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黃海學院
主題教育活動具有專題性、集中性的特點,是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tǒng)方式,其核心要旨就是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堅持思想建黨、夯實思想之基,并被運用到各個群體的思想教育活動中。在新時代快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將主題教育的功能效果持續(xù)常態(tài)化,開展后主題教育時期基層黨建工作,成為高校黨建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課題。因此,在高校基層黨建工作中既要堅定方向、狠抓落實,又要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大力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性,發(fā)揮其真正應有的核心作用。
后主題教育的理解和把握與主題教育的界定緊密相連。主題教育,即專題教育、集中教育,核心內容是強調從思想上、理論上加強黨的建設。后主題教育在時間上是從主題教育的結束到下一次主題教育的開始;在內容上二者是一致的,后主題教育的內容是主題教育內容上的延續(xù)。但在形式上,后主題教育更加多樣自主,貼近生活,講求實效。201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中共中央關于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意見》,在全黨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通過提升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理論自覺,突出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問題導向,堅定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主題教育活動取得了顯著效果,并要求通過常態(tài)化教育形式,提升廣大黨員群眾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真正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國、心中有社會主義、心中有人民。因此,后主題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使主題教育常態(tài)化、機制化、生活化,時刻將黨性教育、思想教育、實踐教育融入到日常學習工作生活當中。
后主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形式多樣,貼近生活,把握教育主體,重視教育有效性,注重信息反饋,最終強化教育成效。后主題教育時期開展高?;鶎狱h建工作,既要遵循主題教育活動內在規(guī)律、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又要關注黨員師生思想變化動態(tài),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方法;把握黨員師生的思想實際,針對工作生活需要,貼近生活,堅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召開,圍繞“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高黨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形成長效機制”[1],這即要求在高?;鶎狱h建工作全程中,應清除“一陣風”式的不良工作作風,即活動集中應對,活動結束一切照舊,應扼殺不學、少學、惰學之風?!俺跣囊椎?,始終難守”[2],指出了后主題教育的重要性,在長效機制的保障前提下,后主題教育時期要把握教育主體,重視教育有效性,注重反饋信息,突出問題導向,以促成黨建工作取得理想成效。
首先,黨員理論學習主動性不強,教育有效性不理想。高校基層黨組織以主題教育活動為契機,長期堅持政治理論學習制度、制定學習計劃、開展各類學習活動。但是,在教育活動過程中,部分黨員師生產生“重業(yè)務、輕黨建”的錯誤傾向,參加主題教育理論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對理論學習缺乏積極興趣,采取應付的態(tài)度,對理論學習不重視,學習敷衍搪塞、不講求實效,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理論內化并結合實際的過程不充分,最終導致主題教育活動的效果無法達到預期。
其次,黨組織生活形式單一,缺乏內在吸引,效果欠佳。基層黨組織主題教育的活動形式還是沿用比較傳統(tǒng)的方法,以集中學習、討論為主,受時間地點限制,難以融入思想性、政治性、學理性、趣味性、實踐性于一體,民主評議流于形式,難以發(fā)揮黨性教育,致使工作缺乏吸引力,達不到最優(yōu)效果。
再次,基層黨建工作載體缺乏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與社會發(fā)展融合性欠佳。組織者根據教育目的確定教育內容,但是內容不能緊貼師生員工最直接、最關切的實際問題,同時發(fā)展平臺受限在現(xiàn)實操作上存在漏洞,在理解型掌握到實踐型掌握過程中存在偏差,無法將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效結合起來,無法落實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
最后,體制機制改革的挑戰(zhàn)。為了切合社會發(fā)展要求,部分高校積極探索體制機制改革,并開始實施多種學制、混合管理模式,高校一校多區(qū)、一校多制比較常見。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則是高校如何實施更高效的領導,進行更積極的建設,處理黨政之間的協(xié)調,開展有效的活動等問題,是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順利開展所不容忽視的問題所在。
后主題教育是在高?;鶎狱h建工作面對新形勢、出現(xiàn)新課題、提出新要求的情況下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增強工作實效的有效途徑,在實踐中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
(1)提高對基層黨建工作有效性認識。教育有效性是基層黨建工作的生命力所在,離開了有效性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因此,需要在后主題教育時期積極探索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發(fā)展的途徑和方法。更新觀念是基層黨建工作有效性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內容、方法的制定上,既要注重從思想和實際出發(fā),又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師生的需求。增強黨建工作針對性和時代感是提高基層黨建工作有效性的關鍵,既要求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還要求“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2)豐富基層黨建教育內容。高?;鶎狱h建工作不僅需要在理論學習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還要在學習內容上進行系統(tǒng)整合,立足當前新時代、新形勢、新情況與高校建設過程中的新問題,結合培養(yǎng)人才的實際需要,不斷整合學習內容,注入生機與活力。主題教育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師生,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培育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將教育資源利用起來,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真知真信真行。
(3)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的模式創(chuàng)新。青年學生是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主力,在基層黨建工作中必須牢牢把握住這個主力,以更加豐富多樣的模式增強基層黨建工作的說服力。后主題教育時期開展高?;鶎狱h建工作,既要遵循主題教育活動內在規(guī)律、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又要關注黨員師生思想變化動態(tài),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全方位的立體模式,了解師生日常思想實際,探究新形勢下的師生需求,實行常態(tài)化、制度化學習教育,突出“關鍵少數”重點,積極探索好的學習方式,形成帶動效應,將系統(tǒng)化的理論學習,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工作實際,達到教育目的,從而推進學校黨建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4)整合教育資源,完善基層黨建工作發(fā)展機制?;鶎狱h組織要因地制宜,挖掘教育資源。首先,充分挖掘、利用、善用紅色文化教育資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教育資源等,形成常態(tài)化學習機制。其次,利用專家學者資源,邀請相關專家學者開展理論教學。再次,發(fā)揮典型案例教育資源作用,以典型案例、熟悉案例、身邊事例教育引導廣大師生。最后,搭建網絡主題教育平臺,用好學習平臺教育資源,做到線上線下相結合。在制度統(tǒng)籌上,應完善好黨建工作與行政管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有效銜接,務求實效;在制度建設上,充分發(fā)揮好黨組織政治核心和戰(zhàn)斗堡壘作用,提供相互支持、有機融合、穩(wěn)定高效的制度體系,保證黨對高校的領導落到實處、落到細節(jié);在工作機制建設上,要加強對基層黨組織及黨員、干部工作的目標機制、條件保障機制等的建設,使黨建工作充分完善發(fā)展。
后主題教育時期的高?;鶎狱h建工作是一項長期重要的工作,其作用的發(fā)揮影響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高校黨組織要積極思考和探究基層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思路,通過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真正將黨的先進性建設與高校長期發(fā)展落到實處,為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