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菁
(平潭北門小學 福建 平潭 350400)
近年來,很多教師嘗試各種新的閱讀教學方法,力求提升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但由于學生缺乏閱讀的積極性,閱讀的習慣不夠科學,再加上老師側重于閱讀內容的分析和講評,迫切需要調整閱讀教學的方式,運用豐富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的低沉,無趣,讓語文課堂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讓閱讀教學課能夠散發(fā)出濃濃的人文氣息。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給予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許多教師往往忙著趕教學進度,無法靜聽學生個性化的感受和體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軌跡,主要還是按照老師們的思路進行,引導學生沿著老師預設的方向,“完美”地完成對一篇作品的解讀和理解,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幾乎和老師預設的一模一樣。這樣的閱讀教學,表面上看似乎達到了教學要求,其實課堂上最精彩的一面,無形中被抹去了,教學很順利,但缺少一份“靈氣”。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的《清平樂村居》這篇課文時,梳理完作品大意之后,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戶人家有三個兒子,你認為這對老夫妻,最喜歡哪個兒子?大部分孩子認為,最喜歡小兒子,因為小兒子很調皮,很可愛,而且作品中也提到了這一點——“最喜小兒無賴?!边@是非常符合標準的答案。按照常規(guī),這個問題到這里就結束了。這時候,班級中有一個孩子舉起了手,我尊重他的想法,請他發(fā)言。他認為:老夫妻三個孩子都喜歡,因為大兒子很孝順,二兒子很能干,之所以最喜小兒,不過是因為小兒子小一點,老夫妻有點寵愛罷了。因為三個孩子都很好,他們才會“醉里吳音相媚好”。精彩的發(fā)言,讓班級中的其他學生得到了啟發(fā),對作品有了多角度的理解,讓這節(jié)語文課一下子活了起來。
這種與眾不同的感受和想法,是我當時認真傾聽的收獲,也是我沒有匆匆結束教學目標的收獲。學生是獨特的個體,他們的感受帶有個性化的特征,老師只有真正尊重學生,給與機會讓他們“發(fā)聲”,并和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一起思考,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向,師生才能在語文課堂上一起進步,才能讓語文課堂煥發(fā)出活力。
常規(guī)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大部分時間用來朗讀課文、理解詞句、交流匯總,一堂課緊鑼密鼓,有時候的節(jié)奏跟趕火車一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劃劃、讀讀、說說、寫寫,看起來非常充實,課堂氣氛也很熱鬧,形式也很多樣。但實際上,這些練習形式中,還缺少了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分析能力最重要的一環(huán)—思考。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本身就是一個思考,收獲的過程,不能局限于理解作品的內容,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質疑的能力,讓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掌握閱讀一篇作品的方法。所以,語文課堂上,除了完成常規(guī)的教學任務,老師要善于留一點空白,引導學生將閱讀和思考結合起來。
在教《船長》時,師生一起感悟、朗讀,通過對材料的研讀,完成了對船長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知道他是一個忠于職守、舍己救人、臨危不亂的人。這時候,可以預留五分鐘空白的時間,讓學生說說自己還有什么發(fā)現,或者還有什么疑問。這時候,有一位學生提出了自己的不解:為什么人們感覺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那時候哈爾威船長還沒有犧牲呀!這其實是課文中的一個難點,這個學生能關注到這一點,說明他對作品進行了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經過引導,學生們明白了:作者這么寫,是因為船長是最高權威,他具有組織自救的權力和義務,人們被他的高尚品德所感動。因為經過了自己思考、自己解決的問題,這個難點深刻地留在了學生的腦海里。
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引導學生共同討論閱讀中遇到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停留在四十分鐘課堂上。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增長學生知識,開闊學生眼界,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雖然課外閱讀和課堂上的精讀有區(qū)別,但兩者相輔相成,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課外閱讀是對課堂閱讀的一個延伸,對課堂的教學起到鞏固的作用。
教完一篇課文后,老師可以推薦一些同類型的課外閱讀作品,以便課堂所學的鞏固,感受相同類型作品的相同點,區(qū)分其異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例如,學習《夾竹桃》之后,我們知道,季羨林之所以喜歡夾竹桃,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株生命力旺盛的“夾竹桃”,很有韌性,又很堅強,這是非常有特點的一篇作品。季羨林類似的作品其實還有幾篇,在結束課文后,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季羨林的另一篇描寫植物的作品《海棠花》,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感受季羨林老先生散文的樸實和真誠。
對于小學生來說,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視野范圍是有限的,因此也就導致審美水平與能力具有一定的范圍。而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對于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應該注意難易程度,太難或太易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都有不利的影響。學生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課堂到課外,相互補充,長久地堅持下去,無論課堂上,還是課堂外,學生不會言之無物,取而代之的是精彩有趣。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任重而道遠,我們要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創(chuàng)新我們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產生激發(fā)閱讀的興趣,掌握閱讀的方法,內化閱讀的收獲,在閱讀中學好語文,在語文學習中深化閱讀,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靈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