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城第四中學
歷史是初中生學習的基礎科目,歷史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過去,同時也是為了讓人們反思現(xiàn)在,在歷史學科中有多方面的知識內(nèi)容滲透,愛國主義情懷就是其中之一,做好相應的培養(yǎng)工作,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下面,筆者將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認知,對相關問題展開詳細分析和論述。
愛國是每個公民所必備的素養(yǎng),但實際上愛國是一個極為宏大的主題,究竟何為愛國,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應當如何愛國,談到這個問題許多人都會有所迷茫,對于初中生來說亦是如此。在初中階段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建構,此時也是他們最為叛逆的階段,對于人們普通認可的觀念以及權威等等,學生可能會習慣性的去挑戰(zhàn)。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使得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的認識到究竟為何要愛國,愛國的內(nèi)核是什么,這樣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使得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和發(fā)展。
歷史是初中生學習的基礎科目,但是一直以來其教學效果都不是十分的理想,學生們難以感受到歷史這門課程學習的趣味性,覺得歷史所講述的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與當今社會的關聯(lián)性不強,而且歷史學科中需要記憶和背誦的知識點比較多,缺乏語文的感性美和數(shù)學的邏輯美,學生無法真正的感知到歷史學習的趣味性,學習積極性差。但是,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元素,以此為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則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延伸教學的寬度和廣度,同時還可以優(yōu)化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積極性。
現(xiàn)如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可謂是越來越廣泛,在歷史學科中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時,教師也可以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多角度的傳授歷史知識,讓學生們感受到歷史的魅力。比如說,可以將歷史影視劇引入到課堂之上,讓學生感受國家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使得學生們明白只有國家興旺,人們才能過上安定的日子。比如說,可以給學生們播放《貞觀長歌》《康熙王朝》《走向共和》的歷史電視劇,讓學生們感受國家在強盛和衰弱的時候,人民群眾的生活受到了那些影響,結(jié)合歷史人物的事跡,讓學生們感受到愛國的重要性,使得他們明白沒有國就沒有家,只有愛護國家,才能為自身的發(fā)展營造更好的平臺。
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時,教師不能僅僅只是將目光局限于課堂之上,因為在課堂上能夠傳授的歷史知識比較是有限的,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許多歷史知識都難以深入的展開探究和分析,愛國主義情懷的滲透也不夠徹底。因此,教師還應當關注課下歷史實踐活動的實施,在做好課堂上愛國主義情懷滲透的同時,發(fā)揮課外活動的優(yōu)勢。如可以結(jié)合帶領學生們參觀當?shù)氐臍v史古跡,讓學生們了解這些古跡的由來,明確這些古跡有哪些關于愛國的元素。同時還可以給學生們制定一些歷史書目、紀錄片以及影視劇等,讓學生們在課下觀看,保證學生對于愛國主義的相關內(nèi)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在歷史實踐活動實施期間,要最大限度保證活動的多元化,如果活動過于單一,學生很快就會喪失參與的積極性,這樣活動的實施也就會喪失應有的意義。
關于愛國,歷史上的諸多名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堅定的意志和決心。比如說,蘇武牧羊的典故以及著名詩人文天祥所留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钡慕?jīng)典詩篇,這些歷史人物之所以能夠千百年來始終被人們銘記,極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他們始終將國家放在個人的前面,為了國家敢于犧牲和奉獻自我。為了幫助學生深刻感知到,歷史學科所包含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在教學時還應當學會結(jié)合具體的歷史案例,引導學生反思和分析,讓學生們感知愛國主義情懷對于自身以及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
總之,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是極為有必要的,教師應當認識到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yǎng),可以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增強學生對于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得學生們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加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使命感,為社會的未來發(fā)展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