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善婷/廣西師范大學
2019年一句“我酸了”廣泛出現在各大網絡平臺,隨著這句流行語的流行,一系列檸檬搞怪表情包也橫空出世。在網絡上,最開始并沒有“我酸了”這一固定用法,而僅有“酸”一詞單獨的用法?!八帷北居糜诜廴?,例如:“現在看到很多新晉流量粉酸我愛豆,現在能這么紅,還不是因為出現在好時代。(新浪微博,2019-10-17)”。表示當自己的愛豆(自己喜歡的明星)有了一定的成績,對家的粉絲便會氣得罵街,用于諷刺對家粉絲出于嫉妒自己喜愛的明星取得好成績而“酸”自己的愛豆。隨后“酸”被網友轉換為自嘲用語,表示羨慕,嫉妒某事,并且出現了“我酸了”“你酸了”甚至“某某酸了”等的用法。
初用這句流行語,我們會發(fā)現在日常生活中,雖然我們會用到“X酸了”這樣的句子,此處的X常為某物,或者是身體上的某個部位,但是“我﹑你﹑他”這樣的人稱代詞一般不能進入到x中,也就是說類似于“我酸了”這這樣的句子并非常規(guī)用法。嘗試分析“我酸了”這一流行語的句子結構,我們能夠發(fā)現,這句流行語句子結構是比較簡單的主謂結構,并且由形容詞“酸”充當謂語。形容詞分為兩類,一類是一般形容詞,此類形容詞可充當謂語,另一類是非謂形容詞,此類形容詞不可充當謂語,而“酸”屬于可充當謂語的一般形容詞。從句子結構來說,這句流行語并未違反一般的語法規(guī)則。
由上可知“我酸了”這樣的句子并未違反一般的語法規(guī)則,接下來我們可從詞義本身入手,通過翻閱《現代漢語詞典》我們得知,“酸”一詞的基本義項有5個,分別是:像醋的氣味或味道;化學上稱能在水溶液中產生氫離子的化合物;譏諷人的迂腐;悲痛,傷心和因疲勞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無力的感覺。本義是像醋的氣味或味道,接著,我收集了一些與“我酸了”這一句子結構相同的句子,也就是句子結構為“X酸了”的句子。
(1)我們不能喝茶,冰箱的冰又化了,放在那兒的牛奶變酸了,誰都知道,喝茶一定得加奶。(安琪拉的灰燼/弗蘭克·邁考特)
(2)橘子汁則太酸了,更不用說葡萄柚了,它一個勁兒地去折磨和刺激口腔黏膜。(俄羅斯美女/維克多·葉羅菲耶夫)
(3)“我也說不太明白”“怕牛奶變酸了嗎?”“不是?!薄翱傊?,害怕生活?”“是的,先生?!?德伯家的苔絲/托馬斯·哈代)
(4)“快點吧,緯宇伯伯,我手都舉酸了。”(冬天里的春天/李國文)
(5)昨天一夜沒回去,沒辦法,就在車上對付了一晚上,脖子都睡酸了。(赤地之戀/張愛玲)
(6)一直保持一個姿勢,沒過多久他的胳膊就酸了?。(擺渡人/克萊兒·麥克福爾)
(7)我多走一步,我的心即深一層的難過,我的鼻子也酸了起來,似乎要哭的樣子。(野祭/蔣光慈)
(8)陳柱子說著,自己鼻子酸了,春義低著頭也流出兩行熱淚。(黃河東流去/李凖)
(9)她見這負傷的少年還這樣關心軍事,不禁心酸了。(蝕/矛盾)
通過分析上面的句子,我們能夠發(fā)現,“X酸了”這一句子中的X,主要受句中酸的詞義影響,當X這一主語能夠與酸的其中一種詞義在邏輯上能夠搭配時,“X酸了”才符合人們的常規(guī)思維,這句話才不至于使人感到別扭。 比如例(1)(2)中的X分別為牛奶和橘子汁,表示食物變質,產生像醋的一樣酸的味道,而例(4)(5)中的X分別為手和脖子,表示身體中的某一部位,因為長期維持某一姿勢而過于疲勞,因而產生了疼痛的感覺,例(8)(9)中的X則分別對應鼻子和心,表示因為某事而過于悲傷,因而產生了酸的感覺。以上例句中的X在跟“酸了”搭配時,句中“酸”的詞義解釋均為“酸”詞義的幾個基本義項,接著,我們再看看網絡上出現的“X酸了”的流行語與常規(guī)的“X酸了”的句子有何不同。
(10)虞書欣身材是《青你2》最好?把童裝穿在身上,“女友腰”我酸了。(觀衣時尚,2020-3-30)
(11)馬布里為家鄉(xiāng)采購口罩狂省3.4億!球迷酸了:咋不見你捐助中國?(騰訊新聞,2020-3-30)
(12)溫州本科生可七折買房,聽到這個消息的你酸了嗎?(溫州新聞,2020-3-3)
(13)肖戰(zhàn)“脫妝照”被瘋傳,看到他出汗后的皮膚狀態(tài),全網女生都酸了。(健康達人,2020-3-30)
(14)關曉彤為拍新戲,當街親吻侯明昊,知道真相的鹿晗酸了。(蝸牛扒娛,2020-3-30)
通過對比,我們發(fā)現,在流行語中,X可以是人稱代詞或專有名詞,并且句中“酸”的釋義也無法對應上面所提到的“酸”一詞的幾個基本詞義,而是產生了新的意義:羨慕或者嫉妒的意義。例如,例(14)中,溫州本科生可以七折買房,那么聽到這個消息的人一定會羨慕;例(13)當網友看到演員肖戰(zhàn)的皮膚太好時,自然而然的也產生了羨慕之情。也就是,在網絡語流行的過程中“酸”一詞產生了新的意義,也就是說“酸”這一舊詞產生了新的意義。
舊詞新義,指的是在舊的詞形中產生了新的意義的語言現象,也就是在不改變舊有詞形的基礎上,增加了詞的意義,這使得人們在記憶詞匯時更加方便,簡化人們記憶詞匯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語言的經濟性原則。舊詞可以通過許多方式產生新義,常見的有:比喻﹑引申﹑諧音﹑借代﹑反語等。那么“酸”這一詞是如何實現舊詞產生新義的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在分析時,我們發(fā)現網絡上還存在以下的句子:
(15)有個火影迷女友是種什么體驗,國外情侶大撒狗糧,我檸檬了。(愛動漫愛陽寶,2020-3-26)
(16)4萬美元能在美國買到什么樣的新車?網友臉都黑了:我“檸檬了”。(小戴說車,2020-3-31)
(17)一直好喜歡倪妮,連qq背景一直是她,感覺她長成了我喜歡的樣子,這張臉我檸檬了。(追星女孩日記,2020-3-31)
(18)冰糖燉雪梨,也太甜了吧,我檸檬了。(劇狗楊大碗,2020-3-31)
通過分析以上這些句子,我們能夠發(fā)現,此處的“檸檬”跟上述網絡流行語中“酸”的釋義是一致的,都可以解釋為羨慕或者嫉妒的意思。例如(17)中女博主覺得女星倪妮長得好看,因而特別羨慕她;例(18)中的博主則因為愛情劇劇情過于甜蜜而產生羨慕之情。除了釋義相同,我們還發(fā)現“X酸了”的流行語與“我檸檬了”這樣的句子幾乎是同時產生,并且其中的“酸”跟“檸檬”還能互換,其意思不變。由此,我們猜測,“酸”一詞新義的產生跟“檸檬”有一定的關系。通過瀏覽網絡上這兩類流行語產生之初網友對其的解釋,我們能夠發(fā)現,網友最初用“酸”跟“檸檬”表示某人因嫉妒自己取得的好成績而產生的酸酸的感覺,整個人就像檸檬一樣很酸。也就是說在網絡流行語中出現的“酸”的意義跟其本義有一定的關系,其最開始仍舊使用“酸”一詞中的本義“像醋的氣味或味道”當我們在吃到或者聞到酸的東西時,感官上的感覺是不太好的。同理在看到別人取得好的成績時,會產生嫉妒或者羨慕的想法,心理上產生了跟吃到酸的東西一般有種不太好的感覺但同時心里又酸溜溜,自己也想得到的某物或達到某方面上的成功,由感官上的感覺引申到心理的感覺,在詞義上,通過舊詞新義中引申的方式產生了由感官上酸的感覺到心理上羨慕嫉妒的酸的感受。
上述談論的一系列“X酸了”的網絡流行語,即使不符合人們日常生活用語習慣但仍能在網絡上得以快速的傳播,除了得益于舊詞新義這一機制為其創(chuàng)造新的義項,同時還得益于網絡這一特殊的語言特區(qū)。徐杰,覃業(yè)位在《“語言特區(qū)”性質與類型》一文首次提出“語言特區(qū)”這一概念,認為“語言特區(qū)”與“經濟特區(qū)”的情形非常相似,“語言特區(qū)”指的是可以有條件突破慣常語言規(guī)律約束的語言運用特定領域,并且“語言特區(qū)”跟語言接觸﹑語言習得一樣,也是促使語言創(chuàng)新演變的一個重要源泉。雖說上述流行語不符合大眾常用語習慣,但是在網絡這一語言特區(qū)中,只要得到大部分網友的認可,那么其傳播的速度還是可以很快的。
綜合上文的分析,我們得知,網絡流行語“X酸了”中的“X”可以換為非常規(guī)的人稱代詞和專有名詞主要是由于“酸”一詞在網絡語流行的過程中通過舊詞新義中引申的手段,產生了新的意義:羨慕﹑嫉妒的意義,同時又因為得到網絡這一特殊語言特區(qū)的支持,使得其新義在網絡中得到網民的認可,最終得以快速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