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親子關系是我國民法典所調(diào)整的一種身份法律關系,也是婚姻家庭編中最主要的部分?;橐黾彝ゾ幹袑ⅰ坝H子關系”獨立在“家庭關系”成節(jié),凸顯其重要性;除此之外,還明確規(guī)定了親子關系的異議路徑,使父母與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更加獨立。但是,社會的發(fā)展和復雜的親子關系糾紛現(xiàn)象對我國在立法制度和司法實務等方面提出來更高的要求,期冀完善有關親子關系異議的法律規(guī)定,從而創(chuàng)建良好的社會法治氛圍。
關鍵詞:親子關系異議;民法典;完善; 成年子女;
作者簡介:郭小宇(1994-)女,漢族,山西運城市人,法律碩士,延邊大學法學院非法學專業(yè),研究方向:民法。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大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民法總則以來,秉承著新時代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開門立法的觀念,我國開始了民法典的編纂。尤其是在婚姻家庭編,社會公眾提出許多立法建議?;橐黾彝ゾ幟鞔_規(guī)定了親子關系異議的路徑,為解決實務中存在的親子關系異議之訴提供了基本的遵循。
一、《民法典》的規(guī)定
親子關系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母親與子女之間的親子關系一般會根據(jù)子女的出生事實進行確定,不必經(jīng)過法律程序驗證;但是相對于父親而言,就比較復雜。因為血緣關系的存在,往往存在生物性父親與社會性父親(法定父親)不相符的事實[1]。所以,就需要對父子關系加以確認。
婚姻家庭編中改善了許多法律制度。尤其在親子關系上,明確了親子關系異議的路徑。《民法典》第1073條規(guī)定:“對親子關系有異議且有正當理由的,父或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或者否認親子關系。對親子關系有異議且有正當理由的,成年子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親子關系。”這一規(guī)定明確了父或母有提起親子關系確認之訴或否認之訴的訴訟資格,成年子女有提起親子關系確認之訴的訴訟資格。這樣父母或成年子女有法律依據(jù)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不僅是立法技術上的成熟,也是深刻貫徹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
二、親子關系異議的立法不足
《民法典》第1073條的規(guī)定為解決實務中的親子關系糾紛提供了基本遵循??墒?,由于人際關系的復雜性,親子關系異議往往都會涉及多方利益,這就亟需有關于親子關系異議的立法有進一步的完善。
成年子女的親子關系的否認之訴的訴權。成年子女僅有提起親子關系確認之訴的權利,而不能提起親子關系否認之訴,其立法目的是為了防止成年子女逃避對老年父母的贍養(yǎng)義務,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墒?,對于那些不履行未成年子女的撫養(yǎng)義務的老年人,這些成年子女的權益又該如何保障呢?《克羅地亞共和國家庭法》規(guī)定:父母可能因為自己的行為而喪失接受救助的權利。如果父母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未履行撫養(yǎng)子女的義務,那么法院可以依據(jù)子女的請求,排除父母贍養(yǎng)請求[2]。此條款闡明沒有盡到撫養(yǎng)義務的父母沒有贍養(yǎng)請求權?,F(xiàn)在的社會現(xiàn)象,成年子女不僅在未成年時期欠缺父母的保護,而在成年時還會承擔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我國法律在保護老年人權益的時候,忽卻視了成年子女的權益。
未成年子女對親子關系的異議的訴權。我國法律沒有規(guī)定未成年子女享有提起親子關系異議的訴權,其立法目的是因為未成年子女心智條件尚未成熟,也不具備法律規(guī)定的行為能力,無法行使法律所賦予其作為基本人權的血統(tǒng)知悉權[3]。只有父母有權提起親子關系異議,近親屬都沒有訴訟資格??墒乾F(xiàn)在有些父母為了自己的利益,在其離婚前后仍然維持著親子關系卻不履行對子女的撫養(yǎng)義務,導致未成年子女無法通過合法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法定父親的訴權限制。根據(jù)《民法典》第1073條的規(guī)定,父親有血統(tǒng)知悉權,從而對親子關系進行確認或否認。那么在法定父親行使訴權時是否間接損害了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利益呢?1989年聯(lián)合國頒布了《兒童權利公約》所規(guī)定的兒童最大利益。尊重和保護兒童的利益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4]。那未成年子女被動的接受血緣關系的真實性,忍受家庭關系的解體,其受保護的利益又將如何維護?
三、親子關系異議的完善建議
擴大成年子女的親子關系異議的訴權。為了保障人權的平等性原則,設立法定理由的情況下增加成年子女否認之訴的訴權。在未成年時期,若父母不履行撫養(yǎng)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待未成年子女成年之后,可以作為提起親子關系否認之訴的法定理由,也是做為父母提起贍養(yǎng)請求權的酌定抗辯事由。
設立訴訟代表人制度?;谖闯赡耆说淖畲罄姹Wo原則,可以從以下兩點出發(fā)。首先,可以設立年齡限制。比如,允許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提起親子關系異議之訴,享有有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因為法律規(guī)定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16周歲未成年人可以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這樣可以延伸至其享有親子關系異議的訴權。其次,為未成年人設立訴訟代表人制度,以第三人的獨立訴訟地位提起未成年人的親子關系異議之訴。
限制法定父親的訴權。為了實現(xiàn)實質(zhì)正義,限制其行使訴權的時間。比如,歐盟人權法院認可否認之訴訴訟時效的合法性,保護子女的利益,日本民法也規(guī)定法定父親的否認之訴在發(fā)現(xiàn)子女出生后的一年內(nèi)提出。所以,可以為法定父親行使訴權時設立除斥期間。允許法定父親在知悉血緣關系一年內(nèi)提起親子關系異議之訴。期間屆滿后,則不允許提出,防止其濫用訴權,除非有法律規(guī)定。
法律是指引社會規(guī)范的引導者,正義的使者。法律終將會通過合法的方式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從而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道路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夏吟蘭.婚姻家庭編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J].中國法學,2020(04):84.
[2]樊麗君.歐洲婚姻財產(chǎn)法的未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153.
[3]趙信會.子女利益最佳原則下的婚生子女否認之訴[J].理論學刊,2019,(282):114.
[4]江瀅.論我國離婚立法中子女本位思想的建立及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J].政治與法律,2020(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