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祥紅
(重慶市綦江區(qū)石角中學 重慶 綦江 401426)
現如今是信息時代,網絡與我們的生活、工作及學習密切相關,網絡流行元素不斷與各個學科進行融合,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融入流行元素是必然趨勢。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要改變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出時代的特點,在該學科教學中融入網絡流行元素不僅是為了適應教學信息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1.1 網絡流行元素的不確定性。在網絡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網絡流行元素,并且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fā)布信息,容易出現虛假和不良信息,因此現如今社會中所存在的網絡流行元素是不確定的,一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的網絡流行元素容易給初中生帶來消極影響,容易擾亂初中生的思維,影響其辨別能力。
1.2 流于形式,教學效果不符合預期。初中道德與法治內容是需要基于社會生活與知識邏輯的,因此教學內容應該以教材為主,在課堂中融入網絡流行元素是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效果,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網絡流行元素并沒有與初中道德與法治真正融合在一起,流行形式,只是在教學設計中出現,從而達不到預期效果。
1.3 學生的辨別能力較弱,教師缺乏時代精神。雖然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不斷滲透網絡流行元素,但是根據已有的實踐來看,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從學生角度來看,是因為初中生的辨別能力比較弱,不能很好的判斷網絡流行元素的好壞;從教師層面來看,是因為教師缺乏時代精神,依然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網絡流行元素也不夠了解,所選擇的教學素材只是來源于課本。
2.1 教師要具備時代精神,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初中道德與法制課部編版要求教師具備時代精神,這關系到能否將網絡流行元素真正的融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為此,學校要創(chuàng)造學習交流環(huán)境,培養(yǎng)教師的時代氣質,如在初中班班通系統(tǒng)中納入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學習到更多的信息化資源,同時要充分了解初中生的需求,增加與學生的交流,采用更多的方式將網絡流行元素融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如利用現有的新媒體軟件,微信公眾號、微博、論壇等去建立師生交流平臺,了解學生的意愿與需求,從而設計更好的教學方案。另外,教師要轉變教學思維,及時更新自身教學觀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枯燥與乏味,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因此更新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2 提高對網絡流行元素的關注度。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融入網絡流行元素要充分考慮到教學內容與傳媒之間的聯系,在網絡中發(fā)表言論是自由的,因此網絡流行元素是良莠不齊的,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網絡流行元素,將其恰當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傳遞正能量,同時要提高初中對網絡流行元素的辨別能力,使其以正確的價值觀去看到網絡上所出現的事物。網絡流行元素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不單純是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賦予課堂時代價值。如在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第一學期第一課中關于夢想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使用電視節(jié)目——中國好歌聲中學員董博文用歌聲捍衛(wèi)夢想的視頻。在講授生命、社會等教學內容時,由于這些內容比較抽象,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借助一些熱門的游戲人物,如東皇太子、鬼谷子等,使學生深刻了解其所包含的含義,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3 恰當運用網絡流行元素。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融入網絡流行元素只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手段,并不是主要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明確運用網絡流行元素的真正目的,目前社會上存在各種各樣的流行元素,如何恰當的運用是教師所應該關注的重點,在道德與法治課中要選取正面的網絡流行元素,要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從而充分發(fā)揮網絡流行元素的作用。如講述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的第四單元“對生命的思考”時可以使用熱門電影《戰(zhàn)狼二》為素材,這部電影是正面性的,其中的情節(jié)體現出了對他人生命的關懷及愛國主義情懷,可以讓學生更加直接的感悟生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
綜上所述,網絡流行元素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網絡流行元素,創(chuàng)新了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不再僅僅限于課本及電視,教師也可以獲取更多的教材,同時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