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陽縣雙語實驗學校 王小平
新課程標準在作文評價中強調(diào)“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今天的農(nóng)村,留守兒童很多,我們教師就更應該籌劃安排材料的準備,為學生提供擁有的“準備過程”。下文就以寫物作文為例,展開相應的論述。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寫物作文的要求如下:
三上:觀察時把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
三下:觀察大自然中的某一種植物,為植物做個記錄卡,把你的觀察和感受寫清楚。
四上:細致、連續(xù)地觀察,主要記錄觀察對象的變化,或準確寫出觀察的過程。
四下:選一個情境向別人介紹你的動物朋友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出自己的感情。
五上:細致觀察要寫的事物,通過收集相關的資料,了解事物,想清楚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對寫物作文要求中強調(diào)最多的就是觀察。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睘榱俗尯⒆觽儚纳钪凶匀坏貙W習,自主地獲取學習經(jīng)驗,我們教師就應該把這些“生活”先搬到課堂教學中來。我在班級設置了一個“觀察角”,把學生平時在生活中觸手可及卻又容易忽視的“物”帶到他們眼前:三年級養(yǎng)些比較簡單的、易成活的、變化不大的動植物。四年級則養(yǎng)一些短時間內(nèi)有較大變化的動植物。到了五年級,就可以讓學生養(yǎng)些自己喜愛的動植物。
相比固定的書本,流動的生活才是他們最佳的教材。正如陶行知所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苯逃匀欢坏卦谏钪邪l(fā)生,學習經(jīng)驗在觀察生活中積累,這為今后的正式寫作奠定了基礎。
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理念明確:“在做中學,學的才有用,才能透;在做中教,教的才能明白,才能詳盡?!币虼?,僅僅學會觀察是遠遠不夠的,師生除了用眼看,還須動手“做”。
在觀察前,教師要明確目標,教給學生適當?shù)姆椒?,如調(diào)查、訪談、閱讀等。給學生布置的動手任務,能為學生指明觀察的方向,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觀察。
例如:各年級段植物觀察方面——
三年級:樣子(莖、葉的形狀、特點)、花(顏色、形狀)、氣味。
四年級:之前的樣子、生長變化的過程、長成后的樣子。
五年級:如何澆水、施肥、種植?不同的種植辦法,效果如何?為何?植物變化過程中對自己感情的影響。
每一次觀察,教師都要明確期限。期限的設置與學生的年齡相關,更與他們對這些事物的態(tài)度興趣相連。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教師要定期檢查每個組的觀察結果,特別是提出新要求后的三四天。對表現(xiàn)出色的,我們要給予肯定;對做得不好的,我們要找出原因,分析得失,適時糾正。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都同樣重要,無論成功與否,只要學生付出努力,就應該得到肯定。
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其核心是‘做’。”學生在“做”的行動中要學習記錄、學會對比記錄,教師要不斷地對學生的語言進行訓練;多角度、有順序、精準地觀察,對比不同學段不同的思維方式能讓學生更全面、更科學地看待事物、對待問題;行動滿足學生的成就感、自豪感。語言、思維、情感在“做”中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得以統(tǒng)一。
在部編版小學教材編寫說明中有這樣一句話:“每個單元中的習作,精選話題內(nèi)容,著力激發(fā)學生的習作動機,培植表達自信。”有的放矢的作文話題主題,讓教師在實施教學時,能更有目的性地、有針對性地訓練。然而,實施訓練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對作文話題主題橫向、縱向的思考,對學生各個年齡段語言水平的把握,對他們思維特點的考量,對孩子思想情感層次不同的了解,掌握這些,教師才能在非習作指導教學外切實展開習作技能的教學。
農(nóng)村許多學生在語言能力、思維方式、思想感情的發(fā)展上都慢好多拍。除了加強閱讀,在非習作課堂教學中的系統(tǒng)訓練效果會更直接有效。例如,三上“留心觀察”寫作準備階段,觀察的周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具體體現(xiàn)在語言的條理性上。語言的條理性,就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會他們“構段”和“謀篇”的基本功:“起因”“經(jīng)過”“結果”、簡單的細節(jié)處理、喜好的表現(xiàn)等等。到了高年級,抽象概念思維成為主要形式,教師就要教會他們復雜的記敘:描寫方法、說明方法、抒情方式等等。只有經(jīng)過教師連貫、長時間、系統(tǒng)的訓練,學生才能熟練掌握寫作的技能。
“萬事俱備”,“只欠”課堂指導這個“東風”,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的課堂指導,才會讓師生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