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市第二醫(yī)院 (遼寧 錦州 121003)
內容提要:目的:探討超聲刀減壓與傳統(tǒng)磨鉆減壓在胸椎管狹窄癥手術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胸椎管狹窄癥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齡38~76歲,平均(50.5±7.5)歲,病程6~72個月,平均(20.5±15.5)個月。狹窄節(jié)段:T2、T3、8例;T8、T9、4例;T11、T12、6例;隨訪時間6~12個月,平均(9.4±2)個月。術前Frankel(脊髓功能分級):B級:10例;C級:4例;D級:4例;采用JOA評分系統(tǒng)評估術后療效,根據患者手術方式選擇隨機分為兩組:A組(超聲刀組)、B組(磨鉆組),比較兩組術前術后療效及隨訪愈后情況。結果:手術均在全麻下進行,A組手術時間(2.5±1.0)h;術中出血量(500±180)mL,B組手術時間(5.5±1.0)h,術中出血量(800±270)mL,兩組術中用時及出血量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JOA評分:A組(4.26±1.0),B組(4.24±1.1);兩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聲刀減壓與傳統(tǒng)磨鉆減壓治療胸椎管狹窄癥具有提高手術安全性高、降低手術風險及復雜程度,并發(fā)癥低、手術用時及出血量少等優(yōu)點,可取得滿意臨床效果。
胸椎管狹窄癥原因有黃韌帶骨化,后縱韌帶骨化,間盤突出等,手術是首選且唯一的治療方法[1],胸椎管的手術風險高、臨床上一直對胸椎管狹窄癥的術式選擇較為謹慎,本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胸椎管狹窄癥患者18例,隨機分為超聲刀和磨鉆兩組治療,比較兩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胸椎管狹窄癥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齡38~76歲,平均(50.5±7.5)歲,病程6~72個月,平均(20.5±15.5)個月,隨訪時間6~12個月,平均(9.4±2)個月,狹窄節(jié)段:T2、T3、8例;T8、T9、4例;T11、T12、6例;臨床表現(xiàn)均表現(xiàn)為下肢麻木無力、行走不穩(wěn)為主,其中間歇跛行4例,感覺減退6例,腹部束帶感4例;術前Frankel(脊髓功能分級):B級:10例;C級:4例;D級:4例;所選患者均有完善的術前檢查和術后復查各項影像學資料。
將納入研究的手術患者18例隨機分為兩組:A組(超聲刀組)和B組(磨鉆組),每組9例,兩組患者均在全麻下由同一組期醫(yī)師完成操作,均取后正中切口,A組行超聲刀在關節(jié)突關節(jié)偏內1.5~2mm、內傾5~10°切斷椎板,去除椎板后,術中探查硬膜囊松解確實,沖洗、止血,關閉切口。B組:全麻生效后,行高速磨鉆在關節(jié)突關切(近椎弓根內壁)處開槽,內傾約20°打磨椎板至蛋殼樣,從壓迫區(qū)域相鄰節(jié)段向骨化區(qū)減壓,行椎板鉗咬除蛋殼樣椎板殘骨。
表1.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輸血量對比
采用JOA評分行神經功能評估,JOA評估公式:改善率=(JOA術后評分-JOA術前評分)/(11-JOA術前評分)×100%;(≥75%為優(yōu);≥50%為良;≥25%為可;<25%為差)。
所有數(shù)據采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差異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輸血量對比研究,分析組間差異。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 兩組年齡、性別、病程、手術節(jié)段對比分析,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與對照組無明確差異,詳見表2。
2.3 兩組術前術后評價標準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手術前后優(yōu)良率比較,組間無明確差異,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3。
2.4 典型病例
男,73歲,以雙下肢麻木、走路不穩(wěn)2年余入院,術前Frankel評分C級,CT及MRI檢查示:T2、T3、T8、T11、T12黃韌帶骨化,壓迫脊髓,詳見圖1,圖2;采用超聲刀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術中無并發(fā)癥,術后清醒自覺雙下肢麻木癥狀緩解,術后2周行走正常,F(xiàn)rankel評分E級。
胸椎管狹窄癥發(fā)病率低,一旦出現(xiàn)癥狀,常呈進行性加重,保守治療往往無效,最終多需要手術治療[2,3]。
表2.兩組年齡、性別、病程、手術節(jié)段對比
表3.兩組術前術后評價標準對比
圖1.術前CT
圖2.術前MRI
有報道胸椎黃韌帶骨化在胸椎管狹窄癥成因中占主導[4]。黃韌帶骨化致胸椎管狹窄癥只能選擇后方入路,目前手術方法有:超聲刀椎板切除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磨鉆去椎板減壓內固定術(蛋殼技術)、傳統(tǒng)骨刀椎板切除(已摒棄不用)。對于黃韌帶骨化較嚴重、病程較長者,多伴有硬膜與黃韌帶粘連,行椎板鉗切除椎板時極易造成胸髓損傷及硬膜漏發(fā)生,加之黃韌帶骨化致椎板增厚,椎板鉗無法將其切除,不能達到術前預期效果[5]。本研究行超聲刀在關節(jié)突關節(jié)偏內1.5~2mm、內傾5~10°切斷椎板可完美的解決椎板鉗術中不能完成的短板[5]。
本研究將篩選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B兩組,兩組間參數(shù)比較:年齡、性別、病程、受累節(jié)段數(shù)無統(tǒng)計學差異;手術入路均為后正中入路,均在全麻下完成,兩組間各參數(shù)比較:術中用時、術中出血量、術中輸血量有統(tǒng)計學差異;超聲刀組在手術用時及術中出血、失血量上明顯優(yōu)于磨鉆組;A、B兩組術后恢復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超聲刀術中降低對脊髓的震蕩,明顯降低了對胸髓的損傷風險和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
超刀是近年來新興起并應用于臨床的新設備,超聲骨刀應用于胸椎管狹窄癥術中有諸多優(yōu)點,超聲骨刀對硬質敏感,對軟組織無明顯傷害性,這與傳統(tǒng)的磨鉆相比有較大差別,與傳統(tǒng)磨鉆相比,震動性遠低于磨鉆,且局部產生熱量也較傳統(tǒng)磨鉆低很多,造成胸髓損傷的機率大幅降低。
綜上所述,超刀治療胸椎管狹窄癥安全性高、并發(fā)癥少、操作風險低,臨床療效確切,本研究病例數(shù)量較少,且為回顧性研究,有待大量樣本研究證實臨床推廣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