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鸝 林淑娟 區(qū)凱敏
廣東省江門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廣東江門 529000
新生兒窒息是指出生的新生兒不能自主呼吸或者呼吸產生抑制而引起低氧血癥和酸中毒及窒息后導致缺血缺氧造成多器官損傷和多系統(tǒng)功能障礙,是新生兒死亡的原因之一。胎兒窘迫是產科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與很多因素有關,若處理不及時會導致胎兒死亡,胎心監(jiān)測和超聲等都可用于胎兒窘迫的檢測,但每種方法都有其優(yōu)點及缺點[1]。一般認為新生兒窒息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來自宮內窘迫,降低胎兒死亡率也是產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尋找一種能及時發(fā)現和診斷胎兒窘迫及窒息的方法至關重要[2]。目前國內診斷新生兒窒息的唯一標準是Apgar評分(阿氏評分),但其受主觀因素影響,單純的使用此評分評價新生兒窒息存在一定缺陷[3]?,F今美國婦產科協會以及美國兒科學會已將臍動脈血氣分析作為診斷新生兒窒息的指標之一[4]。為研究不同臍動脈血pH值(酸堿值)和新生兒窒息之間的關系,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600例新生兒,通過分析不同范圍的臍帶血pH值,以找出其和新生兒預后之間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新生兒中發(fā)生胎兒宮內窘迫的500例作為觀察組,觀察組納入標準為出生后1min Apgar評分≤7分,胎動:孕期胎動≤3次/h或≤10次/12h,或每小時胎動平均次數增加或減少≥30%;胎心率:無誘因胎心率≤110次/min,或≥160次/min;無先天出生缺陷、遺傳代謝疾病等。排除標準:藥物如鎮(zhèn)靜劑、孕婦發(fā)熱或孕期合并其他科疾患等影響因素。以我院同期無宮內窘迫新生兒100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納入標準:出生后1min Apgar評分≥8分,胎動:1h不少于3~5次,12h胎動為30~40次;胎心率為120~160次/min;無先天出生缺陷、遺傳代謝病等。排除標準:藥物如鎮(zhèn)靜劑、孕婦發(fā)熱或孕期合并其他科疾病等影響因素。觀察組孕婦年齡19~35歲,平均(27.6±3.4)歲,孕齡38~41周,平均(38.71±2.55)周;對照組組孕婦年齡19~36歲,平均(27.8±3.5)歲,孕齡38~41周,平均(38.61±2.65)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兩組臍動脈血pH值及BE值的測定 新生兒分娩出1min內切斷臍帶,抽取臍帶血2mL,采用血氣分析儀(美國雅培300-G)進行pH值、BE值(堿剩余值)的測定。
1.2.2 兩組Apgar評分 在新生兒分娩1min之內采用Apgar評分對新生兒進行評分,8~10分為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4分以下為重度窒息。
比較不同臍帶血pH值和胎兒發(fā)生窘迫的關系,分析1min Apgar評分與臍動脈血pH值、BE值的相關性,運用ROC曲線(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分析臍動脈血pH值對新生兒窒息的診斷價值。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三組間的計量資料進行方差分析,其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當期望值<5時,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在pH值<7.0上的人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 組 在pH值7.0≤pH<7.1上的人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pH值7.1≤pH<7.2上的人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pH值≥7.2上的人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min Apgar評分與臍動脈血pH值關系中,1min Apgar評分越高,對應的臍動脈pH值就越高,1min Apgar評分與臍動脈血BE值關系中,1min Apgar評分越高,對應的BE值就越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600例新生兒中有臟器損害的有123例,臍動脈血pH<7.0組的臟器損傷率最高,為81.48%,7.0≤pH<7.1組發(fā)生臟器損傷居中,為32.52%,7.1≤pH<7.2組有8.28%新生兒發(fā)生了臟器損傷,pH≥7.2組中有1.32%新生兒發(fā)生了臟器損傷,四組新生兒臟器損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臍動脈pH值和胎兒發(fā)生窘迫的關系[n(%)]
表2 1min Apgar評分與臍動脈血pH值、BE值的關系(±s)
表2 1min Apgar評分與臍動脈血pH值、BE值的關系(±s)
注:臍動脈pH值,與1min Apgar 0~3分比較,qa1min Apgar4~7分=37.064,P=0.000;qa1min Apgar≥8分=38.013,P=0.000。與1min Apgar4~7分比較,qa1min Apgar≥8分=45.616,P=0.000。臍動脈BE值,與1min Apgar 0~3分比較,qc1min Apgar4~7分=58.144,P=0.000;qa1min Apgar≥8分=50.378,P=0.000。與1min Apgar4~7分比較,qd 1min Apgar≥8分=44.676,P=0.000
1min Apgar評分(分)n 臍動脈pH值 臍動脈BE值0~3 106 7.03±0.05 -11.78±0.91 4~7 494 7.14±0.02a -8.26±0.46c≥8 100 7.25±0.03ab -5.59±0.85cd F 1582.460 2665.745 P 0.000 0.000
表3 臍動脈血pH值與新生兒臟器損傷的關系[n(%)]
采用臍動脈血pH值診斷新生兒窒息,以pH<7.20為截斷值,曲線下面積為0.576,靈敏度為0.572(213/373),特異度為0.584(132/227),準確度為0.575(345/600)。見圖1。
圖1 臍動脈血pH值對新生兒窒息的診斷價值ROC曲線
隨著科技進步與社會發(fā)展,醫(yī)療水平也突飛猛進,各國對醫(yī)學領域也投入越來越多。新生兒死亡率成為反映一個國家經濟以及醫(yī)療水平的敏感指標,新生兒窒息是導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導致小兒腦癱以及后期成長過程中學習障礙等發(fā)育行為的主要原因[5]。我國婦幼衛(wèi)生系統(tǒng)研究顯示,新生兒死亡人數中約有1/4與出生時窒息相關,早產、出生窒息以及肺炎成為新生兒死亡的三大原因[6]。
目前對新生兒窒息引起腦損傷的機制并不清楚,在腦組織的缺氧和再灌注損傷中,臨床研究顯示炎癥反應可能參與其中[7]。窒息、早產、異常分娩、出生時體重過低、吸入胎糞或大量羊水等都可激活新生兒的凝血系統(tǒng)并造成內皮細胞損傷,進一步導致臟器功能受損,誘發(fā)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嚴重者還會導致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8-9]。 鑒于新生兒窒息所產生的嚴重并發(fā)癥以及不良后果,因此對新生兒窒息早期明確的做出診斷是產科以及兒科醫(yī)護工作者研究的重點,目前臨床上在診斷新生兒窒息方面尚無特異的手段,對診斷新生兒窒息缺乏統(tǒng)一的金標準[10]。傳統(tǒng)診斷胎兒窒息普遍使用的是Apgar評分系統(tǒng),這套評分系統(tǒng)因操作簡單容易理解被臨床廣泛使用。隨著醫(yī)學科技的進步,大量發(fā)現這套評分系統(tǒng)有不可忽視的弊端,由于Apgar評分主觀性過強,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先天畸形、出生時低體重、早產等,在敏感度和特異度上都較低,缺乏科學和準確性,并不能在新生兒窒息和預后做出準確判斷[11]。胎兒宮內窘迫是指胎兒在子宮內缺氧,是分娩期的并發(fā)癥,若診斷和處理不及時會導致胎兒死亡,一般認為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是胎兒宮內窘迫的延續(xù)[10]。本研究結果提示,在600例新生兒臍帶血pH值和胎兒窒息關系的比較中發(fā)現,臍動脈血pH值區(qū)間,宮內窘迫的患兒隨著pH值的降低而出現增高,說明臍脈血pH值和胎兒窒息程度相關。在臍動脈血pH值和Apgar評分關系中,在Apgar評分0~3分和4~7分中,隨著pH值的提高患兒的數量比例在降低。在Apgar評分≥8分中隨著pH值的提高患兒的數量比例也在提高。圍術期窒息引起的缺氧和酸中毒是胎兒器官功能障礙的本質,臍動脈血氣直接揭示了窒息的病理生理本質,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可以彌補Apgar評分的不足[12]。為了提高診斷窒息的準確性,近年來將臍動脈血氣分析和Apgar評分的結果同時作為診斷依據,診斷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得到了很大提高[13-14]。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分析臍動脈血不同pH值范圍與胎兒宮內窘迫、Apgar評分及新生兒窒息等因素,旨在進一步探討臍動脈血pH值在新生兒窒息中的作用,在新生兒窒息的診斷中,診斷指標是相互關聯的,不能相互替代。臨床上應結合各項診斷指標,以提高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