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陽,萬強,楊靜
(1.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 急診科,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2.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 腫瘤內科,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膿毒血癥是指在感染的基礎上造成的全身炎癥反應,也就是全身感染,過去被稱為敗血癥或膿毒敗血癥,后認為該種說法并不全面,改稱為膿毒血癥[1]。該病主要是由于化膿性細菌侵入患者血液后大量繁殖,并通過血液擴散到患者體內其它器官組織,從而不斷產生新的化膿細菌與病灶部位,最終表現為全身性感染[2]。膿毒血癥會導致患者出現發(fā)熱、呼吸急促或神志不清等癥狀,嚴重者則會出現膿毒休克現象[3]。該病病情變化多端且容易造成急性腎損傷(AKI),甚至對患者各器官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致死率較高,且近些年來發(fā)病數量有不斷增高的趨勢[4]。據臨床研究報道,對患者進行連續(xù)性腎臟代替治療(CRRT)有良好的臨床療效[5]。為次,本次研究對膿毒血癥AKI 患者進行不同劑量的CRRT 治療,觀察其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2017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收納的膿毒血癥AKI 患者70 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血常規(guī)、C 反應蛋白等臨床檢查判定為膿毒血癥AKI 患者;②在入院前未接受過類似治療;③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患有免疫性系統疾病;②患有惡性腫瘤;③有精神病史,存在認知障礙無法與人進行正常溝通交流;④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⑤經檢查發(fā)現血液流動表現異常者;⑥服從性較差,無法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本次研究者。依據入院先后順序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 例。觀察組男20 例,女15 例;年齡(58.26±10.53)歲。對照組男22 例,女13例;年齡(57.65±9.87)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身體檢查與疾病知識講解,護士要引導患者及其家屬辦理好入院手續(xù),帶患者了解醫(yī)院的整體結構,方便日后患者如遇緊急情況時知道如何應對,對患者進行相關心理疏導,讓其盡量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來對抗疾病。對照組患者采取低劑量CRTT 治療,在患者頸靜脈部位建立血管通道,然后利用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機進行12 h 的血液濾過治療,劑量為0.2 mg/kg,機器在使用前要確保干凈無污染,具體操作步驟嚴格按照儀器使用方法執(zhí)行。觀察組治療過程與方法與對照組相同但劑量不同,觀察組患者所選劑量為0.5 mg/kg。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均進行相關指標檢查。定期隨訪1 年,觀察患者1 年內的存活率。
①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情況,進行血清生化檢查,對患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白蛋白(ALB)指標進行比較。②比較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以及凝血功能情況,主要觀察平均動脈壓(MVP)、中心靜脈壓(CVP)和凝血酶原時間(PT)。③比較兩組患者病情改善情況,運用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APACHEⅡ)作為患者病情改善判斷標準,從患者日常生活、是否受疾病影響等多方面進行評價,總分為71 分,分數越高,患者病情越重[6]。
運用SPSS 21.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Scr、BUN 和ALB 指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Scr 和BUN 水平要顯著低于對照組,ALB水平要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MVP、CVP 和PT 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MVP 和CVP 水平相差不大,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PT 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APACHEⅡ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評分要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腎功能比較 (n=35,)
表1 兩組患者腎功能比較 (n=3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狀態(tài)與凝血功能比較 (n=3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狀態(tài)與凝血功能比較 (n=35,)
注:1 mmHg=0.133 kPa。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n=35,,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n=35,,分)
膿毒血癥憑借其極高的病發(fā)率與致死率占據著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地位。該病會造成身體各個器官的損傷,隨著病情的不斷發(fā)展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也就更大,尤其是對患者腎臟有較大影響,現已有許多患者發(fā)展成為膿毒血癥AKI,而據臨床報道顯示膿毒血癥AKI 其致死率已高達65%[7-9]。經過不斷的臨床治療與研究發(fā)現,對膿毒血癥AKI 患者進行CRRT 療法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有效控制病情,有較好的預后效果,但不同的劑量對患者的治療效果也不同,目前對使用劑量尚無一個明確指向[10]。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兩組患者不同劑量的治療來觀察其具體的臨床效果,發(fā)現采用標準劑量的觀察組臨床療效要好于采用低劑量治療的對照組。
Scr 能夠反應患者腎功能狀態(tài),BUN 是人體蛋白質分解代謝的產物,當腎臟功能異常時,會引起血液中BUN 升高,ALB 是血漿中主要的蛋白成分,能夠維持血管內外體液平衡[11-13]。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觀察組運用標準劑量能夠顯著降低患者Scr 和BUN 水平,使患者ALB 升高,較對照組采用低劑量效果要更明顯,這可能也是觀察組患者病情改善要好于對照組的原因。MVP 和CVP 能夠反應患者血流動力學,PT 代表患者凝血功能水平,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流狀態(tài)不好,也有凝血功能障礙產生,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T 比對照組短,說明標準劑量能夠有效預防患者發(fā)生凝血功能障礙。
綜上所述,對膿毒血癥AKI 患者采取標準劑量的CRRT 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