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蕾蕾
巫鴻認為:“漢代之前的禮儀美術中還沒有出現獨立的‘屏風繪畫’,甚至也沒有出現一般意義上的‘繪畫’藝術。屏風獲得獨立的地位極有可能是在漢代和漢代以后,這段時間里,屏風逐漸與其他禮儀用品和奢侈品相區(qū)分,最終把自身界定為一種帶有邊框的繪畫?!?/p>
屏風是大家最受青睞的繪畫主題。所以屏風在繪畫形式中也具有劃分空間的作用,無論在哪個領域屏風都和視覺空間的概念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屏風集多重功能于一身,也為藝術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潛力,同時也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要從歷史問題的長河中跳躍出來,共同尋找一條新的道路,去開辟新的視野。
首先,屏風對空間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講故事就要敘述空間故事發(fā)生在真實的空間里,但是如果是對待有故事情節(jié)的人物場景,繪畫的視覺空間構造是必須考慮的問題。其次,屏風作為視覺空間的一個主要構成部分,不僅可以將屏風作為一種視覺再現的形式,還將其視為分割空間的手段。從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到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都具有重要的視覺效果和組織空間作用。
屏風在畫室內外場景時,布景和道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屏風所組成的曲折的空間。從樂浪出土的漆奩和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到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和周文矩的《宮樂圖》,再到唐寅的《李端端圖》和姚文翰的《是一是二圖》,屏風都具有重要的營造和組織空間作用。
因此,我們必須將注意力從繪畫本身移向繪畫的視覺形式以及空間構造上。為此,研究一幅畫也就要將畫家、觀者和空間三者結合起來看待。這種細膩生動的研究方法顯現出了當代視覺藝術的色彩,也是一種從“功能”向“實踐”的范式轉變。屏風在畫面中的作用就是注重繪畫的空間與視覺效果,關注繪畫視覺空間的過程和方式,而不僅僅是語言表達的意義。
從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特殊性來看,其更為重要的是尋找一種視覺媒介,這種視覺行為不僅是觀看者和“圖像”的關系,還是觀看者和制作圖像者的心靈交互。屏風使畫面構成分隔空間的作用,同時將它們勾連起來,使單一的場景互相有機地連接,完成長卷的敘事功能。
“屏風”出現在繪畫中,并且參與了繪畫的構成。在《韓熙載夜宴圖》中,詳盡地揭示了屏風這種分隔工具參與內部敘事文本的構造的奧妙,“屏風總是同時劃分出兩個區(qū)域,一個在前一個在后。因此總是同時既展示又隱藏了某些東西,總是在吸引觀者去探尋那些隱秘不見的事物?!薄捌溜L”在現實中,阻隔視線同時有時候又強烈地誘使觀看者產生聯想的物,在繪畫中變成了誘發(fā)“窺視”產生的道具,繪畫的局部與局部相銜接的“技術”得以產生,于是就形成了空間上的視覺分割。
從現代美術史來看,空間分割的創(chuàng)造通常也與透視緊密相關。在西方的傳統(tǒng)中,一般都是具有高度的理性化幾何系統(tǒng)來進行畫面的分割。在傳統(tǒng)的中國畫中更多是依靠一些特殊的圖像,譬如通過屏風圖像的幫助,這些畫面就依然可以達到視覺分割的效果。屏風是用來構建繪畫空間的主要媒介,畫面有了空間才能使畫面在空間上有寬闊的視覺分割效果,盡管在現實生活中,它只被視為一個“物”,但在繪畫領域中,它則被視為表達繪畫主要構圖的重要手段,在整幅畫面中的視覺表達和視覺分割上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首先視覺空間是繪畫的一個基本組成元素,在畫面表現中通過屏風來將視覺空間展現出來,并且利用空間通過平面進行展示的形式也是多樣的,視覺空間的角度也不盡相同。從中國畫的構圖樣式發(fā)展來看,屏風雖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卻在中國畫的構圖空間上和分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屏風可以在作品中將真實的視覺空間表現出來,并且將空間通過平面來進行展示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對屏風的視覺空間分析可以促使我們對畫面有更深刻的認識,這種認識在提高我們體驗的同時也不斷在促進繪畫領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