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
【內(nèi)容摘要】近些年來,我們經(jīng)濟在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同時也不斷促使了我國教育理念的發(fā)展。新課標理念對于高中階段的閱讀教學就做了一定的調(diào)整,高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為了進一步的擴展學生的視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進行外國文學作品的學習,并且要求學生在學習外國文學的作品之中與國內(nèi)文學作品進行比較,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語文鑒賞能力。新課標對于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的重視,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使得學生進一步的感受到不同文化風格的魅力以及對于外國文化作品的理解能力,對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 新課標 外國文學 教學策略
引言
高中生在理解文學作品方面較之前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為了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語文鑒賞能力,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之中就不再單單是進行國內(nèi)文學作品的閱讀,而是要結(jié)合外國作品一起進行閱讀教學。在這一過程之中,學生通過國內(nèi)作品與國外作品的比較學習,使得學生的審理能力快速得以提高,并且還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高中教師在新課標的理念之下,近些年來提高對外國文學作品的教學的重視,而本篇文章的寫作重點就是外國文學作品的教學理念,本文從理念教學以及方法教學上分別給予一定的建議,對教師在進行外國文學作品的教學中有著極大的幫助。
一、新理念的指導教學
1.尊重多元文化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的過程之中,為了使得教學的效果更佳顯著,那么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遵循文化的多元性理念。語文教師在授課時,還應該使得學生明白每一個不同的國家以及地區(qū)有著不同的生活習俗,因此不同地區(qū)的民族文化也有著一定的差異性。這也就要求學生在閱讀作品時就不能以我國固有的思維去閱讀,應該轉(zhuǎn)變思維,依照國外的習慣去進行作品閱讀,這樣就可以增加對作品的理解能力。我們不能將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強加到外國文學作品之中,這樣不僅不能深入理解作品所講述的內(nèi)容,對于學生在看待事情的觀點上同樣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面對外國文學作品中與我們固有的理念不同的觀點,我們不能對其給予否定,而是應該嘗試著使用他們國家的價值觀去理解文學作品,防止出現(xiàn)因價值觀不同而造成的文學作品理念片面的現(xiàn)象。
2.注重個性化閱讀
針對文學作品閱讀時,以往教師總會存在一個誤區(qū),那就是為了增加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力,因此在進行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會選擇同一種主題思想的文學作品。這種外國作品閱讀教學模式是錯誤的,過于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會使得學生對于文學作品閱讀失去興趣,并且還感受不到文學作品真正的趣味。因此,教師在進行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單一化的閱讀模式,鼓勵學生多樣化的去進行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同時,教師為了增加學生對于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可以促使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文學作品。在這種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看到的外國文學作品就不再單單是那些具有政治色彩的文學作品,增加學生對于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
二、新方法的指導教學
1.“對話”在外國文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進行高中外國文獻作品閱讀的過程之中,應該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來加強外國文學教學的效率。教師在講解外國文學作品的時候,應該加強對文學作品之中的“對話”研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之中采用更多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的教學。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導地位并沒有體現(xiàn)出來,教師在這一教學模式之中僅僅將自身對于外國文學作品的理解教授給學生,這樣對于增加學生對于外國文學作品的理解并沒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在這個時候,教師在外國文學教學中應用“對話”的教學模式就相當有必要了。教師在這一教學方法中,可以使得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并且這一教學方法還補充了當前教育模式之中的弊端。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對話原則早已成為外國文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新的教育原則以及理念。教師采用“對話”模式,對于學生教學的影響最為明顯的就是可以進一步的結(jié)合教師、文本以及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教師采用對話的形式將外國文學作品介紹給學生,加強學生對于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僅如此,對話的教學模式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促使學生對于文本進行不同方面的理解。
2.“遷移”在外國文學教學中的作用
由于不同國家之間存在的文化差異性,使得我們在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應該從多元化的角度去看待外國文學作品。但是由于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不足,使得其在多元的看待文學作品的時候還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因此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采用“遷移”的教學方法,來改變這一弊端。所謂的“遷移”教學方法,主要指的是將學生們比較陌生的外國文學,遷移進相類似的國內(nèi)文學作品的主題,通過這種模式,可以進一步的加強學生對于外國文學作品的理解。教師在講解外國文學作品時,將我國傳統(tǒng)文化遷移到外國文學作品之中,將兩種不同的文化進行對比,這樣不僅可以使得學生對外國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還可以深入的了解到中外文化中的差異。學生在這一過程之中,不僅使得學生進一步的明白求同存異的意義,還加強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舉個例子來說,針對《信條》這一課文,教師為了加強學生理解,可以先講解我國國內(nèi)的信條,之后在與國外的信條進行對于。
3.文藝理論指導在外國文學教學中的必要性
高中語文教師之前在講解外國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教師極少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加入文藝理論的指導。文藝理論在對學生理解外國文學的本質(zhì)、特征以及創(chuàng)造過程有著極大的幫助,而教師若是不對學生進行文藝理論的教學,對學生在理解文學作品的時候有著不利影響。在現(xiàn)如今的高中語文教學之中,增加文藝理論的指導主要是教育不斷發(fā)展的現(xiàn)象。新課標的要求之下,語文教學要求不再單單是認識生字,理解詞義,對于課文的要求也不再單單是理解課文的大致意思了,對于深入理解文本的含義以及學生自身的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而為了這些教學目的,只有通過文藝理論的指導才能實現(xiàn)。
三、新策略的實現(xiàn)途徑: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不斷提高
在加強高中生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時,教師在其中所存在的作用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在之前的教學模式之中,教師在課堂之中一直處于主導地位,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在提高外國文學作品閱讀中沒有太大的幫助。因此在新課標之下,教師的地位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課堂的主導者由教師變?yōu)閷W生,學生在學習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自主感受文本的情感,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同時,教師還應該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zhì),更好的去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問題。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我們就能夠了解到針對以往教學模式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時存在的問題我們給予了一定的解決方案。通過這些解決方案,我們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閱讀的興趣,還可以進一步增加對于國外文化的了解,增加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單凌.高中語文中外國文學作品的難點與教學策略探析[J].銅陵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5,14(4):103-104.
[2]陳舜.高中語文外國文學作品教法管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高中版,2016,(3):54.
[3]戴璐.淺談高中語文中外國文學作品教學[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2016,(5):43-44.
[4]王蓓.提高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鑒賞力的途徑[J].營銷界,2019(13):29+106.
[5]金學蘭.中學語文中外國文學作品的教學問題探討[J].甘肅教育,2015(8):91.
[6]趙曉梅.近百年中小學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研究綜述[J].教學與管理,2017,(6):92-95.
[7]李丹.外國文學作品在當前中學的傳播與接受[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2017,(3):23-26.
(作者單位:甘肅省徽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