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瑛
謹以此文致敬那些在疫情之中默默付出,無論生死,不計報酬的凡人英雄。
武漢疫情連續(xù)幾天維持低位,3 月16 日,武漢新增病例為4 例,隨著方艙醫(yī)院全部休艙,新冠肺炎定點醫(yī)院也陸續(xù)開始病患清零的工作,終于看到曙光了,50 多天越繃越緊的神經(jīng)在不斷發(fā)布的好消息中漸漸開始松弛,每個人都想把心里提著的那口氣早點吐出去。
大學密友有一個微信群,回頭翻一下我們的聊天,就像這個城市的記錄本。12 月31 日,群里草草的討論了一下“華南海鮮市場發(fā)現(xiàn)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新聞,便開始制定旅行計劃,交流購物清單。我們正如大多數(shù)的武漢市民一樣沉浸在辭舊迎新的氛圍之中,對接下來將要發(fā)生的一切毫無知覺。再次討論到肺炎的話題,日歷已經(jīng)翻到1月20 日了,各種流言層出不窮,緊張的情緒在我們之間,在城市之間開始彌漫。下午,去了好幾家藥店,口罩脫銷,酒精脫銷,我們就這樣懵著圈的卷入這場疫情之中。
直到封城令下,這座城市每個人都處在了風暴的中心,無一例外。大家被告誡如無特殊需求不要外出,昔日繁華庸擾的街道突然寂靜無聲,一位在老家休假,1 月23 日緊急回漢執(zhí)行任務的警察用“恐怖”來形容當時看到的蕭瑟景象。
接下來的幾天,病毒離我越來越近,身邊的一些親人、朋友陸續(xù)被確診,患者、醫(yī)院不斷發(fā)出的求助信息擁塞網(wǎng)絡,醫(yī)院超負荷運轉,幾近崩潰。除夕原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一位急診科醫(yī)生崩潰咆哮的視頻在網(wǎng)上瘋傳。盡管政府通告里強調“目前,武漢市大宗商品、食品、醫(yī)療防護用品等儲備充分、供應順暢。請廣大市民不用恐慌,不必囤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但是超市里依然人滿為患,貨架被一掃而空。加油站排起了長隊。
恐慌比病毒的傳染速度更快,封城幾日,武漢市民的不安不斷加重。沒有想到是,在這樣的大惶怖中卻插進了一段全城接力“武漢加油”的聲浪。1 月27 日晚上,我正陪著兒子在看書,隔窗隱約聽到小區(qū)里人聲沸沸,心里一緊,莫不是出了什么緊急情況?趕緊跑到陽臺上,竟聽到附近所有的樓房里此起彼伏的傳出“武漢加油”的吶喊,兒子跑到陽臺上也加入到接力之中,有人起頭唱起了國歌和《我和我的祖國》,幾分鐘之后歸于寂靜。兒子唱完歌便奔回屋里,留我獨自在陽臺上良久。沒有人知道疫情會走向何方,每個人都在惶恐之中,此起彼伏的吶喊和歌聲傳遞著每一個人對于生命的信念和渴望。城市里的各個階層,在這一刻有了交集,沒有人想獨善其身,同氣連枝,相呴相濟。鐘南山在1 月28 日的采訪中提到這個接力時哽咽了,他說武漢是個英雄的城市,大家?guī)兔?,武漢市能過關的。
真是大家?guī)兔?,全國各地馳援武漢的醫(yī)療隊除夕開始便陸續(xù)抵達,新聞里曬出的請愿書寫著“若有戰(zhàn),召必回,戰(zhàn)必勝”“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和火神山醫(yī)院的云直播一樣成為大家過關的信念和信心。
四川首批援助湖北醫(yī)療隊年初一抵達武漢,隊長是來自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的醫(yī)生雷波,與名字相反,他是一個安靜少言的謙謙君子,熱愛音樂和文學,擅書法。他們對口支援的武漢紅十字會醫(yī)院幾近癱瘓,很多醫(yī)務人員被感染或者隔離,在崗的醫(yī)護實行24小時兩個小組輪班制,精疲力盡。川軍的到來給了他們極大的支撐,雷波帶著隊友們整合醫(yī)療資源,建立規(guī)范的診療流程,讓醫(yī)院在最短時間內進入有序的運轉之中,確保每個患者都能得到高質量的治療與護理。
他說醫(yī)療手段是一方面,還要注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建立信心。有一個重癥患者,母親被感染去世,自己也被感染,病情嚴重。他為這位患者治療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陷入完全的絕望之中,眼神都不聚焦了。同胞所正在經(jīng)歷的苦難,讓他覺得每天工作所承受的壓力和疲憊根本不算什么,如果他們的堅守能護佑民眾平安,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在朋友圈里寫到:有人問我們來武漢是渡劫嗎?答曰不是渡劫,是渡眾生。他說,人一輩子,國家能有幾次會需要你,這個時候你不站出來就是懦夫。如果沒有疫情的時候他只是一個下班后沉浸在詩與遠方里的文藝青年,來到武漢穿上白衣便是挽民于水火的英雄。
2 月上旬之前民間的求助依然不絕于耳,醫(yī)療物資用媒體的語言說是“緊平衡”,醫(yī)院自己發(fā)出的捐贈請求卻字字艱辛。封城之后,無論是遏制疫情的措施還是民生及醫(yī)療保障似乎都有些滯后和不完善。政府捉襟見肘的同時民間的志愿者們和志愿者團隊們迅速壯大。
有一個由一些微商自發(fā)組成的志愿者團隊,1 月20 日起他們便停下了手頭的生意,開始在全國全世界購買武漢急缺的醫(yī)療物資,捐贈給發(fā)出求助信息的醫(yī)院,也有個人或者公司通過他們捐贈物資,由他們負責運送。隊員里年級大的已經(jīng)快五十歲了,一樣每天奔忙十幾個小時。他們經(jīng)手的防護物資很多,但是從來舍不得自己用,都捐給了醫(yī)院。發(fā)起人“小熊”一個普通口罩帶很多天了都舍不得換,醫(yī)生們實在是過意不去,說外面疫情這么嚴重你們也要顧著點自己,在捐贈的物資當中分出一些硬塞給她和她的隊友們。
中南一路的化隆牛肉面館是回族的馬氏兄弟所開,頗受附近居民的歡迎。遇見他們的時候,我正在醫(yī)院,看著他們搬了幾箱牛肉面,餃子進來,以為是醫(yī)院訂餐,便向他們打聽價格。馬家兄弟說,怎么會收醫(yī)生的錢呢,都是免費的。一上午他們已經(jīng)送出去一百多份了。1 月23 日他們就開始免費為醫(yī)生送餐,他們一定沒有計算過每天所付出的代價和成本。
商人本為逐利,也同樣有人義薄云天,扶危濟困。
我們湖北省文聯(lián)和央視電影頻道一起做了一檔節(jié)目《戰(zhàn)役故事》,因為工作關系認識了樓威辰,他是浙江安吉人。大年初一跑遍安吉買了4000 個口罩開著車奔赴武漢便在沒有回去。他在朋友圈里留言:有人逃離湖北,就該有人跨過長江。這次跨過長江的是一個25 歲的少年郎。最初到武漢的時候他每天睡在車里,后來有一個志愿者收留他,便有了個臨時的落腳地。他和24歲的內蒙姑娘李旋一起組建了一個網(wǎng)絡志愿者團隊:螢火援助志愿群,群里多是些和他們差不多大90 后,00 后的孩子。他們像這個城市的清道夫一樣四處搜尋被忽略的人群為他們提供幫助。無法出門的獨居老人,需要幫助的殘障人士,生活困難的新冠肺炎患者,父母確診獨自在家的孩子,低保戶,滯留在漢的衣食無著的外地人。李旋每天睡得很少,她負責團隊的線上管理。有一天,她在朋友圈里舉旗投降:今天我不是病了,而是累了,我只想睡會兒。幾個小時之后她又活躍在線上。到目前為止這個群里只有小樓是唯一固定的線下志愿者。
“我們一家四口,爸爸因為病毒性肺炎去世,媽媽確診新冠肺炎已經(jīng)病危,我們姐弟兩個人也出現(xiàn)了癥狀。我和弟弟相依為命,我不能再讓我們中間任何一個人出事。”收到“秀秀”的求助信息,小樓開始照顧姐弟兩人的生活,一直到姐姐住院,弟弟去了隔離點,他還在為他們送一些生活用品,也幫他們給住院的媽媽送藥。情人節(jié),小樓給秀秀送了一枝小雛菊,留下了一張紙條“別害怕孤單,全世界都在愛你,希望下一次見到的花,是你出院后去看武漢的櫻花?!?/p>
為一些老人買藥買菜時,遇見手頭拮據(jù)的老人,小樓便不忍心收他們的錢,又怕他們心里有負擔,就說政府對他們這些志愿者是有補貼的。他說,他跟著奶奶一起生活,所以看到老年人便格外的想要照顧好他們。
在武漢小樓還交到一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小安”,“小安”是上海人,也是個90 后,和小樓一樣封城后來到武漢。他像“地老鼠”一樣在武漢的一些舊城區(qū)里四處打探低收入家庭的住址,收集孤寡老人的信息,像個孤膽英雄一獨自拖起了一百多戶人家的生計,現(xiàn)在還有三個因為疫情無人照料的孩子跟著他一起生活。
忙的時候,小樓每天要開車在外面要跑十幾個小時,現(xiàn)在他對武漢的道路比安吉還要熟悉,小樓調侃自己說原來在家的時候一吃泡面就吐,在這兒吃了一個多月也沒什么反應。
小樓的工作也丟了,在武漢大約已經(jīng)花了3、4 萬,他說疫情結束后最想干的事是掙錢還債。
小樓,李旋,小安他們有著和年紀不相符的成熟和悲憫心,他們在所有人的焦點之下尋找到被遺忘的角落,承擔著超出他們承受能力的責任,竭盡全力。他們是這個悲情城市的擺渡人,是暗夜之中的點點星光,當他們這樣的人更加強大之后,相信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的美好。
也是因為工作結識了幾個基層的警察。社區(qū)警務室的韓警官,因為口音重和納于言辭,最終導演組沒有選擇他作為采訪對象。他的轄區(qū)是城中村開放式社區(qū),困難人口多,很多租住的外來務工人員,封城之后,沒有了生活來源,日漸困頓。韓警官盡其所能的提供幫助,給他們送防護用品,把無家可歸的滯留人員安置在轄區(qū)的定點酒店,小嬰兒生病了無法治療,焦急的母親也只能求助于他。這幾天,陽光正好,他帶著理發(fā)師傅來到轄區(qū),給居民們理發(fā),隊伍排得老長,有人打趣他說,老韓,你也來練個手幫我們剪哈子撒,老韓不好意思的說我哪里會這個咧。我說,您真是好人,他說人民警察為人民。他當?shù)闷疬@句話。
文章開頭的那位1 月23 日緊急回漢的易警官,一直負責運送社區(qū)的疑似及確診的患者。接送病人的車輛就是他們平時出警時的警車,前排與后排的座位之間加裝了一個簡易的隔板,隔板上再罩上兩層一次性的塑料薄膜,簡單而有效的防護。易警官因為一張背患者下樓的照片被多家媒體報道。他對我說,不知道為什么有那么多記者要采訪我,這就是我每天干的工作啊,我覺得很不好意思。
這座城市進行的是一場無人發(fā)起的戰(zhàn)爭,是一場平凡人的戰(zhàn)爭,每一個關節(jié)上的每一個人都是戰(zhàn)士,負重前行,勝利是好好的活著,看見春天的繁花盛開。
新增病例的清零指日可待,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下一個春天。那些再也團圓不了的家庭,傷痛不是清零的數(shù)字所能抹平的,那些幸存下來的多少鰥寡孤獨,需要的照拂不是疫情結束就可以結束的。
死亡人數(shù)3204,每一個數(shù)字背后都埋葬了多少歲月靜好的幸福。一個老鄰居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之前也沒有等來當時緊缺的床位,一位老友在醫(yī)院孤獨離世,還有很多認識不認識的人都無聲的成為了黑色的數(shù)字,還有那些倒在防疫一線崗位上的人,他們都是這場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的犧牲者。銘記這些犧牲,警醒后世,莫覆前轍。
災后城市重建,經(jīng)濟恢復,體制的改革恐怕是一場比戰(zhàn)疫更加持久而艱難的戰(zhàn)役。
在中國疫情向好之時,世界卻開始淪陷。全球化的時代中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危機中幸免于難,無論是疫情的蔓延,還是經(jīng)濟的連鎖反應。我們也給予更多的人道主義關懷于那些正在罹難的國家吧,而不是嘲諷挖苦和幸災樂禍。
歷經(jīng)劫難,但愿人間沒有陽光照不見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