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嚴月
南師附中宿遷分校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基本國策的一個必要路徑與載體。那么,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促使學生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則是新課改下廣大教師需要思考及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科學運用情境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轉(zhuǎn)變學生以往的被動學習習慣,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同時也需要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增強學生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的能力。
在課堂上,新課導入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與關注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由此能夠為高效學習做鋪墊。運用合理的情境來引入新課,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與感悟,由此能夠讓學生逐步掌握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獵奇心和求知欲,逐步增強課堂教學質(zhì)量。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二年級《我們的班級》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首先讓學生思考一下自己夢想中的教室的樣子,然后鼓勵學生進行集體討論與發(fā)言,隨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論,最后對“如何做好班級值日生”、“如何裝扮我們的教室”等課題的討論效果進行整理,對這一張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進行梳理,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1]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不夠靈活,在遇到問題時,往往會出現(xiàn)答非所問的現(xiàn)象。所以,當教師明確課堂教學主體之后,則需要提前做好課堂預設,引導學生進行認真學習與回答。如果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偏離了主題,那么教師需要給予及時的引導與點撥,幫助學生按照正確的軌道進行思考,由此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興趣是每一位學生的啟蒙老師,假若學生對課堂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必然能夠使學生主動、自愿地學習,那么也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運用情境教學模式,把課堂知識點和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融合,促使學生在學習、理解過程中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熟悉、簡單的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探究與思考,由此能夠逐步增強學生的教學實效性。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五年級《學會溝通交流》教學中,教師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導入新課前,教師向大家介紹“六尺仁義巷”的故事,然后引入這一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隨后教師向?qū)W生提問:“在我們身邊每一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與很多人都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性,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學、鄰居、同事等等。那么在這些人之間有哪些能夠讓你感動且記憶深刻的事情?”隨后有很多學生會舉手發(fā)言,接著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兩個不同的情境,一個是你的好朋友小王生病了,他的家人剛好不在身邊,那么你應該如何做呢?第二個情境,有一天你放學回家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家有被盜的跡象,那么此時你應該如何做呢?首先,在第一個情境中,不少同學會回答:自己給小王送藥、說寬慰小王的話語,使小王感受到好友的關心與照顧。其次,在第二個情境中,很多學生回答道:可以及時撥打110 電話,說明自家的實際情況,或者與父母第一時間取得聯(lián)系等等??傊?,在面對突發(fā)事情的時候,語言表達是非常重要的,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
情境教學則是運用周圍的工具、素材等創(chuàng)設一個鮮明的教學場景。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由于其感知能力有限,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需要整合身邊的案例,促使學生置于實際情境中,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感悟與體驗。
根據(jù)美國教育學家杜威的理解:教育即成長、學校即社會。學生的學習目的是為了能夠順利走向社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選擇良好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由此能夠確保學生將相關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融合,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與法律觀念,為促進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合格的人才。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五年級《父母多愛我》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教育。[2]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所以在上課前,教師需要先提出問題:“在我們成長期間,爸爸媽媽為我們做過哪些讓人感動的事情呢?”此時教師鼓勵學生進行集體討論與互動,然后指定一兩名學生回答這一問題,接著再安排全班學生一起欣賞《土豆媽媽》的漫畫,通過“土豆媽媽為土豆做的各種事情”,引導學生去體會父母的不易與艱辛,由此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例如:有一天,小明的父母非常疲憊地下班回到家中,小明卻在電視旁非常癡迷地看動畫,那么,小明的行為是正確的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進行反思,然后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關心父母。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不成熟,往往會出現(xiàn)以我為中心的情況,不會過多地考慮他人的感受,所以,在運用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有利于學生設身處地地進行想象與反思。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能夠運用的課堂時間及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一定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構(gòu)設高效課堂,促進師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