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眾娛樂生活里走紅的鵝廠脫口秀大會,她又成為觀察工人階級時代影響的一扇窗口。人們送給她的每一次掌聲,都是中國社會向工人和工廠生活的致敬。
最近,《中國工人》被人“吐槽”了。
一年以前,騰訊視頻播出的《脫口秀大會》節(jié)目里,來自廣東一家汽車工廠的脫口秀演員趙曉卉,穿著富有個性標(biāo)志的連體褲,把一幕又一幕車間生活的喜劇講述出來。戲說“工友父親”的幽默,向往“車間愛情”的心情,這些源自工廠生活題材的表演吸引了眾多粉絲,也吸引了《中國工人》記者的采訪。
今年7月,趙曉卉在新一季《脫口秀大會》突圍賽表演時,將這次訪問編進自己的新段子中——“我很羨慕其他演員,總能接到時尚雜志的采訪,拍大片、聊什么喜劇的邊界……我也接了一個采訪”,有意片刻停頓后,她說出了“《中國工人》雜志”。顯然,這個埋下的“?!闭懥?,觀眾一片笑聲。
采訪同行的是時尚雜志,采訪自己的卻是《中國工人》,這種反差鮮明的“自黑”形成了娛樂場上的“笑點”,流露出表演者的自信,也暗含著幾分酸楚和無奈。在太多人的潛意識里,“工人”和“工廠”的人與事,與“時尚”和“高級”相隔萬里。動輒上億次播放的綜藝語境中,猝然出現(xiàn)這樣的“工”字標(biāo)簽概念,不僅帶來出乎意料的哄然一笑,也觸動了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柔弱角落。
這一次被“吐槽”,更讓我們堅定了當(dāng)初采訪趙曉卉的初衷。對我而言,將近20年的新聞工作經(jīng)歷,始終是與“工人”和“工廠”相連的,因為這些,我清楚地知道公共話語中的“工人”和“工廠”所承受的認(rèn)知分裂。一方面,他們是主流宣傳語境中的中流砥柱,有大批值得稱頌的勞動模范和大國工匠。另一方面,他們也是社會視角中的“失落人群”,被時代甩下過,被流水線工具化過,被同情過也被忽視過。尤其是后一種“描摹”,往往既不能完全認(rèn)同,但又難免無力反駁。
幸運的是,我們還有“車間女工”趙曉卉。在她的段子里,工人故事和工廠生活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洋溢著另一種生動和真實。這樣的故事和生活與完全的正能量或充滿晦澀的負(fù)能量完全不同,它促使我們從更加普通而平等的角度,去感知今天的工廠和工人。因此,《中國工人》雜志記者對趙曉卉的采訪,不僅僅是報道一位喜愛脫口秀的勞動者,更重要的是試圖探討和傳遞工人、工廠在大眾語系中的形象塑造?;蛟S這樣的初衷過于理想化,但我們依舊希望在《中國工人》所展現(xiàn)的時代視野里,工人和工廠的生活能夠被描摹出更真實的第三種面貌。
毫無疑問,趙曉卉只是億萬勞動者中的普通一員。但是,因為在公眾娛樂生活里走紅的鵝廠脫口秀大會,她又成為觀察工人階級時代影響的一扇窗口。人們送給她的每一次掌聲,都是中國社會向工人故事和工廠生活的致敬。作為一本屬于中國工人的雜志,《中國工人》的主角永遠(yuǎn)是締造大國重器的榮光一代,永遠(yuǎn)是中國制造流水線上的辛勞面孔,永遠(yuǎn)是匆匆奔跑時刻不歇的外賣騎手,永遠(yuǎn)是默默堅守著勞動崗位的每一個人。我們最大的媒體理想,就是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呈現(xiàn)更多元、更真實的中國工人形象,讓所有的勞動者都能夠有其所有,得其所得,被平等相擁,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