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芊羽 謝海濤
摘要:智能手機的普及推動了大學校園內移動學習新模式的應用,但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自主學習仍存在低效性。以南京林業(yè)大學本科學生為樣本對象,調查智能手機及移動學習使用情況,發(fā)現(xiàn)學習者個人自律性不高、學習資源缺乏針對性、學習環(huán)境易受干擾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主要原因,提出學習者應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學習平臺應開發(fā)針對大學生的學習資源,學校應建立統(tǒng)一的學習資源平臺等建議。
關鍵詞:移動學習;自主學習;智能手機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2018年南京林業(yè)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智能手機時代大學生移動學習調查研究”(2018NFUSPITP314);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林業(yè)供應鏈協(xié)作機理、協(xié)作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2015SJB047)。
引言
智能手機的普及、數(shù)字化校園建設的推進,為大學生移動學習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移動學習新模式逐漸在大學校園內得到推廣和重視。移動學習是指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移動設備獲取學習資源、與他人進行交流協(xié)作、實現(xiàn)知識建構的過程[1],其主要優(yōu)勢是學習形式的便捷性、個性化[2],學習內容的形象化、具體化等[3]?;谥悄苁謾C的移動學習,滿足了大數(shù)據(jù)時代人們碎片化學習的需求,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效率[4]。部分學者的研究結果也表明,采用移動學習對學生學習績效的提高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5][6]。但也有學者認為大學生處于不斷變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更易受外部各類信息影響而分心,導致移動學習效果不佳[7],移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也不夠[8]。本文通過實地調查了解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移動學習的現(xiàn)狀和問題,進而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1、大學生智能手機移動學習調查及結果分析
為了更好的利用移動學習新模式,提高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移動學習的效果,筆者設計了專門的調查問卷,針對南京林業(yè)大學不同性別、年級、專業(yè)的學生開展抽樣調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以了解大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和運用智能手機開展移動學習的現(xiàn)狀及問題。
1.1 調查方式
在數(shù)據(jù)調查中,我們通過分層抽樣方法發(fā)放問卷,共對在校大學生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285份,問卷回收率95%,剔除無效問卷12份,有效問卷273份,問卷有效率為95.8%。
1.2 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樣本涉及本科一、二、三、四年級的學生,其中男生占比42.9%,女生占比57.1%,使用過手機進行移動學習的學生人數(shù)占比為93.2%,同時在上大學前能使用手機學習的人數(shù)比高達83.5%,可見南京林業(yè)大學本科生利用智能手機進行移動學習的現(xiàn)象已普遍存在。
圖1顯示,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主要用途排在前三位的是視頻娛樂(29.4%)、社交聊天(25.6%)和移動學習(23.6%),從占比上選擇移動學習的學生人數(shù)僅為五分之一左右,可見移動學習并非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最為重要的第一選擇,大學生應用智能手機更多是娛樂社交方面,這也是當代大學生的通病。
通過對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時長(圖2)的分析,發(fā)現(xiàn)高達56.75%的大學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在6小時以上,可見除了日常生活與上課時間以外,大學生都沉溺在智能手機當中,對智能手機成癮情況十分嚴重。
對移動學習的了解如圖3所示,偶爾或只有在需要時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移動學習所占比例分別是32.9%和53.4%,真正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手機和碎片化時間全身投入學習的大學生僅有9.6%,相對校內大學生總人數(shù)而言還是比較少的。
此外,針對學習者學習的內容,調查結果顯示所有調查者中最為主要的是外語學習(71.23% )。問卷中列出了當前比較熱門的學習類APP,結果分析發(fā)現(xiàn)調查者最喜歡使用的前三類APP為知乎(76.7%)、百詞斬(67.1%)和中國大學慕課(45.6%),如圖4所示。
通過以上分析,當前大學生超過半數(shù)使用智能手機時長大于6小時,但真正了解并善于進行移動學習的比例僅為9.6%,可見大部分學生過分使用智能手機在娛樂社交中,致使移動學習仍處于低效率狀態(tài),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有效的移動學習成熟模式;大學生在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移動學習時易受其他信息的影響,注意力分散,影響學習效率;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移動學習只是為了通過考試而并沒有其他擴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不夠。調查結果分析揭示了大學生利用智能手機移動學習的主要問題,下面將從學習者個人、學習資源和學習環(huán)境三個方面對問題的原因開展深入分析。
2、大學生利用智能手機移動學習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 學習者個人角度
移動學習是學習者利用自身設備和碎片化時間學習的模式,盡管其幫助學習者利用零散時間,但有相當一部分學習者效率低下,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好[9],這與我們調查結果一致,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移動學習時的效率和效果低于傳統(tǒng)課堂。這源于大學生缺乏足夠的自律性,不能很好規(guī)劃移動學習的內容與目標。
2.2 學習資源角度
首先,移動學習資源的標準化難以確定。目前移動學習資源的開發(fā)技術混雜,導致移動學習資源的可移植性差。移動學習資源雖多但學習者查找其準確需要的資源仍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其次,智能手機屏幕顯示與交互方式和計算機不同導致學習者不能簡便操作相關APP[10]。一些學習視頻或文件存在不能轉碼、點開等問題導致學習者不能簡便操作相關APP。最后,市場上的學習軟件很多,但缺少針對性和專業(yè)化的課程。除了一些英語學習APP,其余基本上都是集合型軟件,目的是為了滿足大眾市場,缺少針對性和專業(yè)化的課程,這對學習者篩選自己所需的材料資源造成時間的浪費。
2.3 學習環(huán)境的角度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師生間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促使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及時理解。移動學習時,大學生處在完全依靠自覺性的情境中,不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甚至是智能手機潛在的誘導功能,即一些App根據(jù)學習者平時使用手機的記錄,推送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到手機桌面,吸引注意,從而誘導學習者打開這些與學習無關的網(wǎng)頁[11],讓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3、提高大學生智能手機移動學習效果的對策建議
調查結果表明,智能手機移動學習的新型學習模式逐漸受到大學生的喜愛,但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和移動學習初衷相背離。為提高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移動學習的效果,依據(jù)學習者個人、學習資源和學習環(huán)境三個方面問題的原因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3.1 學習者個人角度
學習者應適應當前利用智能手機移動學習的新模式,增強個人自主學習的意識,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真正有效的規(guī)劃碎片化時間并利用智能手機所帶來的便利,選擇滿足自身需要的學習課程等資源,把移動學習發(fā)揮到最大化;同時,作為在校大學生,還應選擇正確的學習平臺,具有正確道德觀和法律意識,避免不良資源的誘惑。
3.2 學習資源角度
開發(fā)者應當從學習者需求出發(fā)開發(fā)適合大學生智能手機移動學習的學習資源、WAP學習網(wǎng)站及客戶端。通過簡化使用流程,提高易操作性,歸集統(tǒng)一學習資源,建立一套標準化規(guī)范,供使用者便捷高效的搜查資源并建立移動學習網(wǎng)絡社區(qū),節(jié)省學習者時間和精力,提高學習群體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3.3 學習環(huán)境角度
學校應開發(fā)專門針對本校學生的資源平臺,分專業(yè)院系上傳不同資源或教學視頻,供大學生集中查找,也避免了學生查找不同資源所花費的時間,甚至網(wǎng)絡上一些付費課程,并不涵蓋課堂涉及知識點,但學校的資源平臺就可以解決此類問題。
4、結論
隨著5G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移動學習的新模式必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根據(jù)調查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結論:(1)當前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但他們對移動學習的了解程度不夠并且使用高頻大多存在于考試周;(2)當前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移動學習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習者個人自律性不高、學習資源缺乏針對性、學習環(huán)境易受干擾;(3)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是一把雙刃劍,為提高大學生移動學習效果,學習者應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學習平臺開發(fā)應更具有針對性,學校應建立統(tǒng)一的學習資源平臺。
參考文獻
[1] 謝曉林,余勝泉,程罡,黃燁敏.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新發(fā)展[J].開放教育研究,2007(05):12-25.
[2] 卓毅,李亞麗.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在大學生中的應用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9(05):45-51.
[3] 廖吉林,楊加猛.高校微課建設與應用問題研究——從教學管三個角度[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40(10):168-171.
[4] 姜強, 趙蔚, 王朋嬌等.碎片化學習視域下基于智能手機的大學生移動學習認知研究[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2014(01):37-42.
[5] 王辭曉,董倩,吳峰.移動學習對學習成效影響的元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8,36(02):67-75.
[6] 鄭蘭琴,崔盼盼,李欣.移動學習能促進學習績效嗎——基于2011-2017年國際英文期刊92項研究的元分析[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8(06):45-54.
[7] 孟男,雷靂,王興超.移動學習的形式、理論基礎及面臨的挑戰(zhàn)[J].教育科學研究,2017(10):76-80.
[8] 周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智能手機對大學生課堂學習影響研究[J].電子商務,2019(09):70-71.
[9] 李秋珍.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大學生自主學習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 2019(03):90-91.
[10] 李平.基于智能手機的大學生移動學習需求調查[J].軟件導刊, 2014,13(07):150-153.
[11] 晏嘉煒,周春應.大學生智能手機成癮傾向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J].電子商務,2019(09):93-94.
作者簡介:
金芊羽,南京林業(yè)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通訊作者:謝海濤,博士,講師,南京林業(yè)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林業(yè)管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