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智 福建省大田縣桃源中心小學
現代小學數學教學,要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注重三維目標的培養(yǎng)。就要靈活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樣,既可以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能力的培養(yǎng),又可以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學、愛學。從而讓教學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標。下面就結合北師大版第五冊《生活中的推理》談談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讓學生學會推理。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實質上是數學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相關資源以及方法等融入學科教學活動中去,實現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促進教學目標實現。同時,在教學期間借助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促使學生的信息獲取、分析、加工、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提升。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又并不僅僅是單純的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活動中,作為輔助教育工具存在。而是完成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借助于科學設計與有效互動,作用到數學學習行為中去,促進學習方式革新。同時也可作用到教師的教學行為中去,實現教學方式的革新。從這一點來看,學科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教學改革這一大目標下的重要途徑?;诖?,整合過程中需要充分凸顯整合主動因素相關人員的地位,確保做到人與物化的信息間、虛擬環(huán)境與現實世界間的融合。在此基礎上總結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思想基礎,立足于多媒體與網絡技術作為基礎的信息化環(huán)境中,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將現有數學教學內容通過信息化處理形成全新教學資源;借助于信息加工工具促使學生知識重構。
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進行整合,預期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谛畔⒓夹g與課程標準之間的整合,能夠進一步豐富與完善學習過程以及教學內容。除此之外還可強化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目標的實現,為長期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基于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習內容之間的整合,促使學生更為直觀了解數學知識,并延伸數學學習內容。并基于此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為后續(xù)深度內容學習打好基礎,同時也為數學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做好預備工作。第二,強化課程教學內容有效性。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學都是信息獲取的過程,而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的整合,可利用信息化手段更為高效的獲取相關信息。在課程內容學習方面,作為課程整合的關鍵目標存在,借助于信息技術與課程之間整合,便于學生更快掌握與理解數學課程核心內容。并在此基礎上,輔助學生去探索課程內容之外更多相關知識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利用信息技術還有助于實現學生之間的信息化交流,便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強化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第三,提升學生自我生存能力。在教育改革深化下,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中不適合的內容逐漸被拋棄,形成了符合現代化綜合人才培養(yǎng)需要的教學理念。在此種改革環(huán)境下,教師的角色從原有知識講授與指導,轉變?yōu)閷W生學習過程的支持與幫助;學生角色從原有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荧@取知識與探索相關知識;知識學習從原有關注學科內容學習,轉變?yōu)殛P注知識應用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在綜合性學習理念下,更傾向于培養(yǎng)學生自我生存能力。所謂自我生存能力,具體是在生活與學習中能夠獨立明確主體、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能夠為此種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平臺與信息支持。
數學教學中根據三維目標,利用信息技術,精心設計課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發(fā)揮其特有的功能,是其他工具所不能替代的。興趣是激發(fā)學習主動性的最佳手段,但數學學習內容并不具備趣味性,為此,可通過有效手段來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便于形成學習的驅動力。而借助于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內容的整合,便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形式與內容的趣味性。
如:在教學《生活中的推理》導入課時,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奧運福娃”動畫片的題材入手:通過播放“奧運福娃”動畫片。(定格5個福娃);課件出示5個福娃,讓學生分別說出5個福娃的名字;請同學們猜一猜,課件(出示貝貝的身體)他是五個福娃中的哪一個?(分兩次提示信息)(生說)。接著教師點撥:剛才同學們根據老師提供的信息推測出福娃貝貝的過程,叫作推理。其實呀,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要用到推理。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生活中的推理”。通過這樣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很快就明白什么叫作推理。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于數學應用題的教學,可通過動畫或故事形式描述題目,吸引學生關注,引導學生探索學習。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可利用計算機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供相關信息,以小組交流與師生探討形式,促使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課堂中營造出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的學習氛圍,此種環(huán)境更有助于學生主動探索與知識建構。在圖形教學中,可用計算機繪制圖形,豐富教學資源。例如,立體圖形學習中,可展示類似圓柱、圓錐、長方體等實物,促使學生更為直觀的去觀察與區(qū)分不同圖形與形狀的特點。三角形學習中,可展示與三角形相關的可愛圖案,吸引學生主動觀察與探索,了解三角形知識。也可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更多與形狀相關的知識點。
信息技術可以將豐富的生活情景帶入課內。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合作探究意識,掌握方法,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生發(fā)展。
如:在“生活中的推理”案例學習中,我抓住了教學內容的有利因素,創(chuàng)設福娃活動整個過程,精心設計推理學習題型,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進行推理,并讓他們展示匯報不同的推理方法,同時又在方法的優(yōu)化上適當引導,體現從直接信息入手的優(yōu)越性,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在學習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在學習內容呈現上,我做了動態(tài)化的處理,通過課件分兩次呈現習題:先出現前半題,讓生猜一猜他們分別來自哪兒,然后出現三條信息,讓生根據信息進行推理。這種有序的動態(tài)呈現不僅使學生易于、樂于接受信息,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社會活動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學期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可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例如,角的初步認識課程教學中,關鍵點在于如何畫角。可借助于多媒體進行繪畫,展示畫角的步驟與方法。在演示前告知學生“觀察畫角時先畫什么、后畫什么”等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多媒體演示過程,可加深印象。演示之后讓學生自行畫角,學生會主動模仿多媒體的演示過程,轉變?yōu)樽约旱牟僮髂芰?。此種教學過程可提升學生注意力,并加強參與度,可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更符合學生心理需求,也有助于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并鍛煉學生探索知識與主動學習的意識及能力。
將現代信息技術引進課堂,注重學生的操作實踐過程,讓學生經歷推理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意識。
如:學生學習了口頭表達推理過程和利用表格記錄信息進行推理后,我再組織學生利用表格進行推理判斷。
課件出示:(奧運會的五個福娃個個都是運動健將,為備戰(zhàn)奧運會,貝貝、迎迎、妮妮分別參加羽毛球、游泳、體操其中一項的訓練。
貝貝不是體操運動員,
妮妮訓練時要用到球拍,
迎迎訓練從來不去游泳館。)
他們分別參加了哪一項的訓練?
我讓學生,先想一想,想好了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然后拿出老師分發(fā)給大家的表格進行推理判斷,然后拿出筆填一填。
這樣內容豐富、可操作性強。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說一說、填一填的實踐訓練。學生學會了在合作中研究,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評價,在評價中提高了審美能力。實現了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把過去的“聽”數學變?yōu)樽约簩W數學、“做”數學,很好地完成了推理,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意識。
信息技術的應用要致力讓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教師、學生、信息技術三者之間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應用意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如:在《生活中的推理》鞏固加深、拓展練習時,我出示如下兩題練習,讓互動學習最優(yōu)化。
1.福牛樂樂和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在體育館圍成圓圈做游戲。樂樂的兩邊是貝貝和妮妮,歡歡正好在樂樂的對面,晶晶在歡歡的左邊,晶晶的對面是妮妮。
(1)他們分別站在哪兒呢?
(2)師:你們能找到他們的位置嗎?
(3)拿出分發(fā)給你們的紙條,根據屏幕上的信息把它們的名字填上去。
(4)出示學具,請學生上臺展示一下。
①集體交流學生上臺展示的情況。
②誰愿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生邊說,教師邊用課件展示)。
2.課件出示:奧運會五個吉祥物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和福牛樂樂住在同一幢樓里。他們分別住在哪里?
(1)樂樂住在歡歡的左邊。師問:歡歡住在?
(2)樂樂住在迎迎的樓上。師問:迎迎住在?
(3)貝貝既沒住在迎迎的旁邊,也沒住在歡歡的樓上。師問:貝貝住在?
(4)晶晶也不住在迎迎的旁邊。師問:晶晶住在?
(5)妮妮呢?
學生被這極具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的學習內容所吸引,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教師通過課件、實物展示,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評價,學生在師生、生生合作交流中分享學習的快樂。
下課時不忘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推理,及時考察學生的推理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下課時,請同學們根據屏幕上的信息進行推理,然后有秩序地離開教室。
1.我們班共有四個小組,第三組不是最先走,但比第一組、第四組先走。
2.第四組又比第一組先走。
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課,能優(yōu)化數學教學過程,有效地化枯燥為趣味、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不僅輕松了老師的教,而且愉快了學生的學。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新的發(fā)展。能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推理、應用意識,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