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柯夫
(廣東省龍川縣實驗中學 廣東 龍川 517300)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化學中的問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向教師求助,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化學中的知識,有利于夯實學生的化學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及時的給學生引導,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建立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提前預習的習慣、自主探究的習慣。當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同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有助于學生打敗懶惰,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主動的參與到研究中。
以《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為例。這一課是高中化學的初始課程,學生在學習化學時首先要明白化學中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這樣學生在化學課堂上才能跟進教師的思路。微課是一種時長比較短,且圍繞每課的重點進行講解的一種教學視頻,為了讓學生以更高的效率預習化學知識,教師可以將微課視頻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能夠直指重點。當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會的內容時,可以看一看微課視頻上的講解,對于多次講解都不能理解的知識難點,比如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置方法,學生可以利用微課反饋給教師,也可以在化學課堂上直接提出來。這樣既能夠使學生了解自己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能夠讓教師指導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難點,從而有效的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能力。
教師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以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習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會主動探究知識中的難點,以積極地姿態(tài)投入到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對于化學知識中的難點,小組成員可以互相幫助,共同研究,通過互助研究,學生可以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以《離子反應》為例。這一課的重點與難點是電解質、離子反應及其條件、離子的共存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課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每兩個或者三個小組共同研究一個知識點,然后選出一名或兩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小組其他成員可以進行補充。學生在準備課堂講解的過程中,為了講解的透徹有條理,可以通過微課了解課堂知識的重點,也可以通過微課認真學習知識,為課堂講解做好鋪墊。另外離子反應實驗及其結果學生也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和微課給大家展示出來,說明每一步實驗的步驟,使學生在之后做實驗時有據可依。遇到一些比較復雜的知識,比如離子反應的方程式,教師可以在學生講解之后進行補充,避免知識點的缺漏。通過小組探究合作以及課堂講解,學生可以充分的掌握化學知識,而且只有掌握透徹,才能夠更好地展示出來;教師和微課作為補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中的難點,進而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當遇到一些比較困難的知識點時,教師更要引導學生先思索,再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課堂互動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聚精會神,而且可以鞏固課堂知識,夯實學生的基礎。
以《元素周期律》為例。在學習《元素周期律》之前,學生已經先學習了《元素周期表》,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先討論一下門捷列夫制定的元素周期表有什么依據,這其中是否蘊含了什么規(guī)律。通過讓學生討論和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展示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讓學生觀察這些原子結構圖,并將自己看到的現(xiàn)象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說出來。最后教師總結學生觀察的現(xiàn)象以及想法,得出元素周期表中蘊含規(guī)律的結論。為了驗證結論正確與否,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一一演示并且做出匯總,使學生通過直觀的現(xiàn)象加深對元素周期律的印象。通過互動以及微課輔導,學生可以自主思考問題,時刻專注課堂內容,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效率。
總之,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研究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深刻的學習化學知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自己的知識水平,還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