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琴
【摘要】《道德與法治》教材因為受時空的限制,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生活敘事策略。生活敘事直接觸及個體的人生經歷、情緒感受、情感表達和成敗教訓,蘊涵著促進個體生命道德潛能實現(xiàn)的功效,其本身是深入挖掘個體生命道德教育資源的過程。本文對生活敘事策略進行了理論分析,通過案例比較和示范,從有事可敘、樂于敘述、善于敘述等方面對案例進行了策略運用方面的提煉。
【關鍵詞】道德情感培養(yǎng);生活敘事;策略
一、生活敘事理論分析
敘事,是人類從古延續(xù)至今的道德教育方式,東西方最早的道德教育方式都是講故事。作為德育的專門課程,道德與法治課堂也迫切地需要德育故事。新課標改革后的道德與法治教材里設置了許多有趣的、知名的德育故事。這些對于德育故事雖然是教材編寫者再三斟酌,精挑細選的故事,但是畢竟是發(fā)生年代比較久遠,跟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的故事。如果我們上課僅僅局限于這些故事,并不能很好的引起學生興趣,難于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難于激發(fā)學生參與進課堂的主動性,難于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教師們并不是無計可施,因為活生生的德育素材就隱藏在學生的生活經歷中。所以,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對相關主題進行生活化敘事,挖掘自身經歷和見聞中鮮活的德育素材。
所謂生活敘事是指敘事主體表達自己的生活故事。生活故事是指敘事主體在成長中所形成的對生活的感受、經驗、體悟和追求。生活敘事直接觸及個體的人生經歷、情緒感受、情感表達和成敗教訓,蘊涵著促進個體生命道德潛能實現(xiàn)的功效,其本身是深入挖掘個體生命道德教育資源的過程,也是一種道德教育過程。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在他的生命成長歷程中,只要經歷過或體驗過的事情,尤其是在他的內心世界發(fā)生過“震蕩”的事件,他就有將其表達出來的愿望。如果他的這種需要得以滿足,不僅能夠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且有助于消除負面的情緒,形成積極的情緒情感?!吧顢⑹履軌驇椭鷶⑹轮黧w把生命經歷中所引起的自我內心感受,在敘事中得以宣泄與表達,大膽直白地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從而緩沖內心的壓力與焦慮,肯定成功的經驗與自我的價值,使其內心獲得一種平衡?!?/p>
二、案例比較和示范:以《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為例
八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一框的框題是《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其情感目標之一是“明確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增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能夠自覺履行對自己、對他人的責任,無怨無悔”。剛開始針對本框題進行教學時,我準備了精美的課件,給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關于對自己負責,活出精彩人生的名人案例,并加上自己口若懸河的講解,我發(fā)現(xiàn)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我所呈現(xiàn)的素材都是打動了教師自己的素材,但是因為學生缺少參與,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在了解別人的事例,所以很難引起情感共鳴。
本節(jié)課后,我進行了教學反思,明白了應該把表達的機會交還給學生,于是在進行其他班的同框題的教學時,我修改了教學設計,運用了生活敘事的策略。
首先,在沒有告訴學生主人公是誰的情況下,我把本人對自己負責的經歷寫成詩歌,配上成長的圖片,通過PPT形式展現(xiàn)出來,還邀請了一位同學充滿感情地朗讀。
朗誦: 不負時光年華
我沒辦法選擇自己出生的家庭和環(huán)境,但我有辦法做好我自己。
拮據的經濟沒有壓垮我的讀書夢,繁重的勞動只能讓我更珍惜上學的機會。
曾經年少的我,一邊把弟弟駝在身上,一邊手拿書本深情朗讀;一邊肩膀扛著鋤頭,一邊肩膀背著書包上山干活。
中學時代,誰不曾遇見心動,誰不曾心懷一份朦朧。
時光飛逝,經不起左顧右盼,經不起卿卿我我。
似水流年,慶幸的是我一直胸懷夢想,為夢想執(zhí)著而專注,不斷努力。
一路走來,一路艱辛與汗水,對自己的情感負責,對自己的夢想負責。
今天我能夠驕傲地說:我沒有辜負人生最寶貴的那段青春年華!
大學時代,我深知,我是一位青年,我更是一位成年人。
我應該肩負起有為青年應該肩負的責任:
勤工儉學,承擔自己的經濟責任;
努力學習,拿獎學金,出色完成學業(yè);
奮力拼搏,參加廣東省大運會;
做義工,盡己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成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領國家獎學金,由窮光蛋變成年級“首富”…
我不負時光,時光不負我。
踏入社會,工作與生活因為責任顯得更有質感與內涵:
我是一位教師,我必須引導我熱愛的學生也不負青春年華;
我是一名女兒,我必須讓我的父 母享受夕陽無限好晚景年華;
我是一名妻子,我要善待讓我和他一起慢慢變老的時光韶華;
我是一位母親,我要喚醒孩子的責任心,讓他們學會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祖國負責,不負青春年華!
學生朗讀完后,我問:“同學們,詩歌里的主人公是誰呢?”
學生:“老師就是你呀!”
老師:“你覺得老師的成長過程中,有一種什么樣的可貴品質?”
學生:“老師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p>
老師:“那同學們也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嗎?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下在成長歷程中對自己負責的事例,五分鐘后請主動舉手跟全班同學分享?!?/p>
因為有老師傾情做示范,學生們討論熱烈。隨后踴躍地舉手大膽分享。
在學生分享的過程中,我找準時機啟發(fā)他們思考怎樣做才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負責能夠給自己帶來哪些影響?學生在分享和思考的過程中,本節(jié)課“明確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增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能夠自覺履行對自己、對他人的責任,無怨無悔”的道德情感目標順利達成。
三、案例分析和策略提煉
第一節(jié)課,我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剝奪了他們對生活進行敘事的機會,道德情感教育目標沒法實現(xiàn)。第二節(jié)課,我運用了生活敘事的策略,并把自己的經歷用詩歌的形式敘述出來,做了一個示范,調動起學生的情感,然后把生活敘事的權利還給學生,學生用自己的生活敘事再現(xiàn)了他們對成長經歷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人生歷程中對自己負責的重要性,同樣感受到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負責的不可或缺。如果在此環(huán)節(jié)由教師喋喋不休的講解一大串關于責任的知識,學生只會覺得煩悶和抗拒。當然,在課堂上運用生活敘事的策略必須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生活敘事,首先要讓學生有事可“敘”,必須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話題范圍必須是學生時有見聞,或者親身經歷過的。
(2)生活敘事,必須讓學生樂于敘述,話題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問題的設置必須貼近學生的語言習慣,經驗水平與理解能力,注意通俗性與趣味性。有時老師需要做下示范,營造一個良好氛圍;有時可以運用學生常用的口語,或者學生熟悉的網絡潮語。
(3)生活敘事,必須讓學生善于敘述,學生在敘述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引導,盡量讓學生的思緒拉近我們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必要時可以在拋出話題前,先做充分的鋪墊和渲染,在學生敘述時配以教師的眼神鼓勵,話語提示,或者適合的音樂,在有善可陳的同時引進言說氛圍的優(yōu)雅。
【參考文獻】
[1]盧濬.皮亞杰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5).
[2]朱小蔓.情感德育論(第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8).
[3]羅明.初中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及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6.