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市城關區(qū)水車園小學
漢語拼音是幫助學生認識漢字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針對蘭州方言對學生說普通話影響較大這一情況,筆者把四個后鼻韻母的發(fā)音及音節(jié)的拼讀作為教學的重難點,授之以漁,以點帶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后鼻韻母。
首先,談話導入:夜幕降臨后,你們一家人會做些什么事呢?然后,提出問題:我們看看圖片上的人又在干什么呢?出示課本第49頁的插圖,引導學生按照由窗外到窗內的順序看圖,與同桌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設計理念:從插圖入手,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其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圖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表達的能力,與同桌合作講述,可以查漏補缺,互幫互助,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再次,指名學生有序回答,其他同學補充。最后,根據(jù)圖片,自己試著編故事:夜幕降臨了,月亮婆婆透過窗戶笑瞇瞇地看著房間里的一切。微風吹進來了,窗簾也輕輕飄起來了,真舒服啊!只見墻上掛著一個貓頭鷹鐘表,床頭柜上放著一盞臺燈。柜子旁邊,一位漂亮的媽媽坐在床上,懷里抱著一個嬰兒,正在輕聲地唱著搖籃曲,好幸福啊!
1.ang。首先,教師讀詞語月亮、窗戶、墻上、床上、唱歌,并提問:你能聽出這幾個詞語里有哪個相同的讀音嗎?然后,依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字母卡片ang,進行范讀、領讀。(設計理念:由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出要學習的后鼻韻母,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規(guī)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再次,引導學生了解后鼻韻母的組成:ang屬于后鼻韻母,是由單韻母a和鼻尾音ng組成的。教師示范,指導學生發(fā)好鼻尾音ng,發(fā)音位置在鼻腔后方。最后,比較ang和an,學習后鼻韻母ang的讀法。(1)學習發(fā)音方法。前鼻韻母an發(fā)音時嘴要往兩邊咧,嘴張得不大。從形狀上看,后鼻韻母ang比前鼻韻母an多一個g,看見與此相似的后鼻韻母可以這樣想:g就像一個鉤子,一下子把發(fā)音部位鉤到了鼻腔后方。讀的時候,先發(fā)前面單韻母a的音,一定要輕、短,然后迅速張大嘴巴讀出的就是ang。學生讀a的同時,教師迅速做出“鉤”的動作,引導學生正確發(fā)音。(設計理念:一個“鉤”字,讓學生在形象、直觀的動作操作中,輕松、迅速地掌握了后鼻韻母的發(fā)音方法。)(2)教師范讀、領讀,男、女生分別讀,大組輪流讀、齊讀、指名讀。(3)在反復辨別讀音和組詞中比較ang和an的不同發(fā)音。先讓同桌互讀四聲,然后指名讀,再隨機抽讀。說一說:ang的四個聲調應該標在哪里?教師相機板書,強調三個字母應該挨近一點,然后讓學生在課本第49頁左上角的印刷體ang上標出自己最熟悉的一個聲調。(設計理念:充分運用教材,讓學生自由標注自己最熟悉的一個聲調,尊重個體意愿,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拼讀音節(jié)時,出示課本上有ang的四個音節(jié),學生自主拼讀,再指名領讀并組詞,師生共同小結學習步驟。(設計理念:總結學習步驟,授之以漁,為后面的小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2.四人小組合作,按照學ang的步驟學習eng、ing、ong的讀音及四聲讀法。拼讀每組的四個音節(jié),按順序每人領讀一個并組詞,教師巡視,相機指導。(設計理念:分工合作,全員參與,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3.小組匯報學習成果。(1)相機指導學生分辨en和eng、yin和ying的讀音:兩個后鼻韻母的發(fā)音,都是在讀出前面的單韻母之后迅速張大嘴巴,發(fā)出整個后鼻韻母的音。大組內同桌進行“開火車”游戲,比較 an-ang、en-eng、in-ing三對前、后鼻韻母,一個讀前鼻韻母,另一個讀后鼻韻母,并嘗試組詞,感受不同的發(fā)音方法和讀音。(2)在學習ing時,指導學生整體認讀音節(jié)ying,主要強調它的讀音方法:不用拼,直接讀出后鼻韻母ing即可。
1.讀一讀,連一連。(1)教師出示冰箱、鐘表、鏡子、小凳的音節(jié)詞條,指名領讀,再將詞條逐一貼在黑板上。(2)教師將印有以上實物的圖片貼在音節(jié)詞條的下方,每組推薦一名同學在黑板上將實物與相關的音節(jié)連在一起。
2.說一說。把自己的名字拼出來,告訴同桌自己名字里后鼻韻母的音節(jié)。若名字里無后鼻韻母,也可說出自己所知道的動、植物名稱里的后鼻韻母,再講給大家聽。(設計理念:把新知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把學過的拼音運用到生活中,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努力使拼音教學“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