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干
平地一聲春雷響,夜幕仿佛被拉開一條狹長大口,那閃電白得耀眼。今夜零點,我被雷聲驚醒,遠處沉悶的雷聲由遠及近,突然在頭頂炸響,令人心驚肉跳,幾乎滾落床鋪。那一陣陣的雷聲,沉悶而高昂,粗獷而凌厲,大地好像要被震裂。我絲毫沒有睡意,窗外除了遠處的雷聲,好像一切都很安靜,有一種莫名的聲音縈繞耳旁,嚶嚶作響,我似乎聽到了萬物復蘇的聲音,聽到了心里期待許久的聲音,聽到了這一年之中最振奮人心的聲音。
春雷伴隨春雨敲窗打瓦,噼里啪啦,窸窸窣窣,滴在窗外擋雨棚上,清晰而刺耳,滴在房前屋后的闊葉樹上,讓我想起廣東名曲《雨打芭蕉》:雨打芭蕉嘩啦啦地響,可是你思念的淚在流淌,明知那是天上的雨呀,明知你呀身在遠方……雨打芭蕉嘩啦啦的響,點點滴滴落在家鄉(xiāng)土地上,是不是你在告訴我呀總有一天,你要回到我的身旁。
今夜,你那里打雷嗎?你可被雷聲驚醒?
今夜注定無眠,我索性坐起聽雨,原來夜空里聽雨也是一種享受,那似有規(guī)律卻又雜亂無章的嘀嗒雨聲,正演奏著動聽的旋律,和著嬌妻的鼾聲,構成一幅看不見的臥春圖,是那么的和諧,溫馨。
雷聲漸漸變弱,我也漸漸被睡意困擾,遂決定到夢里尋你。
前幾天,應朋友之邀,建了一個名為“河池鋼廠子弟學校教師群”的微信群,不曾想,仿佛一汪平靜的湖面被扔進一塊碩大的石頭,引出一串串綿延不絕的漣漪。群是出奇地活躍,一聲聲問候、一陣陣寒暄,仿佛失散多年的孩子找到了家,互述衷腸、追憶過去,好不熱鬧。
是什么令這個群反響如此巨大呢?我思忖良久,那應該是失去的舊情在作祟,那舊情是真情,那舊情沒有一點兒矯揉造作,那舊情是曾經(jīng)的生活再現(xiàn)。
河池鋼廠職工子弟學校隨著國有企業(yè)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消失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那是一所從小學到高中的全日制學校,曾經(jīng)蜚聲鼓噪一時,為高校輸送了一大批優(yōu)秀學生,為企業(yè)職工解決后顧之憂。曾經(jīng)的輝煌,令許多在那里工作過的同事引以為傲,那時候,到那里工作的必須是國家和自治區(qū)統(tǒng)一分配的中師、高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
那里留下了許許多多年輕人的青蔥歲月,那里有志青年充滿理想、激揚文字、斗志昂揚的地方,那里是來自全國各地青年的第二故鄉(xiāng),那里是鍛煉錘造年輕人的好地方。
那里充滿人情百味,那里充滿歡聲笑語,那里充滿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那里還留下許多不舍。那里一去不復返,那里已是遙遠的記憶。
為了方便省外及家遠的學生能過好兩個節(jié)日,學校決定自三月三加清明節(jié)加調課加星期六星期日攏共放十天假,轉眼間假期就結束了,時光飛逝?。《嗄陱氖聦W生工作,最令我頭疼的是,哪怕學校放的假再長,也還是有個別學生因為種種原因請假再延后一兩天才來學校,諸如沒買上票的、哥哥姐姐結婚的、誰誰誰生日的、親人去世的、生病的、家里有事的,凡此種種,理由貌似充分,卻又經(jīng)不起推敲。
比如說買不上票的,那為什么你不提前買,非要等到要出發(fā)那天才去買票,更何況現(xiàn)在購票可以提前很多天了。
又比如說親人過世,以前我教中職生時,有個學生總是以這個理由請假。兩年間,他家有很多親人過世,也是夠可憐的了,后來有一次他說爺爺病逝了,我打電話一核實,接電話的剛好是他爺爺,嚇了我一跳,他爺爺也被他氣得夠嗆。
再說生病,有些學生也經(jīng)常用這個理由,病假病假,因為病都是假的,“老師,我肚子疼”,肚子疼看不見摸不著,只有你知我知心知肚明。
最令我氣惱的理由是家里有事,請假幾天,這個理由最荒唐。誰家里沒有事,母豬生仔、小孩發(fā)燒、今天砍甘蔗、明天種玉米、菜園要澆水、禾苗要施肥,哪個不是事。當然,真的有事,真的有必要請假,老師也會同意的。關鍵是我們自己這一關過不過得去,請假是給我們自己請的,不是給老師請的。但凡要請假,你就要權衡哪頭輕哪頭重,如果家里的事比你的學業(yè)重,則請,反之則不請。如果你覺得上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何愁沒有請假的理由。
收假了,今天不知道又收到什么新的請假理由,且等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