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近年來我國引進的先進音樂教育體系,自引入我國后,受到廣大音樂教育者們的認可與推廣。該教學體系的教學目標人群下至幼兒音樂啟蒙,上至高校音樂教學及成人音樂素養(yǎng)培訓,由此可見該體系是具有極強的教學價值及科學性。本文立足于從高校音樂教學,力求探尋在使用了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高校音樂教學的更深層次的價值所在。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原本性;價值
一、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簡述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與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以及柯達依音樂教育體系,被稱為當今世界影響最廣且影響力極大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其中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及“原本性音樂”的基本理念,與我國新時代教育理念基本吻合,使其在被引入我國后,廣泛的運用到了幼兒、中小學、職業(yè)院校及高校的音樂教育領域中。奧爾夫認為,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從“元素性”的音樂教育入手。而所謂“元素性”的音樂教育不單單只有音樂,還應該是密切聯(lián)系舞蹈、動作、語言等,一系列元素相結合而形成的一個綜合性的整體。奧爾夫要求所有的參與者都回歸自然,達到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并且發(fā)揮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創(chuàng)作和設計屬于自己獨特的音樂。
二、現(xiàn)階段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我國高校的現(xiàn)狀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運用已經(jīng)存在了較長時間,其教學實踐價值顯著,在對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音樂思維、音樂素養(yǎng)及從教能力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提升。但就現(xiàn)階段而言,或多或少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在授課中,容易把自身對音樂的感受以及理解強加于學生身上,使得學生缺乏自身對音樂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又如奧爾夫音樂教學在高校的課程設置或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都處于雞肋地位,而非核心課程,所以在教師的配置上也非專職教師,反觀學生也會弱化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這也就使得該課程的授課質(zhì)量不高,學生參與度與重視不足,最終導致授課效果欠佳。
三、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高校教學中的價值
在眾多高校中,奧爾夫音樂課還僅為選修課,選擇該課程的學生也不一定都是音樂專業(yè)的學生,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對音樂的理解和認知是較為淺薄的,其音樂基礎也是相對薄弱的,但也正是如此,才更能體現(xiàn)出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價值所在。
(一)能更好的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正所謂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而奧爾夫音樂的教學目標之一正是培養(yǎng)和建立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奧爾夫音樂教育觀念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貫穿其中,這就使得學生能夠以一個主人翁的姿態(tài)積極參與到音樂的學習過程當中,從而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去享受與感悟音樂。同時,還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愿意進一步的對音樂進行探索。
(二)能夠更好的拓寬學生的音樂思維想象力
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作為主導對學生進行傳授相關音樂知識,比如學唱一首新歌,大部分情況下是由老師教唱一句,學生學唱一句,反復進行。而在教唱的過程中,也因為老師對歌曲的自身理解,加入了很多主觀的因素在其中,學生學出來的音樂自然就加上了老師對其歌曲的理解,這樣就大大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
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的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原本性”,在這種觀念下,學生在學習一個新的音樂的時候,老師是不會做過多干涉的,這一切都需學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在必要的時候老師會給予一定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積極理解、體驗與學習音樂,同時更好的建立一種對音樂的獨立思維能力與想象力。
(三)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對音樂的表現(xiàn)力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提倡“元素性”音樂教育,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單單僅學習單一的音樂,而會通過更多的途徑進行,比如語言、動作、舞蹈等?!稑酚洝分袑懙溃骸肮矢柚疄檠砸?,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段話很好地表達出了音樂的真諦,其實就是通過多種元素來抒發(fā)其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而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學生能夠多樣的去表達自身對音樂的理解與感悟,同時傳遞給他人。
(四)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和建立學生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還加入了很多游戲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在游戲中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同時也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在游戲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不定的因素,這就會出現(xiàn)多種不確定的結果,而恰恰是音樂各種不定的因素所導致的各種結果,能夠使得學生愿意去嘗試和創(chuàng)新更多的方案,體驗更多的結果,這種嘗試新方案的思路正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體現(xiàn)。創(chuàng)新就是為了打破固有的慣性思維,從而能夠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在音樂的歷史進程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流派與思潮,而現(xiàn)今社會正需要這種創(chuàng)新意識,所以對于現(xiàn)階段高校學生來說,培養(yǎng)和建立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是必不可少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在高校的音樂教學中,加入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可以取得傳統(tǒng)音樂教育無法達到的效果。無論是在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及思維想象力,還是在促進學生對音樂的表現(xiàn)力,以及培養(yǎng)和建立學生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都有明顯的作用。正是這樣就更需要我們積極地使用與推廣這一先進的教學體系,從而使得高校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音樂專業(yè)的教學上能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尹愛青.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9;
[2]張思瑤.奧爾夫音樂[M].科學出版社,2017.2;
[3]吳玉敏.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探討[J].戲劇之家. 2017(02);
[4]曹玲.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高校音樂教學的開展[J].當代音樂. 2018(06).
作者簡介:
黃丹霞(1988—),女,漢族,四川自貢人,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學、鋼琴教學與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