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琳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實驗高級中學初中部 廣東 汕頭 515000)
以問題為向?qū)黹_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已經(jīng)是當下非常普遍的形式,很多教師都開始重視問題的設計和提出,但是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語文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過多,教師在利用這些問題牽制學生的思維,問題沒有針對性,也比較雜亂,反而影響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因此課堂效果并不如人意。所以,如何進行主問題的有效設計,才是當下應該探究的課題。
1.1 利用課文題目來設計主問題。初中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很多課文的題目都具有重要的分析和探究價值,也蘊含了整個文章的思想或者主要內(nèi)容。所以,根據(jù)文章題目來設計問題,能夠為學生理清學習的思路,找到思考的方向,也能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特別是在預習學習中,從課題入手來設計問題,能夠有效提升預習的效果,從而推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比如在學習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課文《鄧稼先》時,教師可以提問,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或者事情來描寫主人公,通過這個主問題,讓學生逐漸挖掘其中更多的問題,比如通過這些事件可以看出主人公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又表達出作者什么情感。還有學習《偉大的悲劇》時,教師可以提問,既然是悲劇,為什么作者還要稱之為是偉大的?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文,一邊思考,一邊了解課文內(nèi)容,帶著任務去學習,能夠集中注意力,保持思維的活躍性,提高預習的質(zhì)量,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主人公的形象。
1.2 根據(jù)教學目標來設置主問題。教學目標是課堂的中心,教師在設計教案時,都是以課本為中心,以目標為基礎,以期能夠引導學生圍繞主題來思考和學習,從而能夠完成學習目標。所以,利用教學目標來設計主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向,推動整個課堂的進程能更加順利,也能通過一個個小目標的引出,最終與學生一起來完成課堂的目標。比如在學習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課文《阿長與山海經(jīng)》時,課文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和學習,了解作者對阿長的一個態(tài)度變化,并分析原因[1]。因此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提問,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已經(jīng)寫過阿長,她有什么魅力,使得作者反復提及呢?以這個主問題為基礎,學生就要不斷挖掘文中對主人公更多細致的描寫,包括作者內(nèi)心的態(tài)度變化、回憶過程等,都是需要深入分析和探索的。
1.3 根據(jù)文章重難點來設計主問題。要全面理解和學習一篇課文,還要深度剖析文中的重難點知識,促進學生更加深入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邏輯思維和想象能力。所以,利用重難點來設計主問題,才能更加有效的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比如在學習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課文《皇帝的新裝》時,需要學生可以對文中所有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找到他們的性格和行為特點。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主問題:文中的騙子、大臣、皇帝、百姓和小孩分別在這件事情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當然,在學生不斷深入探究的過程中,就要對各人物做的事情、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和思想,還有對事件的影響等問題進行層層剖析,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出更多的道理,掌握文章所傳達的主要思想,了解文章的諷刺手法。
1.4 利用文章關鍵句來設計主問題。文章中的關鍵句子,有的是與題目照應,點明主題,有的是直接抒發(fā)情感,掌握全文的思想走向。所以,抓住關鍵句來設計問題,可以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脈絡,推動教學順利開展。比如在學習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第一段和第二段的關鍵句:“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薄叭思艺f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2]?!苯處熆梢蕴釂?,那文章中寫了哪些聞一多先生的事件是他做了再說的以及做了也沒有說的呢?從而引導學生提煉出文中主要敘述的事情,分別分析聞一多先生的性格、行為特點,從而掌握人物形象。
1.5 利用主問題設計推動學生的交流。在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經(jīng)非常普遍,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之間能夠更好的交流,實現(xiàn)自主思考、合作學習的目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意識,還能通過互相的促進、激發(fā)和影響,實現(xiàn)共同進步。所以教師在設計主問題時,也要重視該問題是有利于學生交流探討的,也是具有讓學生共同探究的價值的。比如在學習《驛路梨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共同探討,文中所提及的“我”和老余、解放軍戰(zhàn)士、梨花以及瑤族老人,誰是小茅屋的主人,分別與小茅屋發(fā)生了什么故事。既把握了文章主要內(nèi)容,又能促進學生對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探索和提煉。
主問題的有效利用能夠讓課堂設計化繁為簡,提綱挈領。但一定要設計合理,操作得當。切忌問題架空,讓學生茫然而無從下手。比較常見的情況諸如“本文的藝術特色是什么?”對于大部分文章,學生的思考少了一個著力點,一時間問題提出后,學生一時會陷入思緒雜亂的境地:是結(jié)構(gòu)呢還是創(chuàng)作手法?是修辭呢還是文風?再者是問題拋出后,要能導也要能收。直接問小問題,固然讓課堂少走彎路,但卻讓課堂少了生機與自主。問大了,學生天馬行空,可能有跑偏跑遠了,如何導、如何收才顯得巧妙有效,真是大學問。
綜上所述,要進行主問題設計,有效推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進行,教師需要把握提問的要點,從主題、關鍵句、目標、重難點等多個方面找到中心問題,提高主問題的實際探討價值,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