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平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陽壩鎮(zhèn)初級中學 甘肅 隴南 746511)
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寫作教學在其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大多數學生的寫作能力卻是不令人滿意,追尋問題的根本,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寫作素材匱乏,因此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寫作教學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使學生愿意去下筆,能夠去下筆,促使學生回歸生活的本身,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俗話說:藝術來自生活,但生活往往比藝術更為精彩。因此對于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而言,教師要不斷促進學生從自身的生活中汲取寫作的素材,以彌補在寫作過程中因自身寫作素材不足,而失去對寫作教學的學習的興趣,并因為興趣不足,而使得教師的教學難度加大。古人有這么一句話是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τ诋斍俺踔姓Z文教學而言,可以理解為只有學生自身在生活過程中,不斷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仔細的觀察、并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有意的記憶,才能使得學生的寫作擁有源源不斷的素材,從而能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對于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教師而言,初中階段的學生自身的思維已經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并不斷趨向完善的趨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自身思維的趨向,并利用這種趨向使得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加深。
當教師向學生講授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同學們,生活中哪個季節(jié)你們是最喜歡的呢?”然后講述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的相關知識,去感受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時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生活中在哪一個季節(jié)里是否發(fā)生了讓你們覺得記憶深刻的故事呢?”然后讓同學之間互相進行討論,進而在學生進行討論完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去完成一篇屬于自己的季節(jié)里的故事。通過學生生活中所經歷的季節(jié)和故事以及和其他同學進行的討論,促使學生寫作素材富有真實感情的同時積累了更多寫作素材。
由于初中階段,學生不得不面對很多的考試,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學生對寫作的很大熱情,從而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語言大多采用的是空洞的套話,語言不僅沒有任何的新意同時還顯得千篇一律,每個學生所寫出的話都如同數學公式一樣具有標準的格式。因此基于這種情況的存在,教師首先要改變學生消極的態(tài)度,促使學生對寫作有著正確的認知,其次教師要改變學生寫作語言的千篇一律,促使學生逃離標準化的“數學公式”,而有著新的生命力。于是對于教師的教學而言,要積極引導學生在教材課本之外進行閱讀,通過大量課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閱讀,在潛移默化之中積累起寫作素材,從而促使自身寫作能力的提升。通過大量的閱讀,促使學生的寫作素材量的積累,從而最終在教師的幫助下實現(xiàn)寫作素材質的轉變。
比如,教師向學生教授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教師首先可以向學生詢問關于對魯迅先生的了解,在學生對魯迅先生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后,再向學生講述關于“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對魯迅先生的成長的過程的影響。在教學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將魯迅先生的相關作品對學生進行介紹,并要求學生在課下去找來閱讀,教師可以適時提問學生的閱讀情況,使得學生真正能夠去閱讀,并從中獲取自身寫作的素材。
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而言,教師承擔了教學過程中的絕大部分責任,因此使得學生自身的思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尤其是對于初中語文中的寫作教學而言,更多時候是采用教師講,學生直接寫作的模式,學生沒有自身進行獨立的思考,沒有將教師所講述的寫作知識內化為自己寫作的素材,因此使得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要促使自身教學方法的進一步深化,使得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承擔起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其次教師要將課堂更多的還給學生自己,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去發(fā)展自身的想象能力。當教師向學生教授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世說新語兩則》這一課中的詠雪時,教師可以說:“同學們,通過剛才你們自己的閱讀,你們知道了文章中將雪花飄落比做了什么嗎?除了文章中的比喻,你們還能想到什么更特別或者更相似的比喻嗎?”,然后吸引學生積極進行回答,對學生無論怎么天馬行空的想法,教師都要積極的進行配合,從而使得學生更愿意去想象,進而提升學生自身的想象能力。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新進程,初中語文中的作文教學越來越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對于在寫作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寫作素材的積累,提升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促使學生思維和自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