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花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六中學 福建 南安 362300)
核心素養(yǎng)體系的建立已成為進一步深化工作的“關鍵”因素和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方向。在過去的課程改革中,教師們已經(jīng)從關注學科知識和技能,轉向了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墒怯⒄Z課堂教學還存在許多的問題,例如在語言能力上,過于重視知識的講解和單純的技能訓練及應試技巧的訓練。又如在文化品格上,教者側重于外國文化的淺層次的滲透,而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行為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再者在思維品質上:教師的教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反復記憶等淺層次的思維活動上,對于如何選擇話題,設計問題等方面沒有深入地思考,從而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被忽視了。英語學科所有課型的教學活動都承載著發(fā)展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任務。我們可以通過不斷改變教學方式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語言的習得依賴于文化的熏陶。語言的習得主要是通過交際這種方式,而培養(yǎng)文化意識卻要依靠于交流來實現(xiàn)。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要特別注意語法結構和詞匯的指導,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方面存在著普遍失衡的現(xiàn)象,這主要體現(xiàn)在:首先,對語言知識點的教學上太過注重?,F(xiàn)如今的初中英語課堂,處處以中考為指揮棒,注重講解教材中的知識點,而忽略了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的課堂教學側重于學生對語言知識點的盲目積累,而忽視了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在課堂中處于茫然狀態(tài)的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運用更是紙上談兵,脫離實際。其次,英語教學受到當?shù)匚幕挠绊?。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會把本土文化當做參照物,用本土文化的思維方式、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來看待和評價西方國家和文化。這就容易導致雙方在交流中產(chǎn)生誤會,這不利于跨文化交流。英語這門學科有其特殊性,教學主要就是語言的教學,它不能脫離跨文化教育。英語這門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學生思維品質方面的突破是依靠于文化意識的。
學習是與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是相關聯(lián)的。情境教學法不僅能將乏味的英文單詞、句子等內(nèi)容轉變成為系統(tǒng)的知識,而且情境教學法所呈現(xiàn)出來的方法也十分的靈活,他將學生的角色從單純被動的接受者,轉化成為參與者,這就大大地促進了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也變得更高了。在這種強烈的氛圍影響下,學生能夠自主地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加深入地思考他們所學到的東西,這有利于培養(yǎng)獨立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關于購物這一課時,我們可利用身邊的資源去創(chuàng)設有關于超市購物的真實語言環(huán)境,用角色扮演來學習文章中的重點內(nèi)容,這樣學生就會有大量的訓練來提高他們的口語水平。最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們在情境學習的過程中就能接受到勤儉節(jié)約,文明禮讓等傳統(tǒng)的中華美德的教育,這一系列的活動表現(xiàn)出了“生態(tài)意識”價值觀的核心素養(yǎng)。
首先,問題化的學習方法可以靈活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利用創(chuàng)設的問題來教學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望又能增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保證他們在上課時能全神貫注,最終達到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去探索知識,發(fā)揮他們的主動能觀性進行思考來提高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在“提出問題—探究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是保持著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情緒,這樣他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其次,問題化的學習,將教學模式從以前固定的以老師講授為主轉化為了現(xiàn)在的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從而學生地學習不再是流于形式。例如,在教學friends和學生探討好朋友應具有的品質時,教師在課堂上提問:what makes good friends?Who would you like to choose as your best friends?和what’s your best friend like?用這樣的問題來激活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并激發(fā)學生展開對本課重點句型的探究、學習、訓練。
葉圣陶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它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jù),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的善于運用?!痹谟⒄Z課堂教學的每一節(jié)課中,教師要利用一切資源來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設計能夠引起和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活動和練習。要以學習情趣為主線,學生靈活掌握為目的,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應貫穿這樣的教學理念。教者更應注重在學生學習的活動和模擬的交際活動中,向學生滲透實踐創(chuàng)新。如:在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句型結構時,就可以以快餐店就餐和家里來客人時的情景為設計背景。在學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時,可以進行角色模擬,設計“天氣預報播報員”。在學習“How much is it?”時,可以創(chuàng)設具體的“小商店”情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知,理解語言。在學習“What’s wrong with you?”這一交際句式時,教者通過模擬病人在醫(yī)院看病的場景,讓學生進行語言的操練,等等。在這些模擬的情景交際活動中,學生既有了語言的習得,同時也在活動中學習到了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這使得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學生們在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愿望的驅使下,他們會忘卻羞澀,積極向上,努力合作,去爭取更高層次的成功。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界最熱的詞,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是培養(yǎng)學生四個方面的能力,即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及文化品格。語言能力是基礎,學習能力是關鍵,課堂教學應從情境、問題、活動、交際為切入點展開,貫穿學習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把核心素養(yǎng)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以幫助學生形成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