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藏巖 趙曉曉 白洋
摘 要:以《城軌交通規(guī)章制度》課程為研究對象,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通過問題拋出,學生思考,分組討論,小組回答,個人搶答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小組積分和個人積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設計為課前預習,課中將知識點融入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等題型中,學生在讀題、討論和思考的過程中消化知識點。由于不同題型的變換,既不枯燥也不單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課程的開展,學生參與度增加,低頭率降低。
關鍵詞:問題導向法;積分制;題型變換;低頭率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1-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1.005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當代大學生在特定的成長環(huán)境下長大,他們習慣通過電子產(chǎn)品獲取各種信息、知識。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今天在電子產(chǎn)品熏陶下長大的學生,在新時期背景下,教師應該改變其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來激勵學生學習。通過教學主體的改變,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較高的教學效果,因此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如何讓學生上課時降低低頭率,增加抬頭率,已經(jīng)成為目前教學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個難題,也是當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教育界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活動,從線上到線下,從“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法[1]、慕課[2]、5E教學模式[3]、在線開放課程到項目教學法[4]、翻轉課堂教學法[5]、頭腦風暴法、案例法等。這些教學法的實施對提高學生的抬頭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課下聽,該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是知識的系統(tǒng)性比較強。在學習中,如果能夠將教師課上所講的學會,那么學生的理論基礎就比較扎實,對其技能提高等方面非常有幫助。對于高職院校,主要培養(yǎng)應用技能型人才,他們更注重實踐操作,對于理論知識的要求相對較弱,同時有些學生的自控力較差,能夠系統(tǒng)性掌握理論知識的比例較小。另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教學,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發(fā)展空間,學生難以發(fā)揮出自主性和能動性,主要是被動接受,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十分不利。
當前,在新時代背景下,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當前各學校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更需要進行改革。采取以學生為主體,激勵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成為高職院校培養(yǎng)學生的一個重要責任和擔當。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通過互動性學習、階梯性學習等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找到“成功感”,從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入到學習中來,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現(xiàn)狀
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教學方法,因人施教對學生加以引導,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課堂教學,筆者認為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一)學生習慣性低頭
有些學生會在上課時習慣性的低頭。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高職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或者是對專業(yè)沒有興趣,對未來沒有具體的規(guī)劃,有些學生甚至對自己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的興趣點在哪,造成學生在上課時毫無興趣。當學生不扮演聽眾這個角色時,教師上課備課再充分也發(fā)揮不出作用來,因此,教師還需要一個角色那就是導演,讓學生以演員這個角色融入戲中,他們自己既是演員又是觀眾,增加學生的參與感。
(二)被動思考
很多高職學生的性格好動不好靜,上課時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主動學習意識淡薄,高考中成績相對較低,自信心不足,課堂上不善于表達自己,比較害羞。很多同學上課不愿思考,不愿思考與學習有關的問題,不愿思考教師講的內容,只是被動接受,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比較弱[6],上課時很難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找不到學習狀態(tài),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收獲甚微。因此,教師需要一步步引導學生去思考,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由于高職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以上兩方面的問題,對于普通課程的學習都很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對于《城市軌道交通管理規(guī)章制度》(以下簡稱《規(guī)章制度》)這類知識點零碎、內容枯燥單一的課程,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低,在上課過程中更易走神和低頭看手機,教學難度相對較大。
三、課程改革方法
鑒于以上問題,在課上內容十分豐富的情況下都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更何況是內容枯燥乏味的規(guī)章制度這類型的課程。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對《規(guī)章制度》這門課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課前課中課后相貫通的教學設計,課堂上采用積分評比、問題引導的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實施過程主要從以下五點進行闡述。
(一)課前線上預習
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線上資源非常豐富,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規(guī)章制度》這門課上,教師可采用線上知識點課前預習。課前將課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以文字或PPT的形式發(fā)布到學習平臺上,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明確課上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點,同時了解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對于不了解或不懂的知識點可先利用線上微課或慕課資源進行預習,從而做到課堂上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學習,也為課堂上能夠參與小組和個人答題做好準備。
(二)課堂積分評比制
課堂上積分評比分兩種模式同時進行:小組評比和個人評比。
小組評比,一方面通過各個小組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講解和評比,回答相對全面的小組可多加分;另一方面對容易混淆的制度規(guī)章以多選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各小組成員之間討論回答,根據(jù)結果加分。題目答案填寫在課前在黑板上畫好的表格里,各個小組的答案清晰可見,小組之間的博弈公開公正,且貫穿于課程的始終。
個人評比,為鼓勵更多的同學參與到課堂中來,在進行小組評比的同時還進行了個人專項加分。個人加分通過三種途徑實現(xiàn),一是通過對各個小組討論的答案進行修正的形式給予加分,考慮到小組討論的答案可能個別同學有異議,允許個別同學在小組答案旁邊注明自己的答案,如果個人修正正確則給個人加分。二是通過判斷題搶答的形式進行個人加分,同時要求對題目進行相應的解釋。三是對所學知識復習進行填空題作答給予加分。個人加分由班長負責,公開公正,貫穿課程始終。
(三)課堂題型多樣性
課堂上題型分為案例分析、選擇題、判斷題和填空題四種題型,其中案例分析多為事故處理規(guī)則,舉出典型事故,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來加深對典型事故的處理規(guī)則認識。選擇題分為多項選擇題和單項選擇題。選擇題的選項多為課本的崗位職責、作業(yè)標準和服務原則等,對于不同崗位之間容易混淆的崗位職責和作業(yè)標準多以多選題的形式出現(xiàn),這里需要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判斷題和填空題以搶答題的形式出現(xiàn),這類題目多為對前面知識點的回顧和復習,使學生對前面知識點加深印象,同時能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搶答的形式刺激學生的腦神經(jīng),使學生保持興奮積極的狀態(tài),能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四)懲罰與獎勵并存
課堂上學生通過搶答和修正小組答案的形式為個人增加積分,提高平時成績。同時在課堂上如果出現(xiàn)學生低頭看手機的情況則會扣除個人積分,這樣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負分的現(xiàn)象,如果期末時學生的個人積分為負分,則直接不通過。被罰后的學生為了保證積分為正或提高平時成績,則需要在課堂上積極搶答。
通過以上教學方法的實施,一個學期下來,學生上課的主觀能動性有所加強,低頭率降低,參與課程的學生數(shù)量大幅增加,同時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掌握也得到了加強。
四、存在問題
在增加抬頭率,降低低頭率的積極改進下,一個學期下來,筆者通過課堂反思發(fā)現(xiàn)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教學時間難以掌控
在課堂上學生積極討論的時候,只要不偏離主題,不太好把握時間將其打斷,在這種情況下,則存在著知識點教學時間延長的情況。但也有些題目,枯燥生澀,沒有可擴展延伸性,此類題目則進行得相對比較快,因此總體下來教學時間不好掌控。
(二)搶答題目難度難以把握
在上課中發(fā)現(xiàn),搶答類題目過于簡單的,存在十幾名同學同時搶答的現(xiàn)象,這種情況下則個人加分較多,課堂秩序不好把握。對于過難的題目,學生需要一定的思考時間,有時則會冷場。因此,在備課中,對于搶答題目的難度需要認真思量。
(三)思考
通過以上教學改革分析認為,對于《城市軌道交通管理規(guī)章制度》這門課程,在教學中采用問題引導型教學方法是完全可行的,通過問題引導,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降低低頭率,學生低頭看手機的習慣可以得到控制;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
五、結語
對于《城市軌道交通管理規(guī)章制度》課程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通過分組討論,小組回答,個人搶答的形式進行教學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熱情,增加了抬頭率,降低低頭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曉娓.“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微課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智庫時代,2019(43): 215.
[2]段寧.基于“慕課”思想對高等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探討[J].高教學刊,2019(19):127.
[3]戚英杰.“5E”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模式教學效果的對比研究——以“放大電路”教學為例[J].工業(yè)技術與職業(yè)教育,2019(3):56.
[4]杜娟.以項目導向教學法看內科護理學課程改革[J].智庫時代,2019(41):167.
[5]王春麗,沈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智庫時代,2019(41):170.
[6]梁燕冰.“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下高職院?;旌鲜浇虒W模式的實證研究[J].廣州職業(yè)教育論壇,2019(5):75.
作者簡介:肖藏巖(1979.5— ),女,漢族,河北武邑人,講師,研究方向:交通運輸、高職教育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江蘇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校級教研項目《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院?!岸嘣啤比瞬排囵B(yǎng)模式探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ES20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