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杰
在“互聯網+”的時代,智能手機早已走進我們的生活,尤其是網絡視頻教學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停課不停學”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這些都源自于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結果。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基本技能已經成為在信息社會中有效學習、高效工作和高品質生活的必備技能。那么,如何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有效的微視頻教學?這個問題應引起信息技術教師的重視。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制作的微視頻包含聲音、圖像、操作過程等多種內容,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貼近生活、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特點,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另外,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開展微視頻教學,可以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已經不再局限于對重點和難點的學習和講解,而是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側重于講解、強調重點和難點知識,甚至重復講解重難點知識,忽略了學生的上課情緒、聽講態(tài)度和接受能力等因素,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形成“教師重復講解——學生消極聽講”的惡性循環(huán),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中使用微視頻,教師可以將重點理論知識、關鍵操作步驟、操作對比效果等制作成演示視頻,讓學生能夠便捷地反復觀看學習,將傳統(tǒng)課堂中的“教師重復講解,學生被動接受”轉變?yōu)椤皩W生主動學習,課后反復鞏固”,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開展微視頻教學的前提是要有合適的微視頻,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把功夫下在課前備課環(huán)節(jié)。備課前要做好課堂設計,圍繞教學目標精心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制作好合適的微視頻,微視頻的內容既要包含相關的理論知識,又要有關鍵的實踐和操作步驟,便于學生掌握。例如,在講解小學《信息技術與生活》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可以先制作一個微視頻,內容包含學校小黑板上的通知、中國載人航天、網絡購物、哥哥和同事通電話、微信聊天等與信息有關的內容,在視頻的最后讓學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的傳遞方式、信息技術在改變人類生活方式方面起到的作用”等問題,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增強對信息技術的直觀感受,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
總之,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微視頻教學是對課程改革的探索和實踐,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能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優(yōu)化教學效果。
(責 編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