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慧敏
急性心肌梗死作為臨床高發(fā)急性心血管疾病,病人易出現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對機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目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CI)治療是首選治療措施,可盡快開通病人梗死相關冠狀動脈,從而有效促進梗死區(qū)心肌組織血流再灌注,促進病人康復[2-3]。但目前常規(guī)PCI術后護理措施僅為觀察病人并發(fā)癥,未能對病人心功能狀況改變及早期康復訓練引起足夠重視[4]。早期康復計劃落實單是通過PCI術后給予病人根據計劃落實單實施相應康復干預,從而促使病人心臟康復干預措施更為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5]。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實施基于早期康復計劃落實單干預,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診PCI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9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2例)行常規(guī)干預,觀察組(54例)行基于早期康復計劃干預。本研究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與美國心臟病學院制定的關于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6];②均接受PCI術治療;③病人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并發(fā)癥;②惡性腫瘤;③伴隨嚴重造血系統(tǒng)疾??;④肝腎衰竭;⑤存在急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⑥精神疾?。虎叽嬖趪乐馗腥拘孕菘?;⑧不適宜進行康復干預。
1.3.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干預,在PCI術后囑咐病人多飲水,病人術側肢體完全制動12~24 h,保持絕對臥床3 d,再逐漸增加活動量,并且給予病人講述術后相關注意事項,嚴密監(jiān)測病人心率、脈搏、血壓及體溫等指標。對出現的任何異常狀況立即上報醫(yī)師并及時做相應處理。
1.3.2 觀察組
實施基于早期康復計劃落實單的干預,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給予病人為期1周的干預。詳見表2。
表2 觀察組病人早期康復計劃落實單
所有參與研究的干預人員均經進行正規(guī)培訓,確保每位干預人員在干預中其技巧、知識水平、態(tài)度及技術等方面均達到合格要求,避免與干預人員相關的變異發(fā)生。研究者本人必須全程參與各調查量表的實施,為評定者間一致性提供保障。所有收集到的與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相關資料均需妥善整理與保存,研究者錄入數據前反復核對,確保數據準確、完整,并另尋一人再次核對,避免數據誤錄。
①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對兩組病人干預前、干預1個月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包含生理機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生理職能、精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8個維度,共36個條目,每個維度0~100分,分數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7]。②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數:觀察并記錄兩組病人干預前、干預1個月后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數變化。③住院時間:記錄兩組病人住院時間情況。④并發(fā)癥:統(tǒng)計兩組病人術后1周內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含腹脹、排尿困難、煩躁失眠、腰背酸痛等,計算其發(fā)生率。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單位:分
表4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數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8.02±0.83)d,短于對照組[(10.27±0.71)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022,P=0.000)。
表5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單位:例(%)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而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居于首位[8]。急性心肌梗死實施PCI術治療已被臨床廣泛應用,該治療措施可迅速改善病人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huán),緩解心肌缺血癥狀。治療后如何有效避免疾病復發(fā),維持病人生存及改善生活質量是術后康復干預的重點[9-10]。心臟康復作為近年來臨床提出的新概念,其主要是通過采取各種干預措施以起到保護心臟、預防心臟病的效果[11]。本研究給予行PCI術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實施基于早期康復計劃干預,取得了顯著效果。本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干預后生理機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生理職能、精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早期康復計劃干預可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分析原因主要為,通過每日詳細制定的運動康復計劃,能夠有效幫助病人在PCI術后循序漸進地鍛煉心功能,提升心功能儲備,促使冠脈形成側支循環(huán)[12-13],對改善心肌缺血癥狀起到促進作用,從而改善病人生理功能,對病人生理機能、一般健康狀況、生理職能、精力方面起到有效調節(jié)效果[14];干預人員在指導病人康復訓練時與病人溝通交流,及時解決病人在康復過程中的疑問和困難,從而樹立病人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促進精神健康、情感職能及社會功能[15-16];通過適宜娛樂活動能夠有效轉移病人對疼痛的注意力,從而幫助病人緩解疼痛,有效提高生活質量[17]。本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干預后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數均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早期康復計劃干預可有效提升病人心肌收縮能力及心排血量,促進心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分析原因主要為通過術后規(guī)律、科學的康復訓練可有效避免內膜增厚,并調節(jié)內皮細胞活性[18],對平滑肌細胞向內膜增生起到有效抑制效果,并且可擴張機體動脈血管,促進血管舒張釋放,建立開放的血管通道,最終可提升心臟儲備功能,提升心排血量,使病人盡快恢復健康出院[19-20]。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體現了基于早期康復計劃干預對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顯著優(yōu)勢,分析其原因主要為,傳統(tǒng)康復干預需要病人保持絕對臥床3 d,但隨著大量臨床研究發(fā)現早期給予PCI術后病人進行康復訓練具有可行性,而基于早期康復計劃,較早讓病人循序漸進地進行活動,從坐到站,再到行走,通過早期活動有效提升機體免疫水平,促進胃腸道更好的蠕動,從而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21-22]。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計劃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PCI術后可改善病人心功能,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早日康復,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減少術后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