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樹欣
舞蹈是人類與生俱來,本能的一種藝術形式,這種用肢體姿態(tài)來抒發(fā)、表達情感、傳達生產(chǎn)、生活情景的行為,沒有地域、國界、種族和民族之分,是人類共通的形體語言與心靈感悟。但是不同民族的舞蹈卻具有著不同的特色,這不僅是因為民族文化不同,也是因為其中所運用的舞蹈技巧有著較大的差異。我國有56個民族,在每一個少數(shù)民族中都有屬于自身的藝術特色,他們運用不同的舞蹈技巧展示了自身的特色,給舞蹈藝術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民族民間舞所追求的是審美特色的展示、是民族風格的展示,而舞蹈技巧則可以提高民族民間舞的風格化特點。簡單來講,風格化指得是當我們看到一個舞蹈動作就可以馬上聯(lián)想到一種舞種,而這也體現(xiàn)了舞蹈技巧對于民族民間舞文化傳播的重要意義。例如蒙古舞中的舞蹈技巧以手臂動作為主,通過抖肩、雙臂波浪式的擺動來描繪出雄鷹展翅的形象,讓人一眼就可以感受到蒙古族中的草原風情和豪情壯志。維族舞蹈在演繹的過程中從頭到腳都展示了屬于自己民族特色的舞蹈技巧,如昂頭挺胸以及拔背等動作。維族舞蹈的舞蹈技巧是有大小和動靜之分的,通過這些舞蹈技巧的對比可以體現(xiàn)維族熱情的民族特點,加上各種旋轉(zhuǎn)技巧,使維族舞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在民族民間舞中還有獨具特色的道具性舞蹈技巧,如漢族舞蹈中常用扇子、花鼓、傘等,蒙古舞中常用的筷子,朝鮮族舞蹈中常用的長鼓等,都屬于常見的道具性舞蹈技巧,充分體現(xiàn)了舞蹈的特色風格。
舞蹈技巧的變化和融入使得民族民間舞呈現(xiàn)出不同的情感,將舞者的情緒物化,讓人們可以更好的融入到舞蹈表演中。由此可見,舞蹈技巧可以讓人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民族民間舞中的情緒,吸引人們關注舞蹈,對于舞蹈文化的傳播有著重要的意義。以《小伙、四弦、馬纓花》這一舞蹈為例,這一支舞蹈中運用了小翻、搶臉等舞蹈技巧,這些技巧讓演員們的情感可以更好的表達出來,提高了舞蹈的感染力進而將觀眾也帶入到了舞蹈之中。簡單的動作無法傳遞民族民間舞中所蘊含的情感,也不利于舞蹈形象的塑造,通過豐富的舞蹈技巧可以讓藝術形象更好的展示出來,完美的和民族民間舞中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結(jié)合。舞蹈和音樂一樣都具有高潮部分,而高潮的表達正是通過不同的舞蹈技巧所展示出來的,通過給予觀眾強烈的感官的刺激和情感刺激,將舞蹈推向高潮。一部優(yōu)秀的舞蹈作品必須要擁有高超的舞蹈技巧和細膩的情感,因此作為民族民間舞的創(chuàng)作者應當熟練的運用舞蹈技巧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舞蹈是一種藝術,民族民間舞則是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藝術,體現(xiàn)了民族的文化風格和藝術審美。民族民間舞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不再只局限于情感傳遞和烘托氣氛的功能上,開始逐漸走向藝術化的道路。舞蹈技巧作為民族民間舞中的特色組成部分,也對民族民間舞的藝術價值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楊麗萍的舞蹈為例,孔雀舞是楊麗萍的代表舞蹈,同時也是傣族舞蹈中的藝術瑰寶。楊麗萍用她別具特色的舞蹈技巧和舞蹈語言將孔雀舞與現(xiàn)代元素進行了深入融合,將孔雀的靈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提升了孔雀舞的藝術價值。舞蹈技巧將民族民間舞推向藝術化的發(fā)展趨勢,將技巧融入在舞蹈的情理和律動之中,升華了民族民間舞的藝術特性。
在現(xiàn)代舞蹈的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往往熱衷于拉丁舞等西方舞蹈的學習,使得民族舞的發(fā)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國的民族舞體現(xiàn)了一個民族的審美特點,融入了當?shù)氐奶厣囆g文化,是我國文化瑰寶中的重要財富。通過對民間民族舞的傳播和發(fā)展,可以傳遞舞蹈文化中的傳統(tǒng)文化意識和民族精神,對于我國軟實力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同時,利用民族民間舞中的舞蹈技巧可以為現(xiàn)代舞的發(fā)展提供靈感源泉,促進舞蹈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加快民族民間舞的創(chuàng)新型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