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月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昌盛路實驗小學 河北 高碑店 074000)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只有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的提高才會水到渠成。清代陸世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可見感悟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感悟能力呢?下面我來談談對提高閱讀感悟能力的粗淺看法。
1.1 廣泛閱讀,積累儲備知識。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推動學生探求新知,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帶著興趣去閱讀是學習的有利條件。如:
(1)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提高閱讀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發(fā)揚民主,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采用多種激勵手段和新穎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求知的閱讀興趣,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學生閱讀的依賴心理,使學生有一個被動者變?yōu)橐粋€主動者,把閱讀的興趣充分挖掘出來,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提高閱讀感悟能力。
(2)利用教學與活動相結(jié)合來提高閱讀興趣,小學生具有好動的特點,如果我們能舉辦一些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有關(guān)的活動,這些活動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游園活動,講故事,歌詠比賽,朗讀比賽等。這樣可促使學生重溫課本內(nèi)容,鞏固所學課文內(nèi)容。
(3)要抓住學生閃光點,進行表揚,尋找契機,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新課程教學中,要想學生長時間保持閱讀興趣,必須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動機,學習成功所產(chǎn)生的喜悅感是不斷的強化閱讀動機,并鼓勵學生繼續(xù)閱讀的動力源泉,老師對優(yōu)等生固然需要不斷表揚,促使他們進一步努力,而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信心,讓學困生也獲得閱讀成功的喜悅更為重要。
1.2 帶學生走進圖書吧。師生同讀孩子們喜歡的兒童文學作品,精彩處可聲情并茂的朗誦給孩子們聽。學生制作閱讀記錄卡,每周都有閱讀展示課,談讀物的內(nèi)容,談感受等。
1.3 親子閱讀。讓學生選擇優(yōu)美的文章讀給家長聽,做記錄,寫評價,制定家庭閱讀計劃,與父母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讀書活動。
1.4 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jié)合,增加閱讀量。課外同步閱讀既是教學的一種補充,也是縱向深入閱讀練習的一個過程,教師在選擇課外讀物給學生閱讀時,應該根據(jù)所交文章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讓學生不知不覺從中獲得知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能較熟練地運用讀書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小學語文教學的編排,在內(nèi)容和數(shù)量上都受到局限,一個學期,單靠教材上的幾十篇課文兒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這就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來補充營養(yǎng),但學生如何來閱讀課外文章呢,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傳授方法,讓他們能夠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下面我就介紹幾種讀書方法。
2.1 在閱讀中思考,讀書時帶著自己渴望解答的問題去讀。如《撈鐵牛》一文,學生讀課題質(zhì)疑:誰撈鐵牛,怎樣撈,撈上來了嗎等問題。邊讀邊思考,達到基本上讀懂課文的目的。讓學生不盲目有目的讀,這樣一來,學生都知道必須帶著問題去讀課文。
2.2 在理解重點語句含義的基礎(chǔ)上,體會文中人物情感。如《七顆鉆石》中的句子:“她找哇,找哇,終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個很小的泉眼?!睂W生讀句子體會到小姑娘找水很困難,她找了很多地方才找到泉眼,表達了小姑娘對母親的愛。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找還有那些句子能表達小姑娘對母親的愛,學生能夠順利找出相關(guān)語句,如:“小姑娘小心翼翼的端著水罐,一滴一滴的接著水,很久才接滿一罐。
2.3 抓住重點句子和段落,進行閱讀感悟。如在找翠鳥外形特點時,提示學生從段落中找關(guān)鍵詞的方法;結(jié)合插圖,句子感悟作者描寫翠鳥外形的順序;抓2、3自然段中的“一動不動、注視、射出去、叼”等重點詞語感悟翠鳥的特點;引導透過重點句子感悟作者對翠鳥的喜愛。如第4、5自然段中的:“真想捉一只翠鳥飼養(yǎng),真想讓它在在葦稈上多停留一會兒?!?/p>
2.4 讀書摘記法,閱讀時邊讀邊想邊勾畫。畫出本課生字詞,劃出重點詞語和句子,以及自己喜愛的詞句,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號,當然,閱讀時也要對必要的詞句作適當?shù)恼洠琨愒~、佳句、難詞、難句、文章主旨等,逐步養(yǎng)成做筆記的好習慣。
2.5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閱讀感悟。學生的閱讀材料是固定而又抽象的書面語言,如果就語言而學習,語言就顯得枯燥乏味,蒼白無力,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會深刻,閱讀效果也不會太理想,因此,語文教師應注意將書本語言轉(zhuǎn)化為直觀的形象體,使學生在學習書本語言的同時能見其形。這樣學生的感受才會深刻,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情景再現(xiàn),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促進感悟文本。如學習《北大荒的秋天》一課,在理解天空的美時,“在夕陽的映照下,轉(zhuǎn)瞬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幾匹帶碎花的綢子”一段時,我用制作精美課件展示各種精美的流云彩圖,引導學生邊看圖,邊朗讀,領(lǐng)略了天空的美麗。
2.6 合作交流,感悟的個性化、主觀化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對語言的感悟不僅有深淺之分和寬窄之別,還會有對錯之差,這就要求教師在強調(diào)個性化體驗和感受的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交流和討論,讓學生的感悟在思維的碰撞中,思想的交融中,更為深刻和完善。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并內(nèi)化了某些語言現(xiàn)象、規(guī)律后,進行遷移和運用是完全有必要的,它能促使學生的感悟能力得到有效強化和發(fā)展,也為學生的表達能力的提高做好鋪墊,二者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