樂器,但是,由于我國廣大中小學音樂教師在師范院校學習,受課程設置、專業(yè)所限等因素限制,音樂教師對該樂器了解和掌握不多,導致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很少有教師開展此項教學。
于是,筆者通過音樂工作室為載體,在近3年的《農(nóng)村中小學豎笛教學有效策略實踐研究》中,體驗到豎笛樂器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視唱、合唱和合作能力方面的作用優(yōu)勢,利于教師豐富教學手段、激活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深度發(fā)展音樂表現(xiàn)能力。
1.1 促進學生對樂譜基礎知識的學習。豎笛的運用需要結合樂譜中音樂記號進行,學生在演奏過程中,通過樂譜中的音樂記號,表達出對應的聲音。例如學習吹奏《阿西里西》時,使用斷奏與連奏等變化演奏形式,分別表達出樂譜中頓音記號與連音記號,通過樂譜與演奏技巧的結合,加深對這兩種音樂記號的表現(xiàn)感受。再如《大海呀,故鄉(xiāng)》中使用豎笛演奏,教師可變換曲目拍號,如使用2/4拍與3/4拍演奏,讓學生體會不同節(jié)拍帶來的力度變化,或者是調整速度,以此提升學生豎笛演奏綜合實踐能力。
1.2 促成學生對聽、唱、奏、演綜合能力的養(yǎng)成。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需要多種素質結合,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聽、唱、奏、演能力,即不但會聆聽音樂,還能看著樂譜演(唱)奏。例如當學生了解C調音階的時候,教師可通過鋼琴彈奏單音,在學生傾聽之后,知道音高并通過豎笛演奏出來[2]。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聽音練習可從一個音,逐步上升到兩個、三個音,進而可以在吹奏音階后,模仿唱出教師彈奏的音高,學習能力逐步提高。
2.1 體驗在不同排練模式中的和聲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前,將班級學生分為固定的高低聲部,如班級有六排學生,1-3排學生為低聲部;4-6排學生為高聲部,訓練一段時間后再交替聲部進行練習,并在豎笛參與的合唱歌曲中,在班級中建立固定的聲部組,以此使多聲部練習更加均衡,另外可以安排樂感強的學生在低聲部,起到穩(wěn)定與支撐作用。例如通過先分后合、卡農(nóng)進入、和聲融入等排練形式,練習的時候使用豎笛伴奏,然后再歌唱,以此增強學生在合唱過程中的音高準確度,進而在歌唱的時候,可以直接唱音名,并嘗試編創(chuàng)歌詞。
2.2 感受在吹奏與歌唱中的聲音表現(xiàn)。以二聲部歌曲為例,學生用豎笛吹奏出各自的旋律,然后再進行合奏,讓學生充分感受聲音魅力。借此,在豎笛吹奏下,就可加強對歌曲旋律的熟悉程度,進而將吹奏變?yōu)椤案璩保寣W生更快熟悉旋律。但是一些二聲部歌曲的演奏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高聲部的旋律比較了解,但是低聲部因為旋律不鮮明,記憶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教師可先帶領學生進行低聲部的訓練,待學生熟練之后,再進行合唱。
3.1 抓住學生豎笛學習興趣點展開教學。教師可以在還沒有正式上課的時候,就在班級中播放優(yōu)美的豎笛音樂作品,讓學生可以在視聽欣賞過程中感受豎笛家族樂器豐富的表現(xiàn)魅力,將此當做常規(guī)設置,擴大學生學習視野,提升學生豎笛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為了維護學校班級紀律,引導學生理解和尊重他人,不要干擾他人學習、工作與休息,在課間、寢室練習時采用執(zhí)法操或“無聲”練習法復習自主作業(yè)。
3.2 引導學生在自學與合作學習中學習豎笛。引導學生自學,就是讓其嘗試獨立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然后教師再進行新課突破。在學生獨立先學之后,就可以在班級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如《桔梗謠》教學前,教師先布置預習作業(yè),如:請你寫出一個小節(jié)的節(jié)拍符號并明白其含義嗎?你能獨自利用豎笛吹奏第幾小節(jié)嗎?在學生獨立思考與練習下,完成作業(yè)。然后基于“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對于作業(yè)的檢查,也在學生中完成。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待其完成作業(yè)過程中,在小組內(nèi)提交,其他學生為其“批”作業(yè),完成學習資源的共享,并在吹奏豎笛環(huán)節(jié)中,讓小組中成員欣賞并學習不同小節(jié)的吹奏方式與技巧[3]。通過這種先獨立學習,后小組合作的教學策略,讓學生通過觀看樂譜與聽樂譜,先對吹奏豎笛有一定了解,并能更好的認讀音符,有意識控制節(jié)奏,控制氣息,較好地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綜述,豎笛樂器教學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構成作用是顯現(xiàn)的。老師在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豎笛教學時,要對已知已能進行分析,從學習需求展開教學,在演奏作品的深度、難度上循序漸進,多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表現(xiàn)。幫助學生樹立持久興趣和信心,利于學生自主深度發(fā)展音樂表現(xiàn)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