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云
摘 要:文化交融與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政教育不容忽視。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從根本上來說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選擇,為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與辨別能力提供了有利契機。新媒體環(huán)境下要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就必須把握好新媒體環(huán)境的特點,將愛國主義、生命健康、心理健康與網絡輿論引導等方面的內容引入到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容體系中來,提高大學生網絡信息辨別思維,形成家校共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思政工作體系,為培養(yǎng)出一批思想政治素養(yǎng)高、社會主義信仰堅定的優(yōu)秀接班人創(chuàng)造條件。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1-0-02
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從根本上來說不可能從源頭上隔離,讓大學生不去接觸互聯(lián)網新媒體,能做的就是發(fā)揮好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做好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信仰觀、價值觀與文化觀,以減少不良信息與錯誤價值觀念的影響。從長遠來看,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不僅是提高大學生這一群體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重要要求,也是讓當代大學生在獨立自由環(huán)境中成人成才的重要選擇,為發(fā)展思想政治素養(yǎng)高、社會主義信仰堅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新形勢下要把握新媒體特點,切實完善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容、方法、方式等。
一、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內容
(一)堅守愛國主義教育原則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是全民參與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涌現(xiàn)出了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勇于斗爭且不懼犧牲的愛國主義實踐教育教材。新形勢下要利用大學生對互聯(lián)網的關注度,切實挖掘疫情防控中的愛國主義案例,利用身邊案例來進行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政教育引領[1]。因此,要發(fā)揮好疫情防控這一鮮活教材的作用,讓大學生深入社區(qū)以及社會挖掘故事,同時也要利用新媒體環(huán)境讓更多的人投稿,廣泛宣傳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現(xiàn)出的愛國主義先進事跡,組織大學生深入研究和學習疫情防控的愛國主義優(yōu)秀事跡,去了解他們背后的故事以及價值觀念、大愛精神與集體思想等。同時,要通過愛國主義教育中疫情防控的鮮活案例來提振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信心,從社會認同感、文化自信等方面下功夫,讓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優(yōu)秀人物和事跡成為一線鮮活教材,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對多元文化交融阻擊戰(zhàn)和西方文化滲透的認識,從而自覺參與到思想價值觀念方面的抗“疫”行動中來,讓疫情防控的鮮活人物和典型事跡來感染大學生,讓他們成為不受新媒體負面影響的時代新人。
(二)融合生命健康教育內容
生命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身體抵抗力以及明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是新冠病毒沖擊的一年,同時也是病毒疫情防控的一年,這一系列事件不僅危害到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也牽涉到人們的生命安全,也關系到了新時期自然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重要內容。因此,要把握好疫情防控這一契機,在思政教育中加強大學生生命健康教育,將其與生態(tài)文明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結合起來,為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創(chuàng)造條件[2]。首先,新媒體下讓大學生主動挖掘疫情防控故事,以微信群、微信公眾號以及學校官網等平臺組織開展生命健康知識競賽、征文比賽、演講比賽以及接力承諾書等活動,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新冠肺炎這一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引導當代大學生掌握公共衛(wèi)生防護知識與體育鍛煉意識,增強自身身體免疫力與對生命的認識。其次,利用微信群、釘釘群等,讓疫情防控的一線工作者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走進教學課堂,通過MOOC、官方抖音短視頻等方式讓大學生了解相關故事,讓他們樹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基本意識,讓大學生承擔起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責任。
(三)增強心理健康知識教育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被新冠病毒等各種負面消息充斥著,受生活閱歷與經驗影響他們沒有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加上疫情影響使得恐慌情緒和心理壓力更加明顯。因此,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也要強化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等,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并消除對疫情爆發(fā)等一系列突發(fā)事件的恐慌感,建立突發(fā)緊急事件應對知識以及相應能力[3]。首先,輔導員、班主任要通過班級干部與家長,及時溝通和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睡眠、運動以及思想動態(tài)等,以學習生活與身心健康為突破口,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和愛心服務。最后,發(fā)揮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通過心理咨詢熱線、心理健康公眾號等為學生提供互聯(lián)網“點對面”教育,由學生匿名投稿傾訴、教師針對性心理調適等方法來幫助大學生應對生活學習各種心理問題,通過心理疏導和心理引導來提升他們對突發(fā)事件的認識和疑問。
(四)堅守網絡輿論引導教育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合理利用新媒體平臺引導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毙旅襟w為網絡輿論發(fā)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充斥著的各種輿論環(huán)境與信息需要大學生自身形成良好的辨認能力與科學的態(tài)度。因此,新媒體環(huán)境下要堅守網絡輿論引導教育底線,強化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教育[4]。首先,成立高校思政教育網站,開通專門的疫情通報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官微入口,讓大學生參與到疫情防控等社會熱點事件討論中來,組織大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收集整理新冠病毒疫情防護教育故事內容,收集整理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思想變化以及反饋的其他思想意見與問題,讓高校搶占疫情防控等熱點問題網絡輿情的主動權。其次,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官微入口平臺,密切關注轉發(fā)《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回應問題,讓大學生成為官微平臺的參與者與宣傳者,積極開展大學生網絡文明教育、網絡法制教育與網絡素養(yǎng)教育,不斷挖掘社會熱點新聞話題形成專項討論群,讓思政教育與疫情抗擊、香港話題等結合起來,以微信群、微視頻等為陣地,讓網絡熱點問題在大學生的思想中落地生根,通過網絡輿論引導來建立甄別是非與篩選不良信息的能力。最后,讓新媒體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第二實踐活動課堂,將班會課、黨課、團課等引入到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積極組織開展線上辯論賽、網絡法律講堂等活動,讓大學生以更加文明健康的思維和習慣去瀏覽篩選網
絡信息。
二、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方法
(一)筑牢自我教育陣地
新媒體下要筑牢大學生自我教育陣地,面對突發(fā)性緊急公共事件要讓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更有決心、有信心抗擊突發(fā)性公共事件,并自覺屏蔽和抵制新媒體環(huán)境下充斥的不良信息。首先,大學生要利用新媒體主動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抗擊疫情等先進典型案例,積極組織熱點問題討論活動,對新媒體環(huán)境中充斥著的熱點問題和不良評論信息進行思考,主動了解、挖掘和反思背后原因以及學習蘊藏著豐富思想道德價值的思想政治故事。其次,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也要加強自我反思教育,自己去了解、領悟、反思和改進,了解正能量故事的同時,主動學習國學經典著作、歷史名人典故等,與新媒體充斥的信息進行對比分析,以歷史人物作為鮮明對比,并結合當代優(yōu)秀人物事跡去反思自我并提升自身素質。最后,大學生要積極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參與到疫情防控等工作的同時,結合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去挖掘更多社會熱點問題應對認知,明辨是非的基礎上主動參與其他社會志愿活動,通過下鄉(xiāng)鍛煉以及送愛心等活動來有效減少新媒體不良信息的影響,用事實說話可以有效地防止新媒體不良信息的充斥。
(二)夯實學校教育基礎
學校思政教育始終是大學生思想引領的重要途徑,夯實學校教育基礎旨在幫助大學生應對新媒體環(huán)境的影響,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問題以及不良思想的侵蝕。一方面,新媒體環(huán)境下堅守思政教育課堂主陣地,課堂上由學生挖掘抗擊疫情等優(yōu)秀事跡,合理編寫到高校思政教育內容中來,讓社會熱點問題擺出來,讓抗擊疫情等先進案例擺出來,用具體的思想政治問題案例來教育引導學生。再者,以學生干部隊伍為核心,根據(jù)其他伙伴學習生活狀態(tài)與思想動態(tài)組織大學生共同開展國學經典學習、疫情抗擊等優(yōu)秀案例學習宣傳活動、防疫知識學習活動等,讓學生輪流擔任思想政治的宣傳工作者。另一方面,利用新媒體以及實踐課堂開展防疫知識等演講比賽以及征文比賽活動,形成新媒體新時代社會熱點以及思政專題教育活動,幫助他們建立突發(fā)性公共事件認知的基礎上提升生活學習的信心。
(三)打造家校共同教育平臺
打造家校共同教育平臺,促進家校聯(lián)動共同教育,由學校和家庭共筑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堅固防線。家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主要是從大學生的在家學習生活出發(fā)的,合理結合線上教學、就業(yè)難就業(yè)慌等問題開展思政教育工作,陪伴學生每天學習打卡,共同加強身體鍛煉以及健康打卡。同時,由學校和家長建立家校聯(lián)絡微信群,匯報學生成長情況,讓家長、學校教師積極交流,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生活作息、正確衛(wèi)生保健習慣以及新媒體信息鑒別診斷思維。高校也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通過線上課程學習以及就業(yè)指導等加強大學生的信心,進一步學習政治學、社會學與心理學等知識,學習領悟在線專題講座與報告、經典影視作品等知識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家校研究機制,觀察記錄和掌握大學生思想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并進行消除,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問題進行研判,落實好學校以及家長學生自身在大學生緊急突發(fā)事件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李雪苗.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2):44-45.
[2]錢云光,駱睿,張鳳寒.大數(shù)據(jù)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2):66-67.
[3]王春穎.文化自信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兼評《多元文化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教探索,2019(11):131.
[4]馬云霞.“互聯(lián)網+學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及優(yōu)化[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6):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