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鳳
【摘 要】目的:探究頸部潰瘍型淋巴結核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一共收錄糖尿病患者總計為6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分配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治療標準,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額外的護理內容,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所有患者通過藥物治療后,患者體內胰島素明顯降低,血糖水平明顯改善;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相較于對照組,表現(xiàn)更為突出,且患者生活水平得到明顯的改善。觀察組患者通過醫(yī)護人員的護理過程中,逐漸樹立了正確生活觀,積極配合,對如何控制血糖,在觀念上都有較為明顯給轉變。同時兩組患者中,觀察組患者頸部潰瘍型琳巴結核治愈率,相較于對照組,明顯較高且病情也趨近于穩(wěn)定。結論:護理治療對頸部潰瘍型淋巴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質量,增強頸部潰瘍型琳巴結核治愈率,因此值得在相關臨床醫(yī)院進行推廣。
【關鍵詞】頸部潰瘍型淋巴結核;糖尿病;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0--01
頸部淋巴結核是一種慢性疾病,初期頸部淋巴結核癥狀不明顯,但隨疾病發(fā)展,會出現(xiàn)團塊情況,最后導致干酪樣壞死,從而形成寒性膿腫[1]。本研究中,我院探究頸部潰瘍型淋巴結核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具體報告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一共收錄糖尿病患者總計為6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分配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為24-70歲,平均年齡為(49.4±5.6)歲;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為26-69歲,平均年齡為(50.5±5.4)歲。收入標準:患者經診斷,均患有結核病史,且頸淋巴結核臨床表現(xiàn)較為明顯;頸淋巴結穿刺,出現(xiàn)結核病變或結核桿菌;結核菌素試驗呈強陽性。本次研究,已排除存相關干擾,其他一般資料對比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 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對比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并已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相關事宜和簽署自愿協(xié)議書。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治療方式,主要內容如下:
藥物使用:主要使用降糖藥物和抗結核藥物。
護理方式:對于潰瘍周圍的皮膚,首先采用0.5%碘伏先進行消毒;其次再使用2%利多卡因繼續(xù)局部麻醉,使用醫(yī)療器械(一般是刮匙)對病變組織進行清理清理完成,下一步則應當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清潔(配合棉球);下一步,將利福平粉劑均勻覆蓋創(chuàng)面,并使用凡士林紗條進行填入,最后用無菌紗布覆蓋固定,1d后換藥[2]。
觀察組: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額外的護理內容,大致內容如下:
心理護理:由于淋巴結核合和糖尿病,是兩種慢性病,無論單一存在還是一同出現(xiàn)在同一患者身上,都需要長期有效的用藥;長期的用藥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經濟壓力,疾病癥狀的反復出現(xiàn),又使得患者在精神上備受折磨。隨之而來的焦慮感、消極感,都會給治療的效果產生潛移默化的消極影響。同時,還不能忽視的是由于淋巴結潰瘍外露,或出現(xiàn)膿水淋漓不盡,患者也會產生自卑,甚至放棄治療的念頭。對此根據(jù)此類患者的相關心理情況,護理人員要溫和對待,細心解釋,并傾聽患者表達。由于患者年齡跨度較大,且不同的環(huán)境性格、文化素養(yǎng),要注意溝通的技巧,以真誠感化患者,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精神和心理壓力[3]。
飲食護理:針對糖尿病和淋巴結核兩種慢性疾病,應當根據(jù)疾病特點,進行飲食結構調節(jié)。淋巴結核對患者一般需要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但由于和糖尿病患者對患者一般飲食需求存在沖突,因此應當根據(jù)每一位患者個人的身體情況,進行個人特有的飲食計劃,控制熱量、蛋白質、脂肪這三類比例含量。其中共同的都是避免大量攝糖、避免生冷刺激以及過于油膩的食物。要滿足患者口味,盡量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便增加患者的食欲[4]。
用藥監(jiān)測:降糖藥不得與抗結核藥一同服用,應當分別進行。對于患者體內血糖,應當定期檢測,胰島素注射部位盡量合理更換,避免集中一處注射,注意觀察;抗結核藥物治療周期長,容易發(fā)生不良反應,因此應當做好預防工作,一旦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
合理運動:由相關醫(yī)師結合個人情況,制定日常鍛煉,護士指導并監(jiān)督患者每日鍛煉情況,并按時提醒患者加強運動、叮囑其他方面的注意事項。例如在患者餐后進行戶外活動,慢跑、體操,也可以讓患者可以通過其他物體,進行上下交替運動。每天運動2-3次,每次運動時間為15-20min。
3 討論
淋巴結核是一種慢性且具有消耗性質的傳染類疾病,其特點是患病周期長,恢復效果慢,表現(xiàn)不明顯且,容易反復發(fā)作造成反復感染等特點,從而造成患者體力喪失、肺功能下降、生活質量變低,情緒消極易怒。因此,對于淋巴結核應當徹底治愈,糖尿病也是一種具有慢性且可能終身患病的一種疾病,且容易造成家屬史。因此當淋巴結核與糖尿病并存在同一患者時,兩類疾病會相互影響,造成惡性循環(huán),增加治療難度,因此在治療期間,規(guī)范正確的治療措施,優(yōu)化健康教育系統(tǒng)、時刻監(jiān)測用藥情況以及患者生命特征、積極做好相關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以及處理等。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通過藥物治療后,患者體內胰島素明顯降低,血糖水平明顯改善;同時兩組患者中,觀察組患者頸部潰瘍型琳巴結核治愈率,相較于對照組,明顯較高且病情也趨近于穩(wěn)定。
綜上所述,護理治療對頸部潰瘍型淋巴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質量,增強頸部潰瘍型琳巴結核治愈率,因此值得在相關臨床醫(yī)院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李龍蕓,蘭青,朱元玨·糖尿病合并肺結核60例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5,6(1):27-29.
田磊頸淋巴結核診斷與治療體會[J].中華臨床醫(yī)學,2004,4(4):65-66.
魏繼英,陳曉東健康教育在門診肺結核患者治療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6(5):115.
吳敏秀,張金顏,廖建敏,等,健康教育在肺結核治療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6,2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