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朔謀
(廣西欽州市欽北區(qū)板城第一小學 廣西 欽州 535024)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和綜合性都很強的學科。其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是各學科學習的基礎。閱讀教學則是聽、說、讀、寫教學中一個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積累,談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與策略。
小學階段是基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擔負著非常重要的責任,尤其是在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上,關系到學生一生的發(fā)展??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非常顯著。一是有利于改變小學生不良的閱讀現狀。二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閱讀思維,并為生活所用。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需要閱讀書籍、報刊,學生只有具有一定的閱讀思維,才能更加順利的進行閱讀,確保學生的良好發(fā)展。三是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如果閱讀教學開展的不充分,將會直接影響到語文其他項目的學習質量,最終也會影響到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四是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學生高尚道德情操,完善小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
實踐證明,有效的閱讀教學能使學生感知豐厚的感情語言材料,增強語言沉淀,提高讀書能力,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在一些小學校中,由于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的影響,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不高、課外閱讀量少,導致口語交際能力、作文能力較低,極大的影響了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閱讀興趣不高,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二是在教師的教學方方面,教師講得多,以講代讀;以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來代替讀書;在評析課文中,多數教師以議代講等。諸如此類的不良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導致學生直接或間接的失去了閱讀的時間和空間,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1 激發(fā)閱讀興趣,營造學習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生動的故事、巧設的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競賽、電教手段等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當學生學完《黃繼光》,沉靜在“黃繼光終于站起來了,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這種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時,我就及時介紹一些英雄人物的傳記。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3.2 教給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科學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時間和空間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我特別注重教給學生預習方法:①讀熟課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邊讀邊想,讀后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③要借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這樣,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效果,為大量閱讀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閱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3.3 營造閱讀氣氛,實現師生互動。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對書籍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的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辯。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電教手段——用課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實物直接感知觀察的基礎,以課件情景為補充將孩子們喜愛的情感,為后面進一步體會感情打下基礎。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見解,使小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始終扮演的是主導角色,通過教學引導使學生在互相回答、互相討論、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讓學生在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3.4 開展課外閱讀,培養(yǎng)語文能力。課外閱讀對提高語文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利用我們現有的條件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我們可以借助課文內容,激發(fā)孩子興趣;充分發(fā)揮圖書角的輔助功能,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使學生閱讀健康有益的圖書;拓展課外閱讀的渠道,利用用各種途徑進行廣泛閱讀;開展讀書、朗誦比賽等活動,讓學生有興趣讀;老師和學生一起讀書,共同參與讀書活動,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讀書筆記互閱評比,要求中高年級的學生認真寫好讀書筆記,并且定期評選出優(yōu)秀筆記,每學期還會對他們進行表彰。
總之,在小學階段,我們要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更多地思考,在思考中更多地閱讀。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會越來越強烈,從而有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生活。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那就讓我們在學生面前敞開道路讓他們走到學校的圖書館的書架跟前去,讓書籍從沉睡的巨人變成青年時代的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