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榮 陳曉嵐
(1.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江蘇南通 226001;2.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南通 226001)
慢性腎臟病(CKD)是世界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許多CKD 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或心血管病變,這往往是CKD患者最危險的心血管并發(fā)癥,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死亡病因[1],除傳統(tǒng)性因素外,非傳統(tǒng)性因素如貧血、低蛋白血癥或各種其他尿毒癥因素也與之有關。紅細胞分布寬度(RDW)是對紅細胞群體大小變異性的測量,目前RDW與CKD 患者的冠脈事件方向研究較多,但對于心肌肥厚之間的聯(lián)系研究則相對較少,本研究觀察RDW 與未進入透析階段的CKD 患者左心室肥厚之間的關系,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6 月至12 月在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就診的122 例CKD 非透析患者,其中男性83 例,女性39例,年齡 50 ~ 73 歲,平均年齡 (62.39±3.74)歲。CKD 的診斷標準[2]為:腎臟病進程≥3 個月的,對健康產生影響的腎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包括以下條件之一:腎小球濾過率(GFR)≤ 60 mL/min/m2;白蛋白尿(AER>30 mg/24 h,ACR>30 mg/g);尿沉渣異常;小管功能障礙導致的電解質異?;蚱渌δ墚惓?;組織學檢測到的異常;影像學異常。排除標準:①不愿意配合本次實驗患者;②先天性心臟病者;③冠心病、嚴重心臟瓣膜病、風濕性心臟病、嚴重心力衰竭、腦出血、腦梗死等患者;④近3 個月發(fā)生急性感染、創(chuàng)傷、手術者;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⑥血液系統(tǒng)疾?。虎叱D旮咴钫?;⑧惡性腫瘤患者。本研究經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倫理批準文號:2019KS035)。
記錄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身高、體質量指數、吸煙史、高血壓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癥史、血壓等。實驗室檢查指標包括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超敏 C 反應蛋白(CRP)、血鈣(Ca)、血磷(P)、甲狀旁腺激素(PTH)等。122 例受檢者在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心超室由同一醫(yī)師完成檢測。測定方法如下:患者左側臥位,以胸骨旁左心室長軸切面,使用美國GE VIVID-E9 心血管高端彩超機測量以下指標:左心室舒張期內徑(LVDd)、左心室收縮期內徑(LVDs)、室間隔厚度(IVST)、左室舒張期后壁厚度(LVPTW)、射血分數(EF),檢測完成后記錄下各項指標。
根據LVMI 水平將122 例受檢患者分為兩組:左心室肥厚組(A 組,n=100),非左心室肥厚組(B 組,n=22)。LVMI= 左 心 室 心 肌 質 量(LVM)/ 體 表 面 積(BSA)。LVM=1.04×(LVDd + IVST + LVPTW)3-LVDd3]-13.6。BSA=0.0061× 身高(cm)+0.0128× 體質量(Kg)-0.1529。LVH標準為:男性LVMI>115 g/m2,女性LVMI>95 g/m2[3]。
本研究所有資料統(tǒng)計分析均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相關性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分析LVH 的獨立相關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ROC 曲線計算RDW 對LVH 的預測效應,定義檢驗水準為0.05,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 組與 B 組間平均年齡分別為(63.29±2.67)歲和(58.27±7.59)歲,A 組的收縮壓、RDW、P 明顯高于 B 組,A 組的RBC、Hb、Ca 明顯低于B 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組的PTH 之間[79.7 (45.5,168.9) VS 35.1(24.3,6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指標比較()
組別 例數 收縮壓(mmHg)RBC(×1012/L)Hb(g/L)A組 100 144.93±23.00 3.79±0.84 113.70±28.20 B組 22 127.59±18.70 4.44±0.63 128.77±31.77 P 0.001 0.001 0.028 A組 14.74±1.79 2.16±0.18 1.31±0.47 79.7(45.5,168.9)B組 13.93±1.63 2.22±0.07 1.11±0.25 35.1(24.3,63.3)P 0.025 0.019 0.006 <0.01images/BZ_10_1270_3024_2301_3083.png
根據兩組LVMI 水平與各項指標分別進行 Pearson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LVH 與收縮壓、RDW、血磷、PTH 等指標呈正相關(P > 0.05),LVH 與 RBC、Hb 等指標呈負相關(P > 0.05)。
LVMI 與 RDW、RBC、Hb 等有相關性,將 RDW 按中位數(14.0%)分為兩組后,聯(lián)合以下指標納入logistics 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RBC 與RDW(>14%)是左心室肥厚的獨立危險因素(OR=0.251,95% CI 0.077,0.823,P=0.022)。
曲線下面積為 0.677 (95% CI:0.545,0.809,P=0.009),cutoff 值為 13.45%,RDW 預測 CKD 患者 LVH 的敏感性為75.0%,特異性為63.6%,見圖1。
圖 1 RDW 預測 CKD 患者 LVH 的 ROC 曲線
LVH 是CKD 常見的并發(fā)癥形式之一,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關,也與CKD 患者的致命心血管結果相關[4]。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eGFR <30 mL/min/1.73 m2的CKD 患者中,約有50%的患者合并有LVH[5]。
RDW 作為血細胞計數的一項指標,不僅可以用來評估不同類型的貧血,而且在許多心血管疾病中,RDW 是一個有效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預測因子,對心肌病變同樣有預測作用。已有實驗研究了高血壓患者RDW與LVH的關系,發(fā)現(xiàn)在新發(fā)高血壓患者中,RDW 水平越高的患者發(fā)生左心室肥厚的可能性越大,這一結果提示了RDW 在早期檢測炎癥狀態(tài)和作為高血壓患者的心肌損害的潛在標志物的作用,表明RDW 與LVH 之間存在關聯(lián)[6]。但在CKD患者中RDW 與LVH 之間存在關聯(lián)的研究不多。
本研究發(fā)現(xiàn)RDW 與LVMI 水平呈正相關(P >0.05),RDW(>14%)是左心室肥厚的獨立危險因素,RDW 水平預測CKD 患者 LVH 的 ROC 曲線下面積為0.677 (95% CI:0.545~0.809,P=0.009)。上述研究結果提示RDW 升高可作為臨床中預測非透析慢性腎臟病患者LVH的重要指標。
RDW 升高和LVH 之間關聯(lián)的一種解釋可能歸因于慢性炎癥。慢性炎癥可能導致RDW 水平升高,RDW 增加反映了潛在的慢性炎癥,這可能導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7]。但在我們的研究中,CRP 與LVH 無關,這也顯示RDW 可能在預測LVH 方面比CRP 更敏感。RDW 與LVH相關的另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可能是引起氧化損傷的氧化應激。事實是,氧化應激增加會導致參與細胞功能和穩(wěn)態(tài)的大分子、細胞膜、DNA 和酶的氧化和破壞,繼而引起信號通路的激活和誘導心肌肥厚,切斷這一途徑可以防止心肌肥厚的發(fā)展,而氧化應激可能是RDW 增加的潛在生物學機制[8]。因此,這也從側面提示RDW 與LVH 進程相關。
綜上所述,盡管RDW 與LVH 相關的機制尚未十分明朗,本研究提示RDW 是預測CKD 患者LVH 的有價值指標。希望能研究結果能給臨床CKD 患者心力衰竭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治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