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關鍵詞】高齡婦女;再生育;產科合并癥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06-01
引言:臨床醫(yī)學上,將高齡妊娠定義為超過35周歲的婦女妊娠,由于多種原因,如二胎政策開放、初次妊娠孩子夭折等,當前高齡妊娠現象越來越多。高齡妊娠產婦由于受到生育能力和身體機能下降、心理壓力較大等因素的影響,其面臨的產科合并癥風險更高,這需要高齡妊娠婦女和婦產科醫(yī)護人員多加注意。
婦女的生育能力和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因此,超過35周歲后,流產概率也會增加,據相關資料顯示,年齡在35-40周歲產婦的流產概率為10.51%,年齡超過40周歲產婦的流產概率為47.25%,這里的流產均指的是自然流產。這是因為高齡婦女的染色體在有絲分裂時出現異常的概率更高,子宮內環(huán)境的變化也會對胎兒的存活及生長造成影響。此外,高齡婦女的卵巢功能或多或少會出現退化,這樣子宮內膜的穩(wěn)定程度便得不到有效保障,再加上胎兒生長期間子宮體積也會增加,進而增加了流產概率。
胎兒窘迫指的是胎兒在子宮內出現慢性或急性缺氧綜合征,高齡婦女容易出現胎兒窘迫的原因如下:第一,產婦本身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等,或者是在妊娠期間出現妊娠合并癥,如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慢性腎炎等,導致產婦出現子宮血管病變、血氧含量下降、心功能下降等狀況,進而導致胎兒處于低氧環(huán)境,引發(fā)胎兒窘迫及胎死宮內問題;第二,高齡經產婦由于存在宮腔操作史,可能會出現胎盤形態(tài)異?;蛱ケP附著位置異常等問題,引發(fā)胎兒窘迫及胎死宮內問題。
此外,導致高齡產婦胎死宮內的原因還包括胎兒先天疾病發(fā)病率較高。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產婦在妊娠期間出現的糖尿病,隨著妊娠年齡和妊娠次數的增加,產婦在妊娠期間的胰島素受體親和力和胰島分泌胰島素能力會有所下降,進而導致妊娠期糖尿病。此外,高齡經產婦容易肥胖,這會對產婦的胰島分泌胰島素能力造成一定刺激,進而出現高胰島素血癥。一旦高齡產婦出現了妊娠期糖尿病,由于年齡較大和妊娠次數較多等原因,很容易便會進入到重癥狀態(tài),嚴重情況下會導致臟器功能衰竭、胎盤早期剝離等嚴重并發(fā)癥。為此,針對高齡妊娠婦女,醫(yī)護人員需要加大對其身體指標的監(jiān)察力度,尤其是血糖指標。
高齡婦女容易出現產后出血的原因如下:第一,高齡婦女生產消耗的體力更多、生產壓力更大、存在一定程度的子宮肌纖維損傷,這會對子宮的收縮功能造成影響,影響子宮的產后收縮和修復,進而導致產后出血;第二,高齡婦女往往存在子宮手術史,出現子宮內膜受損、子宮內膜萎縮性改變的概率更高,因此容易出現胎盤前置,進而導致產后出血;第三,高齡產婦存在不同程度的組織彈性下降、纖維結締組織增長、生殖道感染現象,這樣會增加產婦的產道負擔,容易造成宮頸陰道損傷,進而導致產后出血。
此外,有剖宮產術史的高齡婦女,如果在前次手術中出現了腹腔粘連現象,再次進行剖宮產術的產后出血概率便會提高。
產婦出現胎盤前置的概率會隨著其妊娠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這是因為高齡婦女在再次妊娠之前往往經歷過人工流產、自然流產、妊娠等行為,存在子宮手術史,這樣在再次妊娠時,出現子宮內膜受損、子宮內膜炎、胎盤供血不足、子宮內膜萎縮性改變的概率越高。此時,胎盤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其面積便會擴展到子宮下段,進而導致胎盤前置或胎盤形態(tài)異常。
如果產婦是剖宮產術后的再次妊娠,其出現胎盤前置的概率會進一步提高,還會導致失血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植入胎盤大出血等并發(fā)癥。為此,醫(yī)護人員需要了解產婦是否存在植入胎盤,并通過超聲檢查結果確定是否存在植入胎盤。如果高齡產婦在手術過程中由于胎盤異常出現了大出血等癥狀,必要時需要對產婦行子宮切除術,來確保產婦的生命安全。
高齡婦女的身體調節(jié)能力有所下降,容易出現黃體量合成不足問題,導致胎兒在子宮內得不到均衡的營養(yǎng)物質補充,進而增加了胎兒基因出現異常的概率,因此,高齡婦女胎兒畸形概率更高。
結束語:綜上,高齡妊娠產婦出現產科合并癥的概率較高,這需要產婦妊娠前考慮好相關事宜并做好準備工作。同時,婦產科護理人員需要就常見的高齡妊娠產婦產科合并癥對產婦及家屬進行詳細說明,減少其對妊娠的恐懼,降低其心理壓力,同時加大對各種產科合并癥的防范力度,盡量減少妊娠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