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坤
批注式閱讀教學有著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現實基礎,對語文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對其有效性的提升還需要進行探索,尤其是敘事類文本分層批注式閱讀教學策略,能促使學生能更好的進行閱讀批注,高質量、高效益的進行自主學習。
批注式閱讀教學根據教學進程的不同,有不同的批注層次。筆者將其劃分為三種層次:一次批注、二次批注、三次批注。其中一次批注是學生在課前完成的自主批注,是為了下面的課堂教學做好準備,也可以作為教學的第一課時進行批注,教師可以通過一次批注大致掌握學生的情況,適當調整教學設計。二次批注是在課堂上在教師引導下進行的批注,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批注,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師生再次進行交流后的批注,會對文本有更深一個層次的認識。三次批注是在課后進行的延伸批注,可以進行補充批注和比較批注。根據這種批注閱讀層次的確定,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明確目標,掌握方法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開始的起點,所以在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之前,教師和學生都要有對文本明確的目標導向,如果教師沒有對文章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么很容易導致課堂上被學生帶著走,也無法對學生的批注有一個系統(tǒng)的指導和評價。對于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師要注意行為的主體是學生的學習行為,行為的結果要可檢驗,可評價,不要過于抽象,行為的條件要注意說清楚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來完成學習過程。
教學目標正確設定后,學生需要掌握對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方法,教師為了讓學生的批注更規(guī)范,更有利于交流,要給學生傳授一定的批注方法,主要是“用什么批”和“怎么批”。
二、自由閱讀,一次批注
這里主要是課前預習的一次批注過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給學生大致明確了批注任務,學生在課前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批注,這時候的批注沒有教師的干預和指導,完全以學生為閱讀中心,自覺運用符號批注與文字批注法,堅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雖然教師對學生的批注內容沒有干預,但是會有一定的大致方向導向,以教學目標為主導。所以對于學生的第一次批注,學生大概批注的內容包括:首先是速讀課文,整體感知一下文章,其次是畫出生字詞,并且用工具書進行注音并解釋。最后是再讀課文,可以從不同角度去鑒賞,質疑,聯想,與文本進行對話。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批注情況,防止學生只閱不“讀”,筆者認為可以在布置批注作業(yè)時有兩項要求。一是學生對文章語言的賞析不少于兩處,學生可以在文本中找出自己最有感覺的語句做好批注,這樣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二是感悟,不管看了文章最后有什么感覺,都要求學生寫下自己的感悟,這樣的總結感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這樣的兩個作業(yè)要求就可以促使學生去閱讀批注,也有利教師的檢查與評價。
三、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課前學生已經進行了批注,所以,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互相交流批注心得,由個人的閱讀擴大到集體的閱讀,對學生的批注成果進行整理,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批注動態(tài)。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意民主課堂氣氛的調控,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批注心得,同時又要照顧個體差異,充分整合批注要點。學生在課堂上要認真聆聽他人的批注心得,與自己的批注進行比較,在思維的碰撞中成長。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小組討論,在小組內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解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由小組長進行整合小組批注內容,然后有各個組內代表發(fā)表本小組的批注成果。這時教師要對小組的討論進行參與,捕捉亮點和難點,并且對每組小組長的發(fā)言進行評價,課后也可以收集小組長的記錄,更全面了解學生的批注。另一種是班內展示。在調查中也發(fā)現大多數學生是愿意在班上展示自己的批注內容的,學生本身是充滿信心的,所以,教師的評價和點撥就尤為重要,個體學生的展示結束后,教師一定要能夠做出精確的疏導,鼓勵學生以及適當的提升。
四、點撥引導,二次批注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點撥和引導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根據第一次批注結果的反饋、抓中文本的重難點,整合出學生共同的批注方向,探究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以問題為指向,再次精讀課文,進行主題批注。這里的批注雖然是在課堂上進行的,但是教師還是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深入課文,不要特意去催促學生。在學生完成批注后,再次進行師生討論交流,分享批注內容。
這里的批注是有重點的批注,是一次定向批注,教師的準備必須要充分,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批注內容,要有適當的點撥,點撥要適可而止,點到關鍵處就可以其余還是要學生自己去思考。在教學拓展閱讀《船長》一課時,教師提出的問題核心也非常關鍵。在最后的一個段落層次中,出現了哈爾威船長和船長哈爾威的不同之處,教師的引導也就是讓學生聯系全文思考,兩處描寫為什么會不同?學生的回答各有各的想法,有的認為哈爾威船長重點強調的是哈爾威這個人,有的認為船長哈爾威的重點在于船長。教師都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相應的點撥,同時提示他們再次進行批注,聯系上下文及題目進行解讀,最后許多的學生的批注都有所提升,都深入到了精神層面,從船長到他的整個人生的贊揚,都不僅僅是一個職業(yè)的精神所在,在通過一些小細節(jié)的批注同樣可以發(fā)現作者的用心,學生在教師的引領點撥下,對文本的理解再次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五、反思拓展,三次批注
這里的反思拓展,主要是在課后進行。教師可以根據本文本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課后批注??梢允钦n后總結,對文本再次進行補充批注,也可以是遷移批注。教師可以選取與文本相類似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這樣就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掌握,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在聽課過程中發(fā)現教師也有運用這樣的批注法。民間故事《牛郎織女》,情節(jié)跌宕起伏,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民間故事中的象征意義,教師課后布置學生課外閱讀《白蛇傳》中的“水漫金山”,與文本進行比較批注。這樣的拓展閱讀由課本遷移到了課外,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還能檢測和鞏固課內學到的知識,同時也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僅僅局限于課本之中,學生的思維也會被禁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