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翻譯對意識形態(tài)的創(chuàng)構 *
        ——以宇文所安《文心雕龍》英譯本為例

        2020-11-25 00:01:17胡作友張丁慧
        外語學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所安宇文文心雕龍

        胡作友 張丁慧

        (合肥工業(yè)大學,合肥 230601)

        提 要:意識形態(tài)對翻譯影響的研究成果迭出,但翻譯對意識形態(tài)反作用的研究卻鮮有人問津。事實上,翻譯可以傳播源語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改造譯者的意識形態(tài)及建構譯入語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宇文所安在翻譯《文心雕龍》時,既傳播中國古典文論,又向西方世界輸入包括意識形態(tài)在內的中國文學與文化,改變目標讀者對中國文論形象的認識,推動西方世界研究《文心雕龍》和中國文學理論的熱潮,增進目標讀者對中國文化神秘形象的了解,并在影響譯入語意識形態(tài)的基礎上,重構中國文論的話語權。

        1 引言

        早期的翻譯研究側重于翻譯質量研究,而忽略文本外的因素,隨著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翻譯研究的重點由文本內轉向文本外的文化因素,其中,意識形態(tài)與翻譯實踐的關系成為研究的一個重點。從20 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國內學者開始研究意識形態(tài)與翻譯的關系,意識形態(tài)研究沖破原有文本轉換的狹窄束縛,讓翻譯研究從文本外出發(fā),探索翻譯活動所進行的文化闡釋與意義建構,以拓寬翻譯研究的視角。

        意識形態(tài)對翻譯的影響的研究碩果累累,但翻譯對意識形態(tài)的反作用的研究卻非常少。王曉元指出,意識形態(tài)與文學翻譯之間是互動的關系(王曉元 1999:10);蔣驍華認為,意識形態(tài)對翻譯的影響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蔣驍華 2003:24-29);陳浪認為,勒弗菲爾并未對意識形態(tài)與翻譯的互動關系、翻譯中意識形態(tài)的具體運作等提供充分的解釋(陳浪 2014:66)。已有研究都提出翻譯對意識形態(tài)有反作用,但并沒有解釋翻譯對意識形態(tài)的反作用到底是什么。本文將以此為切入點,以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文心雕龍》英譯為例,擬就翻譯對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展開探討,希望有助于“龍學”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

        2 翻譯對源語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

        翻譯可以視為兩種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交流,它以傳播為目的,是對以源語文本意識形態(tài)(文本生產意識形態(tài))為代表的源語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楊建剛 2010:20)。源語文本的產生過程是原著作者的思維過程,是意識形態(tài)的物化形式。源語文本的素材選擇、人物、句式、語言等都受到意識形態(tài)潛移默化的影響。意識形態(tài)隱藏在源語文本中,即使經過翻譯的多重過濾,仍然會得到強有力的傳播,其中包括原著作者的意識形態(tài)、源語文本的意識形態(tài)和源語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翻譯傳播源語文本的思想內容與風格特征,讓目標讀者欣賞原著的文化精神風貌。翻譯在為目的語輸入新思想、新內容、新文體、新語匯的同時,也傳播以源語文本為代表的原著作者的意識形態(tài)和源語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文心雕龍》的英譯也是如此。

        洪堡特曾經說過,民族的語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語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過人們的任何想象(洪堡特 1997:51)。所以,語言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傳統(tǒng)的精髓,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語言是對社會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的集中體現和反映,因此,語言和意識形態(tài)之間是緊密聯(lián)系的,語言不僅只是聲音和字,更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一種語言對人的影響,也可以視為這種語言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對人的影響,世界上并不存在任何一種“單純”或“無辜”的語言,一個民族的語言總是跟其民族思想、文化、精神息息相關(于堅 謝有順 2003:38-44)。翻譯在向異域傳播語言的同時即在傳播意識形態(tài),《文心雕龍》的英譯充分證明這一點。對于《文心雕龍》書名、章節(jié)名稱以及人名的翻譯,宇文所安基本采用音譯的方式,以再現中國文論的原生態(tài)風貌。他把《文心雕龍》直接音譯為WenxinDiaolong,把“伯牙”譯為Bo-ya,把“鐘子期”譯為Zhong Zi-qi. 對原著中的中華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也是如此,如把“氣”譯為Qi,把“陰”譯為Yin,把“陽”譯為Yang,把“離騷”譯為Li Sao等。用漢語拼音直接音譯以保留原著的神秘感,讓讀者體驗中國古代文論關鍵詞的別樣特色。音譯可以最大化地展現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傳播來自東方異域的魅力。

        語言不僅是意識形態(tài)的載體,而且也是意識形態(tài)的表現形式。句子是語言的基本單位之一,其結構形式必然受到意識形態(tài)的制約,而意識形態(tài)是在長期的地理、經濟環(huán)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從句式上來看,《文心雕龍》深受魏晉時期文體——駢體文形式的影響,劉勰在其書中也討論駢偶產生的原因,指出駢偶產生于造化,是大自然的產物;同時又從哲學思維和藝術思維的角度進行分析。對偶是由客觀事物的二元對應關系轉化為人的藝術思維活動,即二元對應思維樣式。二元對應思維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不斷地總結、內化實踐后凝煉出來的一種思維模式,是中國最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之一。這是魏晉南北朝以對偶句式為主的駢體文產生的外在與內在的哲學依據(包通法 2014:185)。《文心雕龍》的句式與劉勰所處時代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精神具有高度的同構性,如果與源語文本的句式結構差異較大,這就相當于改變原著嚴謹的精神格局。宇文所安在翻譯的過程中尊重源語文本的句式結構,他擔心由于語言結構的改變,可能會無法傳達源語文本語言形式中所蘊涵的精神。因此,他寧愿犧牲譯文的流暢度,也要與原著保持句式上的一致(宇文所安2003:14)。

        ① 夫設情有宅,置言有位?!蜪n setting forth the affections there are lodgings; in setting down language, there are positions. (Owen 1992:261)

        ② 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安仁輕敏,故鋒發(fā)而韻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辭隱?!蜫uan Chi [210-263] was unrestrained; thus the resonance of his work was aloof and the tone far away. Hsi K’ang [223-262] was bold and heroic; thus his being stirred (hsing) was lofty and the colors (ts’ai) blazing. P’an Yüeh [247-300] was airy and clever, thus the pointedness of his works was in the open, and his rhymes were diffuse.(同上)

        宇文所安的翻譯保留原著的句式結構,英語中雖然也有parallelism,但像這樣工整的對仗句式非常罕見,目標讀者讀過不免會感到怪異。他的翻譯保留異域文化特征,譯出中國古典文論的原汁原味,取得陌生化的效果,使目標讀者對閱讀對象的感覺發(fā)生偏移,從而擴大認知的難度和廣度,使目標讀者充分領略來自異域的文化,感受新鮮的思維模式和精神格調。

        翻譯是一種文化上的雙贏活動,而非零和博弈,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互融互惠,互助互利。譯作從各個方面對譯入語社會文化產生影響,其中最直接、最明顯的影響是能豐富譯入語社會的語言,而語言不僅是意識形態(tài)的載體,同時也是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組成部分。(楊鎮(zhèn)源 2019:91)從翻譯中得來的有關中國漢字和句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使目標讀者獲得類似于閱讀原著的享受,使其體驗中國文化的高深與復雜、博大與包容,同時也可以豐富英語詞匯,增強兩種語言之間的相互交流。

        文化不僅是意識形態(tài)的表現形式,而且也是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載體?!段男牡颀垺凡┎杀娂抑L,將儒、釋、道思想融會貫通,不僅富含文原論、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批評論等專業(yè)知識,而且富有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宗教信仰、風土人情等文化知識。著名學者黃維樑對《文心雕龍》推崇備至,稱之為“情采通變體系”的文論經典,深信它有弘揚中國文化的意義,可為國人參考,甚至可為各國文論界參考(黃維樑 2016:21-33)。翻譯這樣的經典,傳播的不僅是中國文論,還有中國文化,當然也包括意識形態(tài)。宇文所安除了對專業(yè)的中國文學問題進行條分縷析外,還翻譯介紹原著中比比皆是的文化典故、歷史典故等,向目標讀者和譯入語社會傳播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這可以視為向異域傳播中國古典文學意識形態(tài)的行為。值得一提的是,宇文所安采用文本細讀的方式對源語文本進行分析和翻譯。每當涉及章節(jié)名稱等中國文學問題時,他總是耐心細致地對章節(jié)名稱與文學的關系進行分析。例如,對《體性》篇的翻譯,他首先對“體性”一詞做出介紹,認為“體性”集中概括中國文學思想的兩個關注點:一是作家的內在特性與寫作的關系,二是規(guī)范類型的地位(Owen 1992:210)。再如,對于《通變》篇的翻譯,他也是先介紹“通”和“變”這兩個詞與文學的關系,說明“通”和“變”的來源,認為它們是《易經》用來描述卦象運作的技術詞匯。他提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通”和“變”已經成為《易經》“哲學”的關鍵術語。他還指出,“通”和“變”也可以指文學的其他方面,如一個作品的展開、或一個作家的作品集、或一個時期的不同作家之間的差異(同上:264)。

        宇文所安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鐘,這份熱愛也遷移到他對中國文化的翻譯上。翻譯《文心雕龍》其實也是翻譯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及意識形態(tài)。在翻譯《隱秀》篇時,為說明“隱”和“秀”的關系,宇文所安不惜筆墨介紹中國的卦象文化,還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知識做相關介紹。例如,在翻譯《知音》篇時,為讓目標讀者了解“知音”這個典故,他就介紹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這樣,讀者可以明白“知音”的文化內涵,加深對源文的理解。

        源語文本的生產過程是一個原著作者的實踐性思維過程。原著作者身處特定的社會背景,其意識形態(tài)、思維方式、寫作方法等都會受到當時社會文化的影響,并在寫作中表現出來?!段男牡颀垺肥莿③膶κ澜?、對社會、對文化、對寫作的認知體驗,同時也是其所處時代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反映,體現華夏民族的形象、整體的思維模式和兼容、統(tǒng)一、開放的意識形態(tài)。這些意識形態(tài)隱藏在源語文本中,經過語言的遷移及文化的洗滌,散發(fā)在譯文的字里行間,在新的異域空間得到傳播,從而遂行翻譯的使命。宇文所安的翻譯不僅傳播中國的古典文論,而且向西方世界輸入包括意識形態(tài)在內的中國文學和文化,因此會豐富譯入語的文學和文化。

        3 翻譯對譯者和讀者意識形態(tài)的改造

        翻譯不僅傳播源語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而且檢驗源語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意識形態(tài)的引進既在翻譯過程中完成,又在翻譯實踐中得到檢驗。讀者是最終的消化者和檢驗者,決定意識形態(tài)最終的命運。譯入語社會總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和需要對引進的意識形態(tài)進行必要的取舍和塑造,對適合自己需要的加以吸收,對不適合自己需要的加以拋棄。翻譯首先是譯者理解源語文本的過程,然后是形成譯作的過程,最后是讀者解讀譯作的過程。由于思維的流動性和跳躍性,在每一個過程中都會伴隨著對前過程意識形態(tài)的改造,這種改造或是顯性的或是隱性的。譯者閱讀原著的過程伴隨著對原著意識形態(tài)的改造,而譯者創(chuàng)造譯本的過程同樣伴隨著對源語文本和自身意識形態(tài)的改造,讀者對譯作的理解亦是對源文和譯文的改造。無論是源文還是譯文都是作者和譯者意識形態(tài)的物化形式。

        譯者不僅是源文的讀者,也是譯文在異域生存延續(xù)的決定者,即譯文的作者。譯者通過自己的理解,對源文進行再創(chuàng)造,在解讀過程中會受到源文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源文本身是作者在特定時期意識形態(tài)的物化形式。翻譯的最初階段是作者與譯者意識形態(tài)的交流階段,譯者在閱讀源文時,無法避免地會受到自身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在理解源文中,譯者的意識形態(tài)會發(fā)生一些改變,不自覺地形成一種由作者意識形態(tài)和譯者意識形態(tài)合而為一的新意識形態(tài),并貫穿于整個翻譯活動的始終,最后作用于目標讀者。譯者作為源文的“讀者”、譯文的“作者”,在其“創(chuàng)作”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想象和需要對引進的意識形態(tài)進行必要的加工和塑造,求同去異,因此其“作品”必然包含一些新的意識形態(tài)。

        作為哈佛大學的教授,宇文所安的學者身份決定他的翻譯目的,他在《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的前言中寫道,他翻譯的目的是將源語文本作為西方高校的教學內容,帶有明顯的學術目的性。他選擇翻譯《文心雕龍》也正是為了用東方文學的養(yǎng)分去滋養(yǎng)西方文化,從中國優(yōu)秀文化中吸取精華,以便對西方文學和文化加以改造。他采用文本細讀的方法,采用總述→源文→譯文→解說和評述的模式在每一篇譯文之前加上總述,通過文本來講述文學批評史和文學思想,一段源文一段譯文,譯文后再解說,對若干問題進行討論(樂黛云 2003:44)。這種翻譯闡述模式是西方文學思想長期以來形成的術語定義模式,但這種模式在中國文學思想傳統(tǒng)中不存在。宇文所安用西方視角來闡述東方文化理念和文學思想,由此形成一條新的路徑,即用中西混雜的思維模式看待世界文化的差異性與多樣性,這種做法使文本中長期被忽視、被遮蔽的思想,甚至作者試圖彌合的某些縫隙,都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其副產品就是雜合作者意識形態(tài)與譯者意識形態(tài)的新意識形態(tài)。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不僅需要考慮源語文本的意識形態(tài),而且還要考慮目標讀者的閱讀喜好、閱讀興趣以及譯入語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從而調適譯者的翻譯策略,有的譯者不得不迎合譯入語讀者的意識形態(tài)(胡作友 張丁慧 2018:126)。同時,譯者作為實踐的個體,難以擺脫其所處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譯者將源語文本所含有的科學、文化、人文、宗教等引入譯語文化,承擔跨文化交際的使命,調整源語文本中的意識形態(tài)內容成為必然,以適合目標讀者的需要。宇文所安作為專家譯者,對意識形態(tài)內容的調整展現出很高的藝術技巧。

        ③ 故《系》稱旨遠辭文,言中事隱;韋編三絕,固哲人之驪淵也。∥Thus theHsi-tz’uchuanclaims that precepts[of theBookofChanges] are far-reaching and its phrases(tz’u)are refined (wen), that its words hit the mark and the events (shih)[implied in it] are hidden.[When Confucius studied theBookofChangeslate in his life,] the leather straps[binding the bamboo slips on which theBookofChangeswas written] broke three times[from the intensity of his study of the work]: truly for our wise Sage this [theBookofChanges] was the abyss in which the black dragon[held the precious pearl beneath its chin].(Owen 1992:196)

        從這段譯文中明顯可以看出,宇文所安采用增譯的手法,增加源文所沒有的When Confucius studied theBookofChangeslate in his life和bin-ding the bamboo slips on which theBookofChangeswas written的文化背景來解釋“韋編三絕”?!绊f編三絕”對于目標讀者難以理解,它的典故來源于孔子。孔子晚年讀《周易》折斷了編串竹簡的牛皮3次,后來用以表示勤奮學習。為了便于目標讀者理解,宇文所安把這段文化背景增加到譯文中,這樣目標讀者就易于明白其中的緣由。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在譯文中闡釋典故的做法,印證翻譯對意識形態(tài)的改造。

        讀者是翻譯的消化者和檢驗者,讀者閱讀譯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獲取新信息的過程,也是改造其原有認知的過程,讀者的解讀過程會直接受到譯作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龍》英譯本主要針對兩類目標讀者:一是希望理解非西方文學思想傳統(tǒng)的西方學者;一是初學傳統(tǒng)中國文學的學生(宇文所安 2003:11),還有一些游離在宇文所安預期讀者之外的人,即《文心雕龍》的研究者。

        宇文所安預設的目標讀者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具有一定文化背景且對中國文論感興趣的研究者或學習者。目標讀者閱讀譯作后會有自己的收獲,這種收獲可以視為譯作對其意識形態(tài)的改造。首先,宇文所安的譯作改造目標讀者關于中國文化形象的認知。以前,也有西方譯者翻譯過中國文論,但他們往往打著“讀者”的旗號,對中國文化典籍隨意翻譯,導致中國文論的形象在國際文壇上被妖魔化。那時候,西方文化處于絕對的優(yōu)勢地位,有些西方國家的譯者因心理優(yōu)勢而蔑視落后國家的文化,這就容易導致落后國家的優(yōu)秀文化在國際文壇遭遇被埋沒的命運。中國文學是世界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值得被閱讀,也值得被翻譯成其他語言。宇文所安并沒有像一些有偏見的譯者那樣做,而是盡量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努力貼近源文的內容與結構,保持“異質性”,這體現出他尊重中國文化的立場。北美學者林理彰(R.J. Lynn) 通過仔細分析宇文所安的翻譯及譯文末尾的獨特見解后指出:“宇文所安的英譯本符合西方漢學研究界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理解的需要,填補中西文論史上的空缺”(Lynn 1994:51)。宇文所安的譯作使目標讀者不得不花費時間重新審視包括《文心雕龍》在內的中國文論,改變他們對被傳統(tǒng)西方文論妖魔化的中國文論形象的認識。

        對那些游離在宇文所安預期讀者之外的人,即國內《文心雕龍》的研究者,宇文所安的翻譯實踐會改變他們的研究路徑。宇文所安對《文心雕龍》內容的細致分析,尤其是他的西方視角,給“龍學”研究者以極大的啟示。閱讀宇文所安的譯作,他們可以在西方文論的語境中找到新的方法和角度,可以借他山之石來重新觀察和闡釋久已熟知的中國古典文論,使他們感悟、反思、闡發(fā),從而得到更為深刻的認識。對于國內“龍學”研究者來說,他們可以跳出習以為常的“龍學”研究模式,找到一條可以突破中西文論體系、在中西文論互動中通過“雙向闡釋”而產生新思想、新建構的途徑(樂黛云 2003:44)。

        4 翻譯對譯入語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構建

        譯者不是被動地接受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而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借助翻譯豐富譯入語文化。Barnstone指出,翻譯是改變文學觀的工具(Barnstone 1993:123)。既然翻譯是在社會文化背景中進行的,各種因素交錯作用,共同影響翻譯的過程,因此最終形成的譯本必然攜帶文化的因子和社會的印跡。翻譯在受到譯入語社會意識形態(tài)影響的同時,又反作用于譯入語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強化或者改造其已有的意識形態(tài),或者構建新的意識形態(tài)。如嚴復對西方近代思想的譯介,有助于開啟中國的民智;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譯介、傳播和實踐使之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翻譯使譯作變成意識形態(tài)的物化形式,對目標讀者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譯作流入譯入語社會后,目標讀者對譯本進行閱讀解構,經過譯入語社會的文化改造,最終會影響譯入語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

        《文心雕龍》作為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文化典籍,蘊含中國文化的精髓。這部作品闡述中國古代文人獨特的世界觀和文學精神。《文心雕龍》日益受到關注的原因在于它蘊含的美學道德能夠慰藉現代人日益干枯的心靈,在某種程度上比當代藝術更能感發(fā)人的心靈。宇文所安鐘情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很大的原因就是其蘊含的美感和豐富的啟示意義,他的翻譯在某些方面可以影響譯入語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

        首先,宇文所安的翻譯能推動國內外研究《文心雕龍》的熱潮。文論研究從屬于文學系統(tǒng),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學往往帶有濃厚的意識形態(tài)意味,文論研究的目的歸根到底是吸取他國精華改造本國文學。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批評領域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宇文所安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著手翻譯包括《文心雕龍》在內的中國文論。那時,西方世界關于中國文學理論研究的著作很少,他所任教的耶魯大學比較文學系還沒有中國文學專業(yè)的學生。但到了21世紀初,耶魯大學比較文學系已有不少專攻中國文學的學生,中國文學理論研究欣欣向榮,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于宇文所安。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學者開始研究《文心雕龍》,它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研究它的英語論文也逐漸增多。在中國,20世紀80年代,《文心雕龍》著作書目提要只需一頁的篇幅,但現在,關于《文心雕龍》的著作一份最基本的書目提要都會占用不少的篇幅(宇文所安 2003:1)。

        其次,宇文所安的翻譯構建一種中國文學理論研究的新視角。國內文學理論的學術研究從“五四”時期開始逐步成型,當時,作為研究視角的“觀念史”成為該領域的明確特征?!坝^念史”的研究方法是指從文本中抽取觀念,考察一種觀念被哪位批評家所支持,說明哪些觀念是新的,以及從歷史的角度研究這些觀念怎樣發(fā)生變化(同上)。至今為止,中國文學理論研究越來越成熟,吸引眾多知名批評家進行專門研究,出現大批學術成果。作為固定研究視角的“觀念史”逐漸成為學術研究的范本,但這種方法忽視觀念在具體文本中的運作,使中國文學理論研究體系僵化。宇文所安主張以文本為中心闡釋中國的文學思想,即他不僅希望知道“中國古人的思想是什么”,而且希望展現文本的最初面目(同上)。這種方法就是以文學作品本身為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中側重于文本的生成環(huán)境、構成因素的考察,并在仔細研讀原文的基礎上,從詞、詞組、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把它們放回到具體的語境中去闡釋原文的意義,力求回到文本最初的模樣,而不愿借用前人的相關理論去研究中國文論。宇文所安對《文心雕龍》更是小心謹慎,除去譯文部分,他花費大量筆墨對文本進行分析探究,力求還原文本生成的面目,使讀者能通過他的研究方法體驗到中國文論的最初面貌。他的解說形式會根據不同文本的需要而有所變化,根據每個文本不同的特性采用適當的解說論證形式,而不是以統(tǒng)一的論述模式去闡述。這樣,讀者可以了解劉勰與西方所使用的文學范疇的不同,改變對中國文論固有的研究視角,為西方世界乃至全世界的中國文論研究做出示范。宇文所安的翻譯擴充目標讀者對中國文學理論的知識,同時也對西方文學系統(tǒng)產生影響。

        再次,宇文所安的翻譯為西方世界讀者構建中國思想文化的神秘形象?!段男牡颀垺纷鳛槌錆M哲理的優(yōu)秀文化典籍,是中國古人的智慧結晶,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精髓,它內涵的中國文學思想是我們民族文化思想的源泉。在西方讀者眼中,古老的中國文化充滿神秘的東方異域風情。為滿足目標讀者學習他國文學和文化的心理,宇文所安運用恰當的翻譯策略,構建出神秘的東方哲思文化。他認為,一種民族的文學思想傳統(tǒng)由一套“術語”組成,這些術語隨歷史的不斷變革而改變,含義也隨之擴大,它們一般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影響力。西方文學乃至西方文化執(zhí)著于術語的定義問題,學者們希望把詞意固定下來以便掌控,而中國文學對于定義的追尋沒有那么嚴謹認真(同上:3)。中國文論術語在具體的文本中含義不盡相同,可謂博大精深,不像英文術語有確切的概念、定義,中國文論術語大多具有詩性的內在特質和感性的外在式樣。也正因如此,中國古代文論對于不諳中文的國外讀者就像是戴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宇文所安尊重這樣神秘的中國文化,對《文心雕龍》重要術語的翻譯,他采取直譯加音譯的方法。例如,“氣”是《文心雕龍》中的一個重要術語,為了不破壞這個詞的豐富內涵,宇文所安將它音譯為Qi,以維護其內在的統(tǒng)一性,他還在全文最后的術語集釋中專門解釋說明“氣”。文學中的“氣”是指吟誦發(fā)聲時所排出的氣體,指的是“氣”的生理學功能。在中國古典哲學里,“氣”指物質中那種純而又純的、活動的元素,它出現在由“理”構成的世界里。在批評作品中,“氣”有時被說成一個整體性范疇(同上:654)。在西方文學的術語中,不可能找到與“氣”完全對等的術語。英文讀者根本弄不清楚“氣”在文本中的具體含義,只有靠與特定文本特定層面的重復性聯(lián)系才能建構其意義,所以重要術語的直譯加音譯能保存源語文本的神秘性。

        最后,宇文所安的翻譯有助于構建中國文論的話語權。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經濟迅速發(fā)展,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我國在國際舞臺上也有越來越多展示自己的機會。但仍有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的認識不全面或者不正確,因此,中國需要構建中國獨特的話語體系,向世界傳播中國話語。“話語”的本意是指交談、談話等,最初是屬于語言學層面的術語。后經西方學者的闡釋與發(fā)展,逐漸成為一種無所不包的權力關系?,F在“話語”演變?yōu)榕c世界觀、意識形態(tài)和權力關系相交織的術語,根據意識形態(tài)的定義,仍從屬于意識形態(tài)的范疇。

        中國文論的外譯日益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主要渠道,傳播中國聲音的重要途徑。而中國文化古籍是華夏文明的積淀,蘊含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思想,承載深厚的中國文化特色。為了使西方世界更全面地認識中國——這個正在蘇醒的文明古國,宇文所安選擇他認為的《文心雕龍》的精華內容進行翻譯,同時盡量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最大程度地保存文化差異,還原中國文化的本來面目。這樣,在譯入語社會意識形態(tài)中構建中國文化話語,使西方世界讀者對自身文化和中國文化能有更清醒的認知。

        5 結束語

        意識形態(tài)與翻譯是互為影響的關系,意識形態(tài)影響并制約翻譯實踐,翻譯實踐對意識形態(tài)具有反作用。有些學者夸大意識形態(tài)對翻譯的控制力,卻忽略翻譯對意識形態(tài)的反制力。意識形態(tài)與翻譯實踐的關系并非單向的、絕對的,而是雙向的、相對的。

        《文心雕龍》作為一部集儒、釋、道于一身的中國古典文論專著,既探討專業(yè)的文論知識,又富含包括意識形態(tài)在內的中國文化,它的翻譯與意識形態(tài)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龍》英譯是中西兩種意識形態(tài)的劇烈碰撞和交鋒。中國文論所蘊含的文學養(yǎng)分和中國獨特的思維認知在譯入語社會證明自身價值的同時,也在意識形態(tài)上悄悄地改變譯入語社會。

        翻譯傳播源語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改造譯者的意識形態(tài),影響譯入語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宇文所安對《文心雕龍》的翻譯能傳播中國古典文論,向西方世界輸入中國的文學與文化,改變目標讀者對中國文論形象的認識,推動西方世界研究《文心雕龍》和中國文學理論的熱潮,提高目標讀者對中國文化神秘形象的認識,并在影響譯入語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基礎上,重構中國文論的話語權。

        猜你喜歡
        所安宇文文心雕龍
        強大的復姓
        聰明不值錢
        領導文萃(2022年24期)2023-01-02 08:23:45
        聰明不值錢
        聰明不值錢
        讀者(2022年22期)2022-12-16 04:46:25
        論宇文所安詠史懷古詩研究的方法與視角
        長江學術(2020年3期)2020-10-14 03:09:54
        Coherence of Superposition States?
        宇文老師
        論《文心雕龍》象喻批評的邏輯建構特征
        《文心雕龍》選讀
        月讀(2016年10期)2016-11-05 18:51:09
        《文心雕龍》: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文藝理論巨著
        月讀(2016年10期)2016-11-05 18:50:06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国产精品女主播福利在线| 日本饥渴人妻欲求不满|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视频出来呀|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粉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放荡成熟人妻中文字幕| 色翁荡熄又大又硬又粗又动态图|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多毛| 午夜免费啪视频|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 午夜视频网址|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日本高清视频xxxxx|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va欧美va| 免费国产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不卡在线视频| 久久本道久久综合伊人|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乱码| 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 乱中年女人伦av|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 色综合久久五十路人妻|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二区|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无码福利写真片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高潮| AⅤ无码精品视频| 91亚洲夫妻视频网站| 免费人成小说在线观看网站|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