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進
手機媒體影響高職學生體育行為的現狀與對策*
陳 進
(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tǒng)計法等,對南京市六所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及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手機媒體已成為當代高職學生獲取體育信息、觀看體育賽事、進行體育交流的主要途徑;手機媒體亦成為體育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手機媒體中的運動類APP是高職院校學生課外自行鍛煉的主要監(jiān)督手段,運動技能學習的重要渠道。高職院校應在校園里實現無線網全覆蓋,使學生充分享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捷,服務于學習生活;高校體育教師應合理地引導,充分利用好手機媒體來服務體育教學,趨利避害。
手機媒體;高職;體育行為
隨著移動互聯網不斷地發(fā)展,智能手機日益盛行且不斷更新,兩者的融合使得手機成為“第五媒體”,即集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于一體的“全媒體”。智能手機在當前大學生中非常普及,并且融入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其手機媒體不僅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也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體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代大學生業(yè)余生活的重要形式。手機媒體自然也融入到大學生體育行為中,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最新的體育資訊,觀看實時體育賽事,獲取最新的體育技術指導自己的運動技能。本文通過調查手機媒體對高職學生體育行為影響的現狀,找出對策,使得手機媒體更好地服務于他們的體育行為,更好地進行運動技能學習和課余的體育鍛煉。
本文以南京市6所高職院校學生180名(男100、女80)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筆者根據研究內容需要,查閱有關手機媒體與學生體育行為的圖書及文獻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調查內容圍繞手機媒體影響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行為的現狀,包括學生利用手機媒體獲取體育信息情況、學生利用手機媒體輔助體育課學習情況、學生利用手機媒體中體育類APP課余鍛煉情況、學生通過手機媒體交流體育信息情況等;發(fā)出問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為100%。
1.2.3 訪談法
為獲得調查的原始資料,筆者走訪了各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及專家,就手機媒體影響高職學生體育行為的現狀進行了訪談,并探討其解決途徑。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筆者對獲得的數據利用EXCEL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
通過對南京市6所高職院的180名學生的調查,筆者發(fā)現智能手機已經全面普及,學生手機全部開通4G功能,手機以流量套餐為主,校園內全面無線網覆蓋基本普及。
表1 學生利用手機媒體獲取體育信息情況(%)
體育比賽體育新聞運動技能鍛煉知識 無 n%n%n%n%n% 14077.716893.38044.410156.1105.5
調查結果表明,選擇通過手機觀看體育比賽的人數為77.7%,選擇通過手機閱讀體育新聞的人數為93.3%;選擇通過手機學習、了解運動技能的人數為44.4%,選擇學習、了解鍛煉知識的人數為56.1%。通過這些數據,反映大多數學生通過手機獲取體育類新聞,其次通過手機觀看體育比賽的人數較多,而對運動技能、鍛煉知識的主動獲取在半數左右。
表2 學生利用手機媒體輔助體育課學習情況(%)
課前的了解 課中的記錄 課后的復習 無 n%n%n%n% 14681.1 2111.7 8044.4 3117.2
高職學制時間較短,體育課較本科院校少,體育課程壓縮得緊。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并學好一項運動技能,充分利用手機媒體輔助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調查結果表明,過半數的學生對將要學的運動知識和技能提前了解和學習,部分學生課后對不明白的地方通過手機媒體查閱和再練習,極少部分學生課中能夠對一些重難點進行拍攝和剖析,這可能與教師對課堂使用手機有要求。
表3 學生利用手機媒體中運動類APP課余鍛煉情況
每天 經常 偶爾 無 n%n%n%n% 4525 11061.1 2011.1 105.6
手機媒體中的運動類APP層出不窮,其較為可觀的數據提示與方法指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經常都通過手機媒體中運動類APP進行課余鍛煉,只有5.6%的學生是沒有通過手機媒體中運動類APP進行課余鍛煉。
表4 學生通過手機媒體交流體育信息情況
體育課體育轉播體育新聞 1 其它 n%n%n%n%n% 3016.712066.79854.42111.7105.6
學生對體育信息的交流不僅是大學生了解體育的一種方式,還是激發(fā)大學生自覺走進體育場,參與體育鍛煉的推動力。調查結果表明, 66.7%的學生通過手機媒體在體育轉播時進行交流,其次有54.4%的學生交流的是體育新聞,而體育課相關內容的交流只有16.7%。
表5 學生一般利用手機媒體獲取體育相關信息時長
超過2小時1~2小時不足1小時 0 n%n%n%n% 950.61910.66033.3105.6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一般利用手機媒體獲取體育相關信息的時間超過2小時的占50.6%。通過調查發(fā)現這部分學生經常通過手機媒體觀看體育實時轉播,33.3%的學生利用手機媒體獲取體育相關信息的時間在1小時內。
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手機媒體在輔助體育教學時也是一把雙刃劍,需要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在體育課堂教學時,目的是為了手機媒體更好地服務于體育教學,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對體育健康知識及運動技能的掌握。筆者通過走訪6所高職院校的部分體育老師,一致認為在體育課堂教學期間需要對手機加強管理。60%的教師要求學生體育課盡可能不要攜帶手機,原因是影響正常的技能練習、體能鍛煉,且智能手機屬于貴重物品,保管不當,容易造成丟失。30%的教師對學生在體育課期間手機攜帶及使用做了引導,對手機的使用做了細致要求,充分利用了手機媒體的優(yōu)點來服務于體育課教學。
本文通過對南京市六所高職院校的學生調查,發(fā)現智能手機已在學生中普及,學校在校園內基本做到無線網覆蓋。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到利用手機媒體獲取體育信息,接受最多的是體育新聞類,包括一些文字和視頻新聞,其次是體育比賽的實時轉播;約有50%以上的學生能通過手機媒體獲取體育健康知識和學習運動技能;在手機媒體輔助體育方面,大部分學生能在課前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及技能通過手機媒體進行了解,課后進行鞏固和復習,課中利用手機媒體輔助學習的較少;大部分學生課余時間會利用手機中運動類APP軟件進行課外鍛煉,少部分學生利用運動輔助設備,加強課外鍛煉的指導;在通過手機媒體交流體育信息方面,各種賽事的轉播是信息的交流集地,其觀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此外,高職院大學生利用手機媒體獲取體育信息的時長一般都超過1小時/周,尤其有賽事轉播時更長。
3.2.1 學校應在校園里實現無線網全覆蓋,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廉價地無線上網,充分享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捷,服務于自身的學習生活。在體育課中,手機與教學秩序的矛盾,老師應合理地引導,充分利用好手機媒體來服務體育教學,而不是統(tǒng)統(tǒng)拒之門外。老師可以對手機集中管理,也可以分小組,培養(yǎng)骨干進行管理。
3.2.2 學生利用手機媒體獲取的體育信息主要為體育比賽和體育新聞,而對技能和鍛煉知識的獲取所占比例不大,利用手機媒體輔助自己體育課學習的情況更是不盡人意。一方面,老師要引導學生觀看一些自己體育專項的重大體育賽事,通過競技體育的魅力促使學生主動提高自身運動技能的愿望,主動通過手機媒體觀看具體技能細節(jié),獲得具體的理論知識。其次在體育課中教師利用手機媒體把正確的技能示范,符合班級實際情況的學習流程和方法,常見的錯誤動作等以視頻或文字的形式發(fā)在班級學習群中,方便同學們復習觀看。特別強調是體育老師要甄別學生在手機媒體上獲取的技能和理論知識,對于正確的知識要鼓勵其繼續(xù)學習,對于錯誤的知識要告知學生,及時糾錯。
3.2.3 學生利用手機媒體交流體育信息大多集中在一些實時的賽事轉播,關于體育課學習的交流少之又少。而關于體育課學習的交流直接影響著學習的延續(xù)性,影響著技能及理論知識學習的效果。筆者在實際的調查中發(fā)現,有些老師所教班級比較多,親力親為每個班級的課后交流學習,不太現實,但可以培養(yǎng)學習骨干,大家討論后不能解決的問題匯總給老師再解決,這樣可以提高老師的課后輔導效率。在手機媒體獲取體育信息的時間方面,一般有重大比賽時,學生花費時間較多,有些實時轉播都在上課期間,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或組織大家觀看重播或錄像。
[1]楊韻.全媒體時代手機媒體與體育傳媒的融合[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3):29-31.
[2]陳進,朱杰.運用自媒體重塑體育價值觀的優(yōu)勢與對策探討[J].傳媒觀察,2019(2):80-84
[3]王鑫,崔樹銀.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群體的負面影響及應對策略[J].教育理論研究.2014(36):171-173.
[4]姚月霞.手機媒體對提高高職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性研究[J].職業(yè)教育.2014(7):31-33.
On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bile Phone Media's Influence o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ports Behavior
CHEN Jin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6, Jiangsu, China)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9SJA0640)。
陳進(1982—),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