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德育的重視,在確保教學目標順利完成的情況之下引導學生找到科學的物理學習方法,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道德觀念和良好情感態(tài)度的養(yǎng)成。
精選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選擇性地選取更加高效的方式實現對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如媒體教學法,即借助多媒體技術將相關的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并利用該技術展示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實現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和空間想象能力的鍛煉,使學生對于所學習的物理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感受到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另外,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即結合具體的物理教學內容結合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故事情境等,使課堂學習氛圍更加濃厚,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各種物理實踐活動中。
例如,在教學初中物理《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這一章節(jié)中“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教學情境,比如:家中電器短路之后,廚房和客廳的電器都停止運作了,但是臥室和衛(wèi)生間的電器還在正常運轉。在引導學生展開深入的思考之后,教師隨即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圖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并引導學生進行兩者的對比。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聯(lián)系實際分析不同電路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對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yǎng)十分有利,而且可以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覺意識。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教師需轉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轉變?yōu)橹鲃拥膶W習狀態(tài),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如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等,以引導學生展開對物理知識的獨立思考和合作探討。
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的密切觀察,做好相關的引導工作。在組織學生主動開展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能力水平設計多層次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在合作學習中,應該充分發(fā)揮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實現取長補短,高效解決物理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意識、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例如,“歐姆定律”該課所涉及的物理知識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十分抽象復雜,學生只有基于一定的知識探究和實驗,才能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前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也可以引導學生搜集相關資料進行預習,確保教學之前學生就對課堂教學內容有了整體的了解,并在腦海中對電壓及其作用、單位等建立一個較為系統(tǒng)化的框架。在實際教學中,通過自主預習,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且可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不僅取得高效的教學效果,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得到鍛煉。
重視實驗教學,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初中物理的教學應該更加注重實驗教學,以實現更加多樣化的教學實踐。物理是一門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科學,只有進行實驗教學才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應用物理知識,并在物理實驗中實現物理實踐能力的增強。
初中物理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演示實驗主要是將物理實驗通過視頻,或者教師直接演示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眼前。而分組實驗則是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相互配合,開展物理實驗。
例如,在教學“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分組實驗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物理實驗。學生在小組中分別承擔不同的任務,包括準備器材、記錄實驗過程、實踐操作以及實驗結果分析、總結報告等。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作為指導者和觀察者對學生的實驗過程展開指導,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更加順利地做實驗。實驗教學作為一種操作性強、趣味性高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勞動意識。
在物理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十分重要,因此為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道德觀念和情感態(tài)度,幫助學生構建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教師要優(yōu)化當前的教學理念,采取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展開物理教學,以及真正發(fā)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積極表達,實現更加高效的德育教育。本文主要對此展開了分析,可供相關人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