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碩晗 馬浩丹
杜麗娘和林黛玉都是古典文學作品中光輝的女性形象,他們出自名門之中,深受傳統(tǒng)封建思想的影響。在追求愛情方面,她們的結(jié)局大相徑庭。本文從其結(jié)局切入,通過對不同結(jié)局命運的原因分析,論述二者形象的不同意義。
杜麗娘與林黛玉是明清之際兩位典型的女性形象,在湯顯祖《牡丹亭》最后結(jié)局中,杜麗娘在“照妖鏡”前驗明是真人身?;实巯轮細w第成親。杜麗娘最后與心愛的柳夢梅得到認可并結(jié)為夫妻,一段有關(guān)生死的姻緣故事就這樣以大團圓作了結(jié)局。
與杜麗娘不同,林黛玉的結(jié)局是一場悲劇。程高本紅樓夢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癡情,黛玉吐血病重,把舊日詩稿都拿出來又撕又燒,心中滿腔憤恨,在薛寶釵和賈寶玉成親的那天她滿懷悲恨的離開了,雖然這一節(jié)續(xù)寫引得很多爭議,認為這并不是曹雪芹本意,但無論怎樣黛玉最后的結(jié)局無疑是香消玉碎,沒有見到寶玉最后一面。在封建生活現(xiàn)實中,婚姻首先要符合家族利益聽從家族安排,在當時賈府更是需要強有力的婚姻來緩解危機延緩家族的滅亡,寶黛相戀并不符合當時現(xiàn)實需求,最終走向悲劇為這場愛戀畫上句號。
明中葉以后,以皇帝為中心的封建統(tǒng)治集團腐化墮落、社會不安動蕩。思想方面,在理學的長期壓迫之下,此時“反理學”的進步思想愈演愈烈,《牡丹亭》在此時應運而生,將“情”“理”相對立起來,通過男女之情的敘述表達對于封建禮教壓迫的不滿。杜麗娘處在深閨之中,從未到過自家后花園,更是從未接觸男性,鞋上繡一朵花或者是一對鳥兒都會被母親訓斥。在被迫接受老儒生的“后妃之德”教導之時,對《關(guān)雎》感慨頗深繼而撥動了心弦,又在春香的引逗之去游園,盡情領(lǐng)略自然的春色的同時內(nèi)心激蕩不已,結(jié)果在《驚夢》中與柳夢梅有了云雨之歡。這樣對于情感的深切渴望極不符合當時社會傳統(tǒng)思想,后來杜麗娘更是在死后與閻羅君據(jù)理力爭,不變對柳夢梅的一往情深,歷經(jīng)千辛萬苦死而復生,在她最后結(jié)局之中,杜麗娘與柳夢梅在皇帝賜婚之下順利永生相許。這樣的結(jié)局符合當時主流評價標準,順應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可以說是完滿婚姻。有情人終成眷屬,更將湯顯祖對“情”的追求達到極致。曹雪芹作《紅樓夢》時,社會表面是盛世風光,實質(zhì)上已經(jīng)逐漸腐壞,矛盾加劇,危在旦夕。在書中黛玉同樣生于末世,賈家依靠世襲罔替得到官位,而非真才實學考取功名,時間久之賈家便在朝中無立足之地。并且賈家生活極盡揮霍,在王、薛、史家衰落和失利之后,賈家更是失去左膀右臂更加勢單力薄,元春之死更是重要導火索,賈家在雨打風吹之中已經(jīng)岌岌可危??陀^現(xiàn)實下賈家需要有較為穩(wěn)固的婚姻為自己的地位權(quán)勢保駕護航延緩衰敗,寶黛愛情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之下必然走向滅亡,這是一個悲劇,是愛情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也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杜麗娘出身南安太守杜寶家的千金小姐,父母視她為掌上明珠疼愛有加,錦衣玉食又甚少與外界接觸,受到的教育皆是儒教禮法。她的性格是復雜多樣的,一方面在壓抑之下有著對于愛情的狂熱追求和對現(xiàn)實的叛逆,她生活中是壓抑克制的千金小姐,而在夢中身心皆是按照本心行事??駸峥释妥非笫菍Ξ敃r社會的一種反抗,為情身死更體現(xiàn)了杜麗娘的“反叛精神”的獨特之處。但另一方面她又敬畏封建禮教,她在梅花庵與柳夢梅再次相見,二人情深幾許,但盡管如此,她內(nèi)心依然遵循“聘為妻,奔為妾”的封建思想,柳夢梅許婚與她,她的內(nèi)心仍沒有得到十分的安全感。還魂為人后,她認為“人需實禮”,依然要求柳夢梅尋到媒人明媒正娶才算禮成,經(jīng)歷千辛萬苦之后,二人在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認可下結(jié)為夫婦。杜麗娘為了追求愛情作出了殊死反抗,這是對于“情”的誓死追求,但她最后與柳夢梅的結(jié)合是在皇命之下,才能被主流社會所接受,把“情”回歸到合理的體制下,才會取得皆大歡喜的結(jié)果。從這點來說,湯顯祖沒有完全擺脫思想藩籬,而是在體制之下、在情理相容的觀念里,給杜麗娘深切的追求愛情一個完滿的結(jié)局。
林黛玉的人物內(nèi)心則是很大不同,早年父母雙亡,在賈母照顧下長大。她聰明伶俐才華橫溢同時體弱多病又性格敏感,林黛玉最早在家是按照男孩子教養(yǎng)的,首要的就是飽讀詩書,她也讀過當時禁書《西廂記》,更為《牡丹亭》中杜麗娘的遭遇所打動。她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決不妥協(xié),言語鋒利句句帶刺,第五回說她“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彼龔牟灰髮氂褡呤送窘?jīng)濟之路,寶玉更是把她引為知己,說:“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 她若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她生分了?!睂汍斓母星楦嘣谙嗷ダ斫獾幕A(chǔ)上精神互通,黛玉是清醒的,她通過自身獨特的思想和靈性與寶玉相互吸引,與寶玉站在同一戰(zhàn)線。她渴望純粹契合的感情,不是為了政治或天意而順從別人心意的婚姻選擇,她追求自身的個性解放,表現(xiàn)出的就是“專愛挑人不是”比“刀子更利害”的語言,在腐朽的賈府里,她始終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她自己,不受別人影響。黛玉至死沒有公開的對寶玉說一句相愛的話,但她絕不是愛得膽怯,而是傳統(tǒng)文化之下露骨的表白與她的身份所不符,她用她的行動表達。黛玉的思想同樣具有那個時代難得的“叛逆性”,她性情純潔高貴不染淤泥,但在難以抗衡的封建勢力壓榨之下,悲劇的結(jié)果是必然的。純粹真摯的追求沒有善終含恨而死,充分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不合理。
杜麗娘和林黛玉二人同中有異最終走向截然不同的結(jié)局,但二者都是文學史中守禮中不缺叛逆,溫婉中多是堅強的形象,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杜麗娘與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在當時的社會中產(chǎn)生巨大影響,對女性思想解放也起到了巨大作用。杜麗娘的形象是“至情”的代表,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辭》中寫道:“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睘榱藧矍樗梢苑纯梗c父相抗,更與生死相抗,只是為了追尋屬于自己的愛情人生。在理學的中心思想之下用生死追求表現(xiàn)感情的價值,宣揚個性解放。在商品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的時代,借男女之情表現(xiàn)封建禮教的不滿,對民眾個性解放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故有《牡丹亭夢》一出,令《西廂》減價,甚至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于臺上,甚至有少女讀其劇作后觸動心弦,以至于“忿惋而死”足可見其在民眾中的巨大影響。而《紅樓夢》中林黛玉與賈寶玉自幼青梅竹馬自然而然感情發(fā)展,從郎才女貌到相互了解,他們對彼此惺惺相惜,追求男女互相尊重、純粹真摯、精神互通的感情,有著難得的追求個性解放和戀愛自由思想。二人都通過感情線的描線描寫不斷充實人物性格,透過人物性格表現(xiàn)出最早的叛逆意識人性思想的光輝,對于當時封建勢力壓迫之下的民眾有巨大意義。
在文學中二者人物形象描寫以及高超的藝術(shù)水準也對后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杜麗娘的描寫之中加入很多的浪漫主義描寫,對理想的強烈追求,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描寫,人物心理的著重刻畫。對于感情又使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皆是對于戲劇內(nèi)容和手法的巨大影響和創(chuàng)新。透過愛情主題表現(xiàn)出多重的中心思想,多少年來《牡丹亭》深受讀者喜愛。而之后的《紅樓夢》更是塑造了極為成功的林黛玉的形象,雖柔弱扶風但內(nèi)心又無比倔強和堅強,透過黛玉性格特點我們可以觀察到人性深層次復雜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有著對人生意義的新的理解。
杜麗娘與林黛玉的精神上都閃耀著追求愛情追求自由的光輝,她們面對封建的壓迫,用自己的方式反抗,杜麗娘更側(cè)重反映的是當時社會背景下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對人性的戕害,結(jié)局在“情”“理”對立之下完成了融合。寶黛相戀則無關(guān)情欲,更像靈魂伴侶,兩位作者身處時代不同所寄托的情感也有所不同。但無論如何,兩位女子都在當時的巨大黑暗的封建力量下努力沖破“牢籠”,追求自己的愛情追求個性解放,努力為愛高歌,她們的性格特點及藝術(shù)特色都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