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娥
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示范中學校
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對學生今后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主要是具有生活性和實踐性這兩大特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來進行本節(jié)課的課程學習,要學生能夠把所學到的道德與法制觀念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讓學生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同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加入德育教學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讓學生有著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對待事情能夠客觀地分析,能夠培養(yǎng)自身的綜合素質,促進自身方位多層次地向前發(fā)展。
隨著這新教材的不斷發(fā)展許多教學設備也是在逐步更新,老師越來越跟隨時代的發(fā)展而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模式,堅持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堅持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初中時期比較貪玩的心理來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仔細地剖析教材中的重點問題,堅持在備課過程中尋找有關德育教學的知識,準確抓住本節(jié)課的課堂中心,從而制定有趣且輕松的教學模式來進行互動,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道德與法治課堂氛圍的活躍。[1]
例如:在為學生講述《師生交往》這節(jié)課時,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掌握正確與老師進行交往,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尊敬師長的好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向老師打招呼,與老師進行思想交流,讓初中生健康向上的成長,減少學生對于老師的恐懼感。老師要抓住本節(jié)課的課堂重點,之后老師可以利用問題來向學生進行提問,可以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在每天學習的過程中有總結出老師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讓學生能夠先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之后可以繼續(xù)進行詢問:“那么同學們,你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沒有與老師發(fā)生沖突呢?”學生可以先思考自己在學習生活中與老師的交流行為。接著老師可以通過教學設施為學生播放一個學生與老師發(fā)生沖突的一個視頻,通過視頻的模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正確的探究與老師交往的行為,學生能夠正確的思考與老師發(fā)生沖突時應該如何去做,引導學生積極性先思考,課堂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教學。
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學到了許多新的道德理念,需要學生能夠把這些知識點運用到實踐生活中,能夠靈活地運用這些理論觀點,讓學生碰到一些比較具有探究性的案例是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同時老師也可以多讓學生進行實踐性活動,讓學生來進行角色扮演,模仿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來感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學生思維模式的發(fā)散。[2]
例如:在講述《誠實守信》這一章節(jié)時,老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來設立一個情境,老師可以為學生進行講述:“如果有一個無人管理的超市,需要購買者自己主動去購買交錢,如果此時你手上有50塊錢,你進入這家無人超市時你會有什么心理?”是可以先讓學生來進行思考,讓學生思考自己在遇到這一情況后的思想,以后老師可以通過PPT來為學生展示不同的人在進入無人超市時的心理活動,來讓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來進行思考評價,鼓勵學生多多發(fā)言,積極進行發(fā)散思維,學生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于一些想法錯誤的同學及時進行糾正,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學生能夠準確掌握誠信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從自身做起,樹立誠信意識。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值得傳承的重要內容。老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滲透傳統(tǒng)道德文化,讓學生這些傳統(tǒng)道德文化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有著正確的“三觀”,把促進學生更好的入當代社會中,能夠始終堅持自身的初心。
例如:在講述《友誼的天空》相關知識點時,就可以為學生講述傳統(tǒng)古典故事來學生感受古代中國文人的友誼??梢詾閷W生講述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讓學生能夠大致的了解伯牙與鐘子期之間的知音情誼。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來進行發(fā)言表達對于友誼的看法,讓學生來回憶自己與朋友之間相處的經歷和過程,再次回顧其中的是是非非,從而讓學生在傳統(tǒng)文化中結合自身的體驗來感受友情的珍貴。
老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于自身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積極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念,讓學生能夠越來越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