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市第三醫(yī)院 (遼寧 丹東 118000)
內(nèi)容提要:目的:研究抑郁癥患者開展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價值。方法: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接收的抑郁癥患者(n=50)研究,以入院時間,分為試驗組(n=25)、對照組(n=25),對照組開展藥物治療,試驗組開展藥物+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比臨床總有效率、抑郁程度。結(jié)果: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96.00%)較對照組(76.00%)高,P<0.05。試驗組抑郁程度較對照組低,P<0.05。結(jié)論:抑郁癥患者開展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后,既可改善抑郁程度,又可提高臨床療效,可借鑒。
抑郁癥是以顯著、持久心境低落等為臨床特征的心理疾病,臨床30%~50%抑郁患者對抗抑郁藥物不敏感或經(jīng)抗抑郁藥物治療后療效不穩(wěn)定,致使抑郁癥逐漸發(fā)展為難治性抑郁癥,不僅影響患者健康程度,還會增加家庭、社會經(jīng)濟負擔(dān),因此需及早開展有效治療[1,2]。既往對抑郁癥患者開展藥物治療,但部分患者因自身各種原因藥物治療無明顯價值,故需結(jié)合當(dāng)前醫(yī)療技術(shù)選擇科學(xué)、有效方法治療[3,4]。本次選擇50例抑郁癥患者,開展無抽搐電休克患者,現(xiàn)匯總治療經(jīng)過如下。
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接收的抑郁癥患者(n=50)研究,以入院時間分為試驗組25例、對照組25例。試驗組中男(n=14)、女(n=11),年齡區(qū)間(19.54~60.42)歲,年齡均值(38.14±18.64)歲;病程范圍(15.42~26.71)周,病程均值(20.42±4.32)周。對照組中男(n=15)、女(n=10),年齡區(qū)間(20.42~58.91)歲,年齡均值(39.21±15.61)歲;病程范圍(14.62~30.21)周,病程均值(22.31±5.61)周,對比P>0.05。
排納標(biāo)準:
(1)排除: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嚴重臟器組織損傷者;妊娠期者;哺乳期者;治療禁忌癥者;凝血功能異常者;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
(2)納入: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無治療禁忌癥者;無臟器組織損傷者;臨床資料齊全者。
納入研究50例患者經(jīng)《抑郁障礙防治指南》確診后進行治療,對照組開展帕羅西汀治療,試驗組開展帕羅西汀+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比臨床總有效率、抑郁程度,評價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價值。(1)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治療前禁食、禁飲6h,指導(dǎo)患者取平臥位,緩慢靜注阿托品(H35021494,福建省泉州海峽制藥有限公司,0.5mg)、靜脈推注丙泊酚(H20051843,清遠嘉博制藥有限公司,1~2mg/kg)進行麻醉誘導(dǎo),待睫毛反射消失后30~60s,可迅速推注琥珀酰膽堿(H20054745,西安漢豐藥業(yè)有限責(zé)任公司,1mg/kg)而后使用電痙攣治療儀治療,2次/周,治療4周后調(diào)節(jié)為1次/周。(2)帕羅西汀:H10950043,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晨起頓服,初始劑量20mg/次,1次/d,治療中可根據(jù)患者病情隨機增加劑量,日最大劑量40~60mg/d。
根據(jù)抑郁改善情況評價臨床療效,顯效:抑郁評分降低75%以上;有效:抑郁評分25%~75%;無效:抑郁評分25%以下[5]。
根據(jù)HAMD量表評價治療后1周、2周、3周、4周抑郁程度,分值:0~35分,得分高低與抑郁程度成反比。
抑郁程度歸屬計量資料范疇,檢驗值用t、平方差表示,臨床總有效率為計量資料范疇,檢驗值以%、χ2表示,50例患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借助SPSS22.0分析,檢驗結(jié)果以P值表示。
試驗組經(jīng)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后顯效56.00%、有效40.00%、無效4.00%,臨床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76.00%,詳見表1。
試驗組經(jīng)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后1周(18.42±3.21)分、治療后2周(12.42±1.28)分、治療后3周(8.92±1.24)分、治療后4周(5.02±1.08)分低于對照組,詳見表2。
抑郁癥為精神科常見疾病,當(dāng)前臨床多采用單一或聯(lián)合抗抑郁藥物治療,該方法雖可在短時間內(nèi)控制抑郁癥狀,但抗抑郁藥物需長期使用,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易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yīng)、血糖異常等不良反應(yīng),故而臨床推廣難度較大,因此需尋求新的治療方法。
帕羅西汀是常見抗抑郁藥物,為高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使用后可升高突觸間隙5-HT濃度,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6,7]。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前需使用阿托品、丙泊酚進行麻醉誘導(dǎo),使肌肉強直性發(fā)作轉(zhuǎn)變?yōu)樗沙谛灶澊ぐl(fā)作,確保治療過程中不出現(xiàn)抽搐癥狀,此外該治療方法可通過電刺激使神經(jīng)纖維出現(xiàn)延伸、發(fā)芽,促進損傷神經(jīng)元重塑、再生,且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可引起下丘腦應(yīng)激性反應(yīng),降低應(yīng)激反應(yīng)引起的下丘腦-垂體功能亢進,從而改善抑郁癥狀,降低抑郁評分[8,9]。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25例患者經(jīng)無抽搐電休克治療,臨床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76.00%,治療后1周(18.42±3.21)分、治療后2周(12.42±1.28)分、治療后3周(8.92±1.24)分、治療后4周(5.02±1.08)分低于對照組,該研究結(jié)果與李仙[10]等研究一致,李仙等研究中觀察組經(jīng)無抽搐電休克治療臨床總有效率為97.67%高于對照組81.40%,故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價值得以證實。
綜合上述,抑郁癥患者開展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后,對降低治療后抑郁評分,改善患者抑郁程度,提高臨床療效有積極作用。
表1.臨床總有效率(n|%)
表2.抑郁程度(±s,分)
表2.抑郁程度(±s,分)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后1周 治療后2周 治療后3周 治療后4周試驗組 25 18.42±3.21 12.42±1.28 8.92±1.24 5.02±1.08對照組 25 22.51±3.62 15.35±1.38 13.62±2.64 10.16±3.31 t—4.2267 7.7833 8.0570 7.3814 P—0.0001 0.0000 0.0278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