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肅州區(qū)果園中學小學部;.酒泉市肅州區(qū)泉湖學區(qū)
小學生處于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教育的意義在于引導和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與完善。在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從多個不同的方面和視角去評價學生,關注學生成長的過程與個體差異,對學生采用多元化的評價,以促進所有學生全面、健康地發(fā)展。下面,筆者就此談幾點體會。
素質教育觀倡導學生參與評價后,教學組織形式呈現(xiàn)多樣化,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增多了,在小組內、在班里有機會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和結論,甚至還會出現(xiàn)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奇談怪論”。如果這時候,教師還以權威去壓制這些“奇談怪論”,那只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好奇、探究、創(chuàng)造的內在動力減退,最終扼殺了學生的自由發(fā)展。因此,在課堂評價的標準上,教師應強調“自我參照”標準,即以學生個體原有水平為標準,從“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法與過程”這三個維度入手,綜合評價學生。評價標準因人而異,學生的表現(xiàn)不求完美,只要有進步,就應該給予肯定。這樣具有個體性特征的靈活評價,才能促進學生增強自信,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潛能。
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讓學生主動學習,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所以,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上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評價中來,成為學習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可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做好指導工作,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評價語言。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自評和教師的導評,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而且發(fā)掘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完善自我。
課堂上如何評價,學生就會有積極的表現(xiàn)、就會有愉快的情緒體驗呢?筆者認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fā)揮其獨有的魅力。課堂上的評價語言不應拘于一種形式,它應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時而異、因發(fā)生的情況而異。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能提高學習的興趣,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1.評價語言要客觀、準確。評價語言應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客觀、準確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和不足,既對學生表現(xiàn)出色之處給予肯定,同時又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醒與糾正不足之處。如,“讀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讀準就更好了”“你讀得很流利,速度再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達”……正是這些準確得體的評價語言,使學生知道了朗讀要做到聲音洪亮、快慢適度、讀音準確、語言流暢,同時也明白了只有多練習,朗讀水平才會提高。
2.評價語言要機智、有趣。充滿機智、有趣的評價語言,不僅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更能使課堂妙趣橫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避免學生的尷尬,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除了要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外,還應經常用無聲鼓勵,即用表示贊許、喜歡的體態(tài)語言進行評價。如,學生積極思考時教師傳遞給他一個贊賞的眼神;學生有獨特見解時摸一摸他的頭、拍一拍他的肩等。另外,根據(jù)學生形象思維突出的特點,教師還可以巧用獎品鼓勵,激勵學生的上進心和榮譽感。制作“好問星”“合作星”“進步星”等,當學生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及時在他的“爭星本”上蓋一枚“好問星”,從而鼓舞學生們向他學習;當學習小組合作探討時,全組學生合理分工、共同研究,表現(xiàn)較好時,教師就可以發(fā)“合作星”,學生們感受到了贊賞,更會感受到學習的動力。
總之,課堂多元評價關注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使每一個人的能力都得到體現(xiàn)。所以,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從多個不同的方面和視角去評價學生,從而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與特長,充滿期望地關注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關注學生時時刻刻的進步與成長,關注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為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把好方向。尤其在面對后進生的時候,教師也要對他們實行多元教育與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發(fā)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