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慧
(江蘇省南京市銀城小學 江蘇 南京 210000)
早讀課后,一個普通的大課間,學生四路縱隊橫列在操場的直跑道上,同時直跑道上還有另外兩個班。主持體育大課間的王老師讓學生們將毽子暫且放在跑道的白線上,先進行晨跑的素質(zhì)訓練。學生們動作也很迅速,放下毽子,立即按照體育老師的要求四路隊迅速變成兩路,男生一隊,女生一隊。
好,晨跑開始,我們班在最前面領隊,勻速前進,另外兩個班依次排列其后。在來回折返跑的過程中,學生的狀態(tài)不錯,整個隊伍的行進顯得很有秩序。一圈、兩圈、三圈……行進到六七圈時,有些身體素質(zhì)不達標的學生已經(jīng)上氣不接下氣,整個隊伍的前后間距不一,已經(jīng)變成了零散的游擊部隊。正當我跑上后面,鼓勵這些落隊的學生們繼續(xù)堅持時,不料前面有幾個調(diào)皮的小男生趁老師一個不注意故意跑出一條蜿蜒盤曲的“S”型路線,脫離規(guī)劃好跑道去踢別人班沿白線安放的毽子。有兩個家伙,溜得慢了些,一下子就被人家眼疾手快的班主任老師逮個正著,從隊伍里“拎”了出來。
看到這種情況,有些學生自覺從別人的毽子上繞過,有些還“幸災樂禍”地發(fā)出幾次奇怪的笑聲,甚至有搗蛋鬼故意抬腳在那些踢得零散的毽子上碰一碰。被抓出來的兩個學生此時更是憤憤不平,梗著脖子大聲嚷嚷:“又不全是我們兩踢的?!睉B(tài)度暴躁,毫無悔改之心,我心中的怒火更盛了。但整個操場上的隊伍還在行進中,為了不影響整個大課間秩序,我只能按捺住自己的憤怒,回班再去處理??粗迸艿纴y七八糟的各色毽子,什么心情都沒了。
怎么教育這兩個梗著脖子和人家老師大小聲的學生?怎么處理那些潛在甚至是明面的“幸災樂禍”者?我需要在班里提溜出所有碰毽子一腳的多事者嗎?說起來,就有點煩。
回班坐下,我一言不發(fā),學生們也看出了老師臉色的異常嚴肅,想也不想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我暗暗地吸了一口氣,試圖平復心情,而后走到講臺跟前開始今天的“臨時班會”?!敖裉煊心男┤颂哌^別人的毽子?”目前掃視全班,沒有人站起來。我頓了頓,“其實我大概還是清楚的。”而后有幾個“做賊心虛”的站了起來。其中有一個膽大的手舉得高高的,一副想要發(fā)言的模樣,同意他發(fā)言之后,一句“別的班也有好多人踢的,那個老師就抓了我們班的”。好家伙,一句話轉移矛盾,當然,這句話也得到了不少學生的認同。
踢了別人的毽子,故意搗亂,卻是這個年紀的小孩常常能干出來的事情,原本認識到錯誤教育一下就可以了,可是這兩個學生在老師面前的態(tài)度卻顯得一點都不友好。而且班級里確實也有一些他們的好朋友在情感上同意他們的觀點,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在心底里傾向他們的,真的是覺得老師有失偏頗。
理解了部分學生的想法,但我還是問了一句“今天有哪些人踢過別人的毽子?”只不過這一次是心平氣和的語氣。這一次站起來的學生更多了,我放輕了聲音“你或許不是第一個踢的,或許別人踢了你覺得好玩,有湊了一腳,你完全忘記了這是別人的物品,但是你確實踢了。”話音剛落,幾乎所有踢了一腳的人全站起來了。我繼續(xù)放柔態(tài)度:“我們班最近很風光,常規(guī)月冠軍的風采不是哪個班輕易就能有的。但是今天之后呢?別的班小朋友會怎么議論我們呢?”學生們紛紛發(fā)言,言辭非常犀利,甚至有一個學生說“人家會覺得我們班就是關起門來好,能做好衛(wèi)生、兩操等等,但是出了門就大變樣”,那些站起來的學生此時已經(jīng)面紅耳赤。這個年紀的學生也已經(jīng)在乎自己的面子了,所以當他的個人行為和班級榮譽掛鉤時,因為害怕牽累集體,也害怕失去朋友,他們反而更容易反思到自己的不足。同學們紛紛保證不會再有下次,甚至會說“如果再有,老師可以打斷我的腿。”班級里一片笑聲,本來烏云密布的班級氛圍一下子轉成晴空萬丈了。我趕緊抓住這個機會教育全班:“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集體的榮譽感,約束好自己的行為就是為我們班集體添光加彩。一個人成就再高,但是他如果只是一個只顧自己而損人利己的人,也沒有人想和他交朋友。”
那兩個被拎出來的人此時面色和緩了許多,大概是因為所有踢過毽子的“漏網(wǎng)之魚”全被提留出來了。我當著全班的面問他們自己是否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他們都說自己不應該踢別人放在地上的毽子。
錯的不是你一個,對!但是你還有哪里錯呢?事后,我私底下向?qū)W生詢問:“為什么在老師面前爭吵?態(tài)度這么差?你覺得老師不應該批評你嗎?”兩個學生認錯態(tài)度良好,其中有一個同學坦露了心底話:因為別的同學的故事挑釁,他被老師抓住后,還有人故意踢毽子,還沖他耍鬼臉。很高興,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真正憤怒的原因,還愿意自己向那位班主任老師說出想法并道歉。
這次大課間風波確實事出有因,不是一個人的錯,而是群體性的,是一部分人的錯,因為在班級里處理得當,回應了這兩位同學爭吵的焦點,事情才得以解決。但回頭想想,這樣類似的事情其實屢見不鮮,只不過多數(shù)不會聚集在同一次而被我們遺忘了。“老師,他也講話的,你為什么只罰我?”“老師,垃圾不是我的,不知道誰扔在我這兒的,我不撿?!薄@樣的話語我們時常都能聽到。作為老師,聽完想必有一肚子火,學生正在挑戰(zhàn)老師的權威,他們的態(tài)度一點都不恭敬,已經(jīng)顯露出自己“叛逆”的一面。
當有偶發(fā)事件時,我們依照自己的原則——該寬就寬,該嚴就嚴,傾向性地站在“受害者”的立場,去理所當然地責怪這些犯錯誤的“施加者”,要求他們道歉認錯。面對溫順聽話的孩子,他們會遵從,可是這樣的孩子幾乎也是較為自律的,輕易不會犯錯。而面對一些個性倔強、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當老師用這樣的方法要求他,他不見得聽從。即便知道自己不對,也會因為自己的自尊心而不愿意認錯,于是,便從各個角度為自己的憤怒尋找合理性,并且也總是能找到和他犯了同樣錯誤老師卻沒有留意到的。面對他們,“該嚴就嚴”似乎只能加劇他們和我們之間的對立。
那么以后再遇到這樣類似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呢?如何才能不是兩種想法的相互對抗,不再是我認為的“你是不是有錯?”也不是你所轉移的“老師,你公不公平?”不再把一件原本不大的瑣碎矛盾無限放大。我想,轉變還得從老師開始。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環(huán)境已大不相同,如果只憑我們的教師身份就想讓學生誠服也是很難行得通的。生而為人,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教師無法指望這些年紀尚小的學生全都懂得“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道理,不去責怪別人也踢了,而愿意為自己的錯買單,確實是癡人說夢。因為他們還是孩子,他們還不成熟,他們也會抱屈,甚至還會孩子氣地去想:別的人也不對,怎么就我這么倒霉?
要想改變自己的學生,首先得改變自己。我想在“該嚴就嚴”之前還得“該寬就寬”,用寬容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用信任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生,傾下身子去聽一聽他們“偏執(zhí)”的想法。只有在老師的情感傾斜中,當他獲得一種安全感時,他才能敢于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老師信任你,你在老師面前是允許犯錯的,只要你不斷糾正就好。學生絕對是有自己的自尊心的,在我們試圖去理解他時,他也是可以聽得進來自伙伴和老師的聲音。我們互相不用嚴苛的標準去苛責對方。最后的結果我也較為滿意,當我們再一次進行溝通時,他們確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班級的集體榮譽感和班級凝聚力也加強了,并且在以后的大課間中也沒有犯過同樣的錯誤。
“寬容”是打開信任的鑰匙,它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正如李鎮(zhèn)西老師說:“教育,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剛是相對的,情是絕對的;嚴厲是相對的,寬容是絕對的;疾風暴雨是相對的,和風細雨是絕對的;三下五除二是相對的,潤物細無聲是絕對的……”在面對棘手的教育情境時,我們需要求得這“寬”與“嚴”這中間的平衡,也需要時刻謹記——寬容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