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長英
交際視角下的高職乒乓球項目教學探究*
陸長英
(廣西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8)
文章分析人際交往能力在新時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和體育在培養(yǎng)高職院校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作用,提出通過乒乓球項目教學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五種方法,指出乒乓球項目教學在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中需要注意的三個注意事項,旨在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供參考。
人際交往;高職體育;乒乓球;分項目教學
在新時代里,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深入,體育在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社會活動重要環(huán)節(jié)的人際交往活動能力也因此成為大學生素質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如何充分發(fā)揮好體育課的作用,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是高職院校需要仔細考慮并認真實施的重要工作之一。作為國球,乒乓球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高職院校中,自然也是最受歡迎的體育項目之一。因此,如何發(fā)揮乒乓球項目的人際交往功能,發(fā)揮乒乓球項目教學在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作用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為了利用好乒乓球項目的人際交往功能,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筆者以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在乒乓球項目教學過程中,突出了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進入社會增加重要砝碼。
人際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接觸,通常指二人及二人以上通過語言、行為等表達方式進行交流意見、情感、信息的過程,是人們運用一定的工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活動。要處理好人際關系,需要交際雙方都遵循以下原則:尊重原則、真誠原則、寬容原則、互利合作原則、理解原則、平等原則等。因此,人際關系在社會活動中發(fā)揮中重要作用。高等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是準社會人,交際能力是衡量大學生素質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他們畢業(yè)后進入社會后減少人際障礙的重要培養(yǎng)內容之一。
乒乓球集健身性、競技性、娛樂性以及趣味性于一體,在中國,甚至在全世界,它都是一項非常受歡迎的運動。兵乓球相對于足球、籃球、羽毛球、氣排球項目,除具有同樣的競技性和健身功能外,乒乓球還具有場地需求相對較小,趣味性相對較高、老少皆宜等特點。同時,心理素質更是決定乒乓球競技水平發(fā)揮的關鍵因素。
在乒乓球運動的過程中,就是兩人或兩人以上進行交際的過程,隊員之間或者對手之間通過運動這一行為傳達、交流著信息,在公平、公正的氛圍內運動,從而實現(xiàn)人際交往的目的。
在高職院校里,由于乒乓球項目教學具有開放性特點,不同性別、不同專業(yè)、不同班級、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能一同參與到乒乓球項目教學中來。為了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和學生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需要不斷相互溝通交流,相互配合協(xié)作,相互鼓勵支持,只有這樣,教學活動才能順利的開展,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因此,在頻繁的溝通交流中,滿足了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需要。
同時,高職院校乒乓球項目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乒乓球項目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教師會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適時采取師生配合示范、學生之間雙人練習、群體的對抗或者合作性練習等方式進行教學。在這些示范和練習當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熟悉或不熟悉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得頻繁。通過在教學中的溝通和交流,學生擴大了自己的“朋友圈”,學會了相互之間的協(xié)作與幫助,體驗到了受助與助人的快樂,這就是不同的教學模式給教師和學生提供的重要的人際交往平臺。
高職院校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提供了更多人際交往的平臺。體育活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jù)上級文件的要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高職院校都會安排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其中就包括乒乓球的各種比賽。在高職院校所開展的體育活動中,又以團體的形式開展的活動居多。這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自然就會變得更加頻繁,學生得到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的機會就更多。
因此,在高職院校里,乒乓球項目在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乒乓球項目的教學,在提高學生運動競技水平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為他們進入社會,提高社會適應性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堂教學也是一個“小社會”。在課堂上,學生有很多機會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為了更快、更直接地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乒乓球項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積極安排基礎技能提高的同時,要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團體活動。在乒乓球項目教學中,教師需要安排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團體項目、雙打項目的練習和比賽。同時,組隊方式、合作人員要頻繁更換,讓學生盡可能多接觸不同專業(yè)、不同班級、不同性格、不同性別、不同水平層次的人員。在這個過程中,對不同的人員,學生會采取不同的溝通交流方式,這樣,學生的溝通應變意識才會改變,人際交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遵循“學生中心論”思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性,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溝通交流中。在人數(shù)較多的班級中,教師可以采取“導生制”的模式開展教學。也就是說,教師在上課之前,先對班上乒乓球技術比較突出的學生進行課前輔導,給他們布置任務,傳授相關講授技巧;在課堂上,由這些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做“導生”。每個“導生”負責指導三到五位同學,他們把教師課前布置的內容教給同學?!皩钡穆氊熓秦撠熃虒W、檢查和考試,教師的任務就是負責指導。通過這樣的模式,“導生”鍛煉了自己的表達、組織、協(xié)調能力,學生也接觸到了更多風格迥異的教學模式,一舉兩得。同時,在課堂教學、訓練和比賽中,教師可以實行“輪值教練制”,讓“輪值教練”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別、隊伍,讓學生自行商量,自定規(guī)則,自設動作,這樣,學生就獲得了更多的鍛煉機會。
在乒乓球項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考核評價的綜合作用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考核中,教師設定更多的團隊項目作為考核內容,制定詳細的考核指標。比如,在考核學生接發(fā)球,推擋、位置移動等基本技能內容外,雙打的配合、場上、場下的溝通、團隊的協(xié)作等應該成為考核的重點。通過落實具體的考核指標,學生的協(xié)作和溝通意識就會逐步提高。
乒乓球項目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然而,高職院校乒乓球項目的發(fā)展不僅僅靠體育技能的支撐,還需要豐富的包括歷史知識、文學知識、法律知識、藝術知識、道德知識、語言知識等基本的人文知識做基礎。如前所述,要處理好人際關系,還需要遵循尊重原則、真誠原則、平等原則等六大原則。這些原則的實施需要扎實的人文知識做基礎。因此,在乒乓球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適時向學生傳輸一定的人文知識,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個人修養(yǎng),在提高乒乓球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乒乓球項目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的主要職責是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乒乓球專項技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在新時代里,體育教師除了服務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外,還需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專業(yè)的體育技能影響學生,這其中也包括教師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教師必備的素養(yǎng)之一,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必備技能之一。在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的要求下,體育教師需要用自己掌握的溝通技巧和良好的交流能力去影響學生,去指導學生,讓學生在乒乓球的實踐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高職院校中,體育教學主要的模式是分項目教學。乒乓球項目的教學也是按照學生選項的方式開展的。同一年級里,不同專業(yè)、不同性別、不同運動基礎的學生重新組合成教學班級進行教學。為了保證學生的選項工作順利進行,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對項目教學的宣傳講解一定要到位,保證學生對乒乓球項目的內容和要求理解透徹,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體育技能水平做好選項工作。二是要做好師資儲備工作,保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師資力量,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學有所成。三是做好場地安排,保證學生在選完項目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讓學生在場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
國家教育部于2014年6月頒布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標準》要求,??粕捏w育課時不少于108學時,每周安排體育課不少于2學時,每學時不少于45分鐘。因此,課堂教學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在課堂上,體育教師將乒乓球運動技能的基本動作要領傳輸給學生,還需要將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理念告訴學生。課堂上的時間不能保證學生完全能達到教學的目標,因此需要學生利用課后的時間去練習。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去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在技術和組織能力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將課外體育活動與體育課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體育教師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校乒乓球協(xié)會的作用,鼓勵更多的學生積極參加社團的活動。體育教師充分發(fā)揮社團指導老師的作用,每月利用2~4次的指導時間加強對學生體育技能的指導、對活動的組織的指導,不斷豐富學生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對體育課和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體育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組織一些班際、系際之間的乒乓球友誼賽,通過友誼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不同的人,通過比賽相互了解,掃清溝通上的障礙,從而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條件。實現(xiàn)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中國,乒乓球運動是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國球”,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可以從健康和生命教育入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運動、參與到乒乓球運動中來,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和尊重生命的意識。同時,體育教師結合乒乓球運動和體育鍛煉向學生講授健康鍛煉知識,大力倡導高職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同時,還向學生說明健康體育鍛煉的方式方法,讓學生通過合理的體育鍛煉達到增強體質、釋放負面情緒、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乒乓球項目具有“強健身體、健康身心、錘煉意志、砥礪堅韌”的重要作用,同時在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新時代里,我們需要更新體育觀念,通過乒乓球項目的課堂教學和活動,充分發(fā)揮乒乓球的體育精神和價值,讓學生在乒乓球運動中“感受集體力量、體驗運動快樂、強健身體素質”,不斷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他們的社會競爭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 崔秋月.體育運動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影響的研究[D].2013(3).
[2] 郭琴.試論 21世紀高校體育對我國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
[3] 黃中日,韋小芬.高職體育如何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4(8).
[4] 石成銀.芻議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J].當代體育科技,2015(19).
[5]唐宇.乒乓球運動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及發(fā)展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9).
[6]王森婷.淺論高校體育對大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輕工教育,2010(1).
[7] 張威.導生制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34).
[8]張雪琴.關于高校體育乒乓球課程的探討[J].學校體育學,2015(8).
[9] 趙超.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群文天地,2011(11).
Exploration o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Table-tennis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LU Changying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for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Nanning 530008, Guangxi, China)
廣西2017年中青年項目《廣西高職大學生休閑體育服務體系的研究》(編號:2017KY1204)的階段性成果。
陸長英(1976—),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