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慧
摘 要: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更需要的是讓學生將他們愛音樂的這種潛能發(fā)揮出來,把他們的藝術天賦保留下來,讓他們發(fā)自內心的去喜歡、熱愛音樂。因此,音樂教師應當成為音樂課堂中的“有心人”,睜大和擦亮眼睛,從復雜多變的課堂教學中尋找和捕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的時機,讓音樂能夠真正給孩子們帶去快樂。
關鍵詞: 小學音樂課堂;美育;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J201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5.177
猶記曾拜讀郭聲健老師的一篇文章,名為《新時代學校藝術教育必須把握的幾個基本點》,其中一句話使我記憶尤深:“藝術教師不能定位和滿足于傳藝之師、授技之師,而應該成為育人之師、育美之師。”[1]每到一個新的班級,第一堂音樂課,都會問學生一個問題:“你們是否知道什么是音樂?音樂課能夠帶給我們什么?”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總讓我哭笑不得,“音樂就是好聽的樂曲”、“音樂就是有音又有樂”、“音樂就是我們平時聽的流行音樂唄”等等。其實,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理論上的音樂是指有旋律、節(jié)奏或和聲的人聲或樂器音響等配合所構成的一種藝術。說的通俗一點,音樂即通過演唱或演奏這個中間環(huán)節(jié)使聽眾感受到它的情感意境,從而產(chǎn)生藝術效果,達到審美目的。而在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2]筆者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上,學習音樂知識本身是次要的,而更需要的是,讓學生們將他們愛音樂的這種潛能發(fā)揮出來,把他的藝術天賦保留下來,讓他們發(fā)自內心的去喜歡音樂、愛音樂。秉承著這樣的教育目的,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美育小課堂”
一
在三(2)班上音樂課時,根據(jù)教學計劃安排,這節(jié)課是學唱歌曲《賣報歌》。進入學唱歌曲環(huán)節(jié),當同學們非常投入地演唱時,忽然聽到教室后面的一個角落響起了一句“怪聲:“啦啦啦,啦啦啦,小芳的臉像大冬瓜。”隨之,教室里爆發(fā)出了一陣哄笑聲。一聽這腔調就知道是王佳同學在唱怪調了。在這一剎那之間,我心中也抑制不住怒火,想對他進行嚴厲批評,可是,當我把目光投向他時,發(fā)現(xiàn)他卻低下了頭,還用音樂課本擋住了自己的臉。在這一刻,我的心被觸動了,心里閃現(xiàn)過一個念頭:如果我嚴厲批評他,他還會對唱歌感興趣嗎?新課標理念告訴我們應鼓勵創(chuàng)造,難道這不是即興創(chuàng)造嗎?他的歌詞明顯地對小芳同學造成了傷害。但是否可以借機會認識到自己這一行為的錯誤呢?
我想,我不能撲滅他難得的“創(chuàng)造火花”,相反,我要利用好這次難得的機會好好教育教育他。于是,我對王佳說:“我們被你突然演唱的歌聲嚇了一跳。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但你能自己改編歌詞,說明你很有創(chuàng)造力。”王佳同學慢慢地抬起頭來?!暗?,編的歌詞很不禮貌,傷害到了小芳同學,知道嗎?”他慢慢又把頭低下了。我接著說“老師相信你肯定能再為大家另編唱一次的?!彼従徴玖似饋恚肓讼?,唱了起來:“啦啦啦,啦啦啦,小芳的臉像一朵花?!甭曇魟偮?,就聽到教室里爆發(fā)出了熱烈的掌聲。其他同學們也爭先恐后,加入到歌詞創(chuàng)編的行列中,課堂氣氛也瞬間活躍起來。
其實,在音樂教學中,這樣的機會是非常多的,但這種時機往往稍縱即逝,有時候,上音樂課時,老師的一個小動作或是一句語重心長的提醒,也許會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而我們作為音樂教師,必須成為課堂中的“有心人”,睜大和擦亮眼睛,從復雜多變的課堂教學中尋找和捕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的時機。
二
三年級有一節(jié)欣賞課是《紫竹調》,上課時,為了學生對我國的“五聲調式”有所了解,也對我國民歌或者是民樂合奏產(chǎn)生更多的共鳴,我嘗試借用流行歌曲——周杰倫的《青花瓷》的曲譜,帶著學生尋找曲譜中的“do re mi sol la”,分析這首曲子的五聲調性,并且讓學生嘗試用五聲調式來編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中國風曲子。再次上課的課間,佩瑤同學對我說:“老師,我這周末上古箏課,學的曲子是《彩云追月》,我發(fā)現(xiàn),這也是一首“五聲調式”的歌曲呢,這節(jié)課可以分享把它給大家聽嗎?”我的音樂課堂還有一個小特色,告訴學生,這是一個民主的課堂,只要是自己覺得好聽的或是與我們課本學習有關聯(lián)的歌曲,都能推薦給老師,征求老師意見后,可以分享給全班同學。對于小學生來說,“五聲調式”是一個復雜的音樂概念,如果單純依靠《紫竹調》來希望三年的孩子來記住這個概念,恐怕有些困難。亦或是課上記住,下課便拋之腦后了?,F(xiàn)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絡十分發(fā)達,當學生平時接觸并喜愛的音樂與課本上的音樂發(fā)生碰撞時,教師怎樣引導他們進行音樂的審美就尤為重要了,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知識的滲透要“投其所好”,才能收獲更好的效果。
以美育人,育愛美之人。育愛美之人,需要愛美之師。其實,我和孩子們一樣,也是一名剛步入校園的“學生”,對于音樂教學這一門“大學問”,也在摸爬滾打地、樂此不疲地探索中。感謝孩子們在課堂中對于我“新想法”的一次次配合,因為有了他們對于音樂知識的無限渴望,才有了我對音樂課堂一次次探索實踐的動力。這又讓我想起那句話:“藝術教師不能定位和滿足于傳藝之師、授技之師,而應該成為育人之師、育美之師?!盵3]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我們要以音樂為載體,向學生傳遞快樂,傳遞愛,培養(yǎng)出美好的人,讓音樂陪伴孩子健康成長,讓音樂滋潤孩子的心靈,讓音樂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我想,這才是音樂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尤其作為一名小學音樂老師,在我們的心里,裝著千百個可愛的孩子,在我們的肩上,背負著更為重要的使命——讓音樂課堂能夠發(fā)揮其獨有而重要的育人功效,讓所有的孩子都能自由暢快地享受音樂,獲得愉悅。
參考文獻
[1] 郭聲健,劉珊.新時代學校藝術教育必須把握的幾個基本點.美育學刊. 2019年04期.
[2] 王曉蓉.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與教材解析.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07.
[3] 郭聲健,劉珊.新時代學校藝術教育必須把握的幾個基本點.美育學刊. 201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