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
在城市游走,卻向往自然;為藝術傾倒,反向生活掘進;向天而歌,哪怕喉嚨沙啞。
深夜無眠,每個人都會經歷些難熬的時光吧。難以入眠,想象中可以去做些瘋狂的事情發(fā)泄一番,喝醉酒、開賽車、玩滑板……折騰到最后讓自己一點力氣都沒有了,自然會睡去吧?然而,人到中年,誰還能這么有激情做些出格的事情?
白天看過的以描繪美國現(xiàn)代都市生活風景聞名的畫家愛德華·霍珀的畫突然清晰地展現(xiàn)在眼前。那是一幅名叫《夜行者》的作品,餐館明亮的燈順著乳黃色的內墻和很厚的玻璃墻投射到街上,給人一種溫暖的假象。但隨之而來,厚重透明的轉彎玻璃幕墻、空闊無人的街道和餐館對面大部分隱藏在黑暗里的毫無特色的橘色高樓給了人非常明顯的寂寥感和空闊感,很寂靜的畫面。再看餐廳里邊,環(huán)形的餐桌上,背對著人的是個西裝革履的男子,對面有同樣穿正裝戴禮帽的男子和穿紅衣服的女子,在三個顧客中間,是一位穿白色海軍制服模樣的侍者,正彎腰取什么東西。畫家似乎沒有對這四個人做基本的面部刻畫,這四個人也沒有什么特殊的手勢和姿勢,感覺他們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此明亮的晚間餐廳,卻讓人感到如此的冰冷和沉靜。玻璃幕墻的透明和厚重,讓畫面給人“囚禁”與“限制”的感覺。畫家自己曾這樣介紹這幅畫:“我是從位于格林威治大街一個街角的餐館里獲得靈感的……在那里我或許在無意中看到了這座大城市的孤獨?!?/p>
“孤獨是可恥的”,好多年前有歌兒這么唱。大學時候有個講文學的老師曾經很有預見性地說,你們不要多年以后午夜夢回的時候哭泣,從年輕時就時常提醒自己不要陷入那樣的境地。那時候聽聽這樣的話,并不往心里去。今夜卻很想和老師對話,午夜夢回,不對,連夢都沒有的人,靠什么拯救自己?不能打擾朋友圈里的任何人,不能驚動任何親戚朋友。
蟄伏在被子里,把自己裹成蠶繭里的蛹一般,溫暖立馬從四面?zhèn)鬟f過來。黑暗和溫暖,突然顯得很和諧。今夜我能靠自己熬過去嗎?和霍珀相比,我們都是鈍感力的人吧。當他經歷1929年以來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各種困境后,就敏銳地捕捉到現(xiàn)代人普遍的生存狀態(tài)和孤獨情緒,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作品。他畫中的環(huán)境或是街角,或是機場,或是餐館,或是商場,人物或站在旅館的床邊讀信,或在酒吧獨酌,或從行駛的列車窗口朝外觀望,或在旅館大堂閱讀。正是城市的單調、乏味和人們的隔離感、異化感,讓他找到了創(chuàng)作主題。
在一封給朋友的信中,霍珀曾談及這個問題:“沒有什么情緒是沒有表現(xiàn)價值的,中午在滾燙的太陽照射下的瀝青路、停靠在路軌旁的舊汽車、夏天蒸發(fā)成水汽的雨水,都可以解除我們無助的厭倦……所有沉悶的、平凡的美國城市生活以及隱藏在城市景觀背后的孤獨,都是我表現(xiàn)的對象。”
在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國慶節(jié),睡在異鄉(xiāng)的床上,周圍什么熟悉的景物都沒有的時候,我失眠了。這樣的場景很適合理解霍珀。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是“為什么霍珀的畫如此打動我們?”其中有個回答是“因為我們都很孤獨,在畫作中找到了自己”。失眠的背后,或許就是無法面對的孤獨。
幾年前,我家床頭掛了一幅日本現(xiàn)代畫家東鄉(xiāng)青兒的畫,一個容顏模糊的女子,裹著頭巾穿著蓬蓬裙站在畫的前端,她的手輕撫臉頰,背景中有巴比倫或希臘神廟似的柱式建筑物,整幅畫取名《望鄉(xiāng)》?,F(xiàn)代人們感覺到的無聊、孤獨、乏味、懷鄉(xiāng)、寂寞等等,在不寫實刻畫人物面貌和場景特點的霍珀和東鄉(xiāng)青兒的畫里,得到了情緒方面最突出的表現(xiàn)。站在畫滿孤獨和憂傷的畫作前,你們感到安慰和溫暖嗎?我是可以安心睡一會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