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登
作文講評課是作文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它通過教師對學生作文的優(yōu)劣進行有效的講解和評論,達到“撥亂反正、再上臺階”的目的。好的作文講評課往往給學生“恍然大悟”的收獲。
那么,如何上好一堂作文講評課呢?我以為,作文講評課可以在“示范、欣賞、質疑與突破”四個方面著力,最終落點在“思”與“用”字上?!八肌本褪墙虝W生“思考、思辨、思維、思想”;“用”就是要讓學生在一次一次因思想、情感、信息溝通的需要而運用語言文字交際的實踐中確立“實用”的價值觀,明白學好語文是學好一切的根本,為“用”而學。下面談談作文講評課的四個著力點。
一、示范
示范不僅像開發(fā)商給購房者提供“樣板房”,還應像教練員那樣,既講動作要領,又做示范動作,教師若能每次作文講評都從審題、立意、定體、選材、構思等方面給予示范指導,就會讓學生有“樣”可學,由一篇通一類。例如: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陳小姐攜1歲大的孩子和BB車乘公交車,司機讓陳小姐將BB車折疊放好,否則就多交1元的行李費。陳小姐表示,當時沒有空座位,孩子在嬰兒車里睡覺,如果把車折疊起來會把孩子弄醒,而抱在手中乘車又很危險。她認為司機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堅決不愿交這1元錢,而司機則拒不開車。為了這1元錢,陳小姐與司機“對峙”數小時,其間陳小姐多次報警,警察兩度出警,車上數十人被迫轉車,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勸導下,陳小姐搭乘警車回家。
從審題、立意、定體、構思作示范。若寫論述類文章,可從以下角度議論:①從“肯定陳小姐”入手,抱嬰者理應得到社會的照顧和幫助。②從“否定陳小姐”入手,要學會換位思考。③從“肯定司機”入手,做事要堅持原則。④從“否定司機”入手,情與理是可以變通的。⑤從“肯定警察”入手,有良好的公共服務素質,才能提高服務質量。⑥從“否定警察”入手,解決問題要在關鍵處著手,才能提高辦事效率。⑦從“數十乘客”入手,社會呼喚責任感。若寫文學類文章,可從以下角度構思:①假如我是“陳小姐”,寫“我”遭遇別人無理要求的經過和心理的委屈,呼喚社會的理解與幫助。②假如我是“司機”,寫“我”堅守原則的個性特點,告訴人們“較真”能抵制社會上一些不良的行為。③假如我是“乘客”,寫“我”只顧自己趕時間而一味地埋怨和責罵司機或陳小姐,對別人的困難視而不見,暴露和諷刺社會上那些自私犀利小人的丑陋。④假如我是“警察”,寫“我”在解決糾紛中的語言技巧和靈活變通的智慧,表現(xiàn)人民警察良好的公共服務素質,等等。
總之,在完成作文由“物”轉“意”,由“意”轉“文”的二重轉化中,要給學生策略性的知識。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教師的“示范”中開竅,都能各得所需。
二、欣賞
賞識教育是一種最能促人奮發(fā)的有效教育,在作文講評課中恰當運用賞識教育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中的具體欣賞點有:審題的準確、觀點的新穎、主旨的深刻、情節(jié)的巧妙、對話的精彩、結構的嚴謹、書寫的優(yōu)美、情感的真摯、條理的清晰、語言的凝練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寫作實際和階段訓練的目標,選擇其中的一點或幾點作賞識講評。
《學會包容與體諒》開篇:
“因為一輛BB車,司機與女乘客‘對峙數小時;因為一輛BB車,警察兩度出警;因為一輛BB車,數十乘客被迫轉車。這也許只是大千社會中的一件小事,但卻充滿諷刺,令人唏噓。這件事本來不難解決,只要司機肯體諒一下那位年輕的母親,讓她把BB車停在車內一角,只要車上的哪位乘客能體諒一下司機的顧慮,把位子讓給那位要抱嬰兒的母親,幫她折疊一下那BB車。但是在那天的車廂里,就是沒有這種忍讓,這種體諒,所以可笑可悲的一幕就此發(fā)生?!?/p>
開篇先用三個排比句概括材料,然后鮮明地表達作者對材料中人物行為所持的否定態(tài)度,進而轉換到文章將要論證的“學會忍讓、包容和體諒”道理上,非常清晰簡明地表達出考生自己對題意的正確理解,不僅機智地解決了閱卷者最為關注的問題——切合題意?符合題意?基本符合題意?偏離題意?而且在三言兩語的開篇中,充分展現(xiàn)考生自己具有虛實轉化的能力、優(yōu)化思維的能力和妥帖表達的能力,一下就抓住了閱卷者的心,使其心悅誠服地給文章打高分。這樣引導欣賞,不僅讓學生從中懂得獲取高分的“得力點”,進而激發(fā)起寫作的興趣和寫好文章的信心,還能夠使他們有意識地效仿別人的文章,使自己的文章逐步走向優(yōu)秀。
三、突破
突破就是幫助學生解決作文中存在的問題,這是作文講評的目的。教師很可能對著學生“滿目瘡痍、慘不忍睹”的文章,感嘆作文教學的“無為”與無奈,但只要明白作文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反映,語文知識、認識水平、學習與生活的精力、智力發(fā)展水平等均與之有密切的聯(lián)系,要提高作文水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會在作文教學中沉得住氣,而不是急功近利。就能自覺地將作文訓練的總目標細化為階段目標,在每次作文批改中,披沙揀金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點”,心平氣和地對待其“落后點”,并有針對性地教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路徑,進而提出下次作文的主攻目標并期待著他們的進步。
葉圣陶先生指出:“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這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蔽覀兊淖魑闹v評課就是追求這樣的成功。因此,作文講評在“示范、欣賞、質疑與突破”四個方面著力時,不求多,不空談,簡明通俗,入耳入心,操作性強,讓學生在教師的“導”與自己的“改”中,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對生活的認識,提高對語言文字表現(xiàn)力的理解、領悟,作文能力也就獲得了培養(yǎng)與提高,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因此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