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婭梅 盧秋玲
【關鍵詞】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配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14-01
由于患者病情復雜程度以及不同技術水平醫(yī)生操作的影響,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還不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手術。因此為了減輕病理性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完善胸腔鏡手術的適應癥,我國不少醫(yī)學領域的學者與一線醫(yī)務人員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一些手術配合及護理干預手術效果的新思路。為切實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我院于近期以臨床試驗的形式對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手術配合及護理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收的60例肺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院后經相關醫(yī)療器械檢查均確診為肺癌,需要進行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界限:17—75歲,平均年齡55歲。60例患者病理學組織學診斷為:病變位于右上肺16例,左上肺11例,右中肺8例,左中肺6例,右下肺10例,左下肺9例。腺癌45例,鱗癌15例。TNM分期:I A期6例,I B期8例,ⅡA期17例,ⅡB期20,ⅢA期6例,ⅢB期3例。
患者均為具備一定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文化程度且從心理上自愿配合調查實驗。按規(guī)定在實驗調查期間配合本院醫(yī)護工作不擅自外出,經一般資料的對比分析,患者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通常需要在胸壁上作3個施術小孔,即在患側第4肋問腋前線至腋后線之間3~4cm做一個主操作小切口(上葉切除可選擇在第3肋間),在第9肋間腋后線做2個1.5cm的輔助操作手術孔。采用靜脈復合麻醉,保持健側肺通氣;使用雙腔氣管插管,切口處使用切口保護器。胸腔鏡入口選在腋中線偏前,緩慢置人卵圓鉗或手術鈍頭輔助主刀操作,并按照肺靜脈→亠支氣管→肺動脈→肺裂的順序進行游離離斷。[]讓患者保持側臥位,肩下放凹形枕,患側處上肢前舉姿勢并固定于托手架上,注意位于肺門區(qū)解剖肺血管、支氣管時在一個方向上推進,盡量提高手術可操作性,最后處理肺裂。
2.1術前準備條件
器械護士要具備較高的解剖知識水平,主動與主刀醫(yī)生溝通,提前熟悉手術過程細節(jié)安排和主刀醫(yī)生的習慣。保證手術器械及物品的數量和質量,安排專人檢查器械的準備情況,(一般胸腔鏡手術通常需要兩套監(jiān)視器,因此另需準備常規(guī)開胸器械以備急需)。提前整理器械臺和手術用具擺放順序,核實沖洗液、紗布等的準備情況,確保準備充分。巡回護士查看病人病歷,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根據患者的體重、年齡、性別、手術時間等實際條件合理挑選體位用具。術前一天訪視病人,和患者溝通手術體位和術前注意事項,普及高頻電刀分散電極(負極板)的使用事項和強調重視皮膚保護。融入柔性護理理念建立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良好關系,從心理方面增強病人手術成功的信心,減輕術前焦慮感,以便病人更好的配合手術。
2.2術中手術配合
第一助手和主刀醫(yī)生的配合度與手術成功率聯(lián)系緊密。手術配合過程中因操作角度受到限制,第一助手需直接觀看監(jiān)視器上的圖像,幫助主刀醫(yī)生建立清晰的術野。肺葉切除手術時間大約需要兩個小時左右,相對來說比較長?;颊弑3纸?0°臥位,使胸闊能自然伸展從而最大程度暴露術野,注意減少胸腔鏡頭與胸壁間的夾角,并保證各管路無打折交叉牽拉,做到術中優(yōu)質護理和三方滿意。使用碘伏紗布擦拭鏡頭防止胸腔鏡鏡頭視野模糊,減少鏡頭表面產生的冷凝現象;注意觀察患者的分散電極肢體功能位置,應粘貼在皮膚完整血管豐富的肌肉區(qū),防止肢體過度伸展、皮膚受壓或電灼傷。一次性腔內切割縫合器要和腔鏡配合正確使用,根據手術進展隨時供給,防縫釘殘留導致組件使用效果和壽命減弱。
2.3術后護理治療
手術結束后還應重視護理治療防止感染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縫合前后重視仔細檢查好器械的完整性和數量,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共同清點物資,避免小部件遺留在患者體內的情況發(fā)生,注重病例記錄和器械使用記錄。巡回護士在查房過程中觀察好病人的生命體征,及時和家屬溝通并提醒注意給病人保暖。如果病人情況較差發(fā)生壓瘡的情況,甚至患病嚴重、復雜病人衍生的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術后和家屬普及壓瘡日常護理注意事項,采取必要措施減緩并發(fā)癥病情。
患者的總體療效明顯優(yōu)于入院時,P<0.05。見表1。
全組手術順利成功,60例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中,疼痛感均不強烈,無中轉開胸,縫合處恢復較為美觀。平均手術時間53min,無圍手術期死亡或嚴重并發(fā)癥,患者對醫(yī)護較為滿意;平均手術出血量136ml,術后平均住院日25d,住院期間護理效果較好,術后均恢復良好出院。
胸腔鏡手術也被稱為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是胸部微創(chuàng)外科的代表性手術。近年來隨著電子和信息等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采用現代攝像技術和高科技手術器械裝備進行手術的顯示和引導十分普及,為臨床工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治療手段。近年來醫(yī)學工作者逐漸意識到對現有醫(yī)療方法進行適當調整或者更新,采取科學有效的手術配合及護理干預提高手術效果,注重術前準備和術中配合。再根據患者術后情況護理治療,盡可能改善患者的就醫(yī)體驗,降低、消除患者住院期間的一些風險因素造成的影響,能夠更好地應對肺疾病患者存在的高危性、開放性、復雜性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